在现实中,关于养老,农民和市民有着巨大差距,很多农村老人还要劳作,而很多城市老人,却可以靠优厚的退休金游山玩水。
不过,近期有一个好消息,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地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俊杰提议,宅基地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且农民应同市民一样,享受“同等社保”。
其实,农民现在面临的,就是百元养老金难养老。而农民该不该获得优厚退休金?农民市民同等养老又该如何实现?如何让宅基地改革与农民养老挂钩?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农民的养老权益。
农民该不该像市民一样,获得优厚退休金?
有一种观点是,农民有了土地,就不该有退休金。然而这一观点误解了一个本质问题,即土地只是生产要素,而农民养老保障,则需要单独的社保来提供。农民种植土地,与工人操控机械设备生产,两者并无本质差别,工人不能靠机械设备养老,同样,农民也不能靠土地来养老,因为两者都是生产要素,而生产要素不等于社会保障。
与此同时,有一种观点是,市民拥有优厚退休金的基础,是自己年轻时交足了养老保险,这一观点本质上并无过错。但是,相比于市民缴纳养老保险,农村50后和60后,在年轻时缴纳的公粮,其不仅有足够的资格,与市民缴纳的养老保险相当,而且当时公粮所产生的实际社会价值,也并不比工业生产价值低。因此,农民有资格获得与市民同等退休金。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土地只是生产要素,并不是社会保障,同时,农村50后和60后,在年轻时缴纳的公粮,足以等同市民缴纳的养老保险。因此,农民应该像市民一样,获得同等的优厚退休金。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致力于缩短城乡养老差距,在同等贡献下,城乡养老“二元化”该结束了。
专家刘俊杰,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可行性建议?
刘俊杰表示,逐步健全城乡一体、制度一样、标准一致的社会保障制度,剥离土地社保功能,还原土地要素功能。这一提议之所以好,关键在于其纠正了土地,本就是生产要素,而非社保工具。而只有这一认定发生改变,农民养老改革,才会有更好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除此以外,刘俊杰表示,在保障农民居住权利的同时,促进宅基地实现有序地非农生产、转让以及入股作用。这一提议,不仅能够让宅基地,成为农民的经营性资产,从而在给农民扩收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问题。而且,能够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和宅基地改革的同步运行,进而让农民养老有希望,并避免宅基地改革“内卷化”。
对于养老社保问题,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如果家庭成员,有正规就业单位,建议一定要缴足职工养老保险,这样养老才会更有保障。另一个是部分地区有医保个人共济制度,即用职工医保余额,去缴纳其他家庭成员的新农合,从而降低看病负担,有助于农民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