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志
来源:雪球
一直想写写这篇文章,毕竟我认为康得新是我投资生涯中最重要的一课,虽然损失不算太多,但是整个过程让我记忆尤新,本文分四个部分:
一.发现康得新
2015-2016年本人还在第一家公司资产管理部,当时研究股票的方法是之前一个领导带我们做,先用量化模型筛选股票池,然后人工研究,当时康得新由于毛利净利增长等各方面都非常优秀,进入了我们的初选范围。
当时为什么选择康得新?因为在菜鸟的眼里,一个好公司是你不是很容易看懂的,需要你花一番功夫研究的,看很多年报和研报才能略知一二的,最后研究完了之后“觉得”自己“懂了”的公司,才叫好公司,因为这样看似是自己的研究产生了价值,自己挖掘出了阿尔法。
也就是这样,康得新的预涂膜,光学膜,碳纤维真是需要花一番功夫看报告才能知道是干啥的业务,这样也激起了我研究的兴趣。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老手三分钟就可以否定一个公司。现在的我,对大多数公司,都i提不起兴趣。如果一个公司的业务你三分钟之内看不懂,那么请不要看下去,因为你后面再看多少都是无用功,因为你的能力圈和信息获取渠道就有了天然的劣势。我再举几个之前看的比较多的公司,事后都证明自己的”研究“还不如看K线来的实在:
东方园林:刚开始以为是环保里面可以产生现金流的公司,后来发现和其他公司一个德行,只不过经营现金流流出转到了投资现金流流出,割肉。
利亚德:小间距LED没看懂多少,现金流也是很差,但是赚钱走了。
歌尔股份:电子股,业绩两眼一抹黑,电声器件VR也不知道是干啥的,业绩估值一无所知,割肉。
景旺电子:PCB,业绩看似不错,但是自己对PCB产业也是一无所知,赚钱走了。
这些股票有赚有赔,当初自己看报告,参会,调研,看似是“看懂了”,其实说白了自己根本连门都没摸到,康得新这个光学膜产业,我敢说在同等条件的散户和机构下,本人的“研究”基本属于中上水平,但是依然连门都没摸到。
当初觉得这个公司很不错,就开始搜集资料,查看研报,年报,当时第一个发现的小疑点就是这个公司的研报很奇怪,都是小券商写的,偶尔有几个大券商也是随便关注一下,根本没有深度的研报。当时问了几个业内的朋友,说是这个公司的口碑很差,有财务造假的嫌疑,很多卖方都直接拉了黑名单,但是刚开始从财务报表的角度,除了应收账款逐年增多,大存大贷,产品毛利显著高于同行之外,并没有其他疑点,而当时本人也刚开始研究成长股,对于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并没有停止研究,在2016年9月份,本人第一次买入康得新,成本18元左右,总仓位占比10%左右,当时买入还算是个小低点,在买入之后,本人就更换了工作,正式加入了私募行业,由于开始了职业投资,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公司的管理层和老钟本人。
二.开始研究跟踪康得新
第一次见到康得新的人是康得新的证代王山,网名阿拉丁,相信不少投资者都见过他。地点是某个券商的行业交流,从参会人员来看,就觉得康得新这个股票人气很旺,但是来提问或者问问题的基本都是菜鸟,或者是没做好功课,直接就来问一些白菜问题的,而证代也基本都是科普,还拿了光学膜,装饰膜的样本册子给我们看,外加当时的一部HTC裸眼3D手机。当时我记得非常清楚的一点就是,2016年年底,证代就提到了石墨烯传感器业务,结果到了现在还没下文。
本人对于拿到小本子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个叫装饰膜的东西,是怎么卖到20亿?你要说预涂膜全世界有那么多书本要贴,光学膜全世界有那么多台电视机和手机要贴,但是这个装饰膜有那么多KTV酒店贴吗?能卖20个亿?当时我对这个东西就非常质疑,但是人家是TOB端的公司啊,说得过去,也就没再深究,事后我才对自己说,你有办法深究吗?你懂这玩意吗,你想买你都不知道上哪买,这就是TOB公司最大的盲区,你根本看不见摸不着他的产品。
总体来说,第一次接触康得新的人,印象我觉得还是挺好,但是后来发现,阿拉丁在14年年底股票最低点减持股票改善生活了,我就对这哥们有点不好的印象了,觉得这哥们挺背的。
巧的是,这次见过阿拉丁之后,康得新就被举牌了,但是举牌的对象我是非常不理解,中植当时自身都难保的情况,还举牌康得新,不错随着格力中国建筑等举牌概念股下跌,康得新也跌回原点,做了一次过山车,不过在17.5附近本人又加了点仓位,总仓位大概在15%左右。
第二次调研,也是券商组织的会议,见到了公司董秘杜文静,减到杜董秘之后,我也非常奇怪,一个700亿市值的公司董秘竟然只有30岁,之前也查过她的简历,之前也是一般般,不过她对上市公司的业务感觉比阿拉丁清楚很多,也解答了我一些问题,这次调研遇到了@李奇微大神。总体感觉董秘的水平还可以,虽然年轻但是可能公司任命她也有他的道理,于是也没有太多的怀疑。但是这次,本人了解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也是后面产生最大的怀疑的一个信息,也就是董秘对业务进行了具体的拆分:
光学膜20亿,装饰膜20亿,裸眼3D 1000万平方米。
其他的几个业务暂且不说,这个3D 1000万平米我是百思不得其解,假设一平米3D膜算上损耗可以造5-10台手机,那么1000万平米3D膜需要出货5000万-1亿台3D手机,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当时本人以为听错了或者记错了,后来在参加股东大会时,亲口听财务总监王俞说了同样的话,才确定了自己没有听错了和记错。巧的是,在第二年的调研和交流中,公司的口径改了,1000万平3D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是高端光学膜和拔地而起的汽车膜,号称中国5辆车就有一个辆贴KDX的汽车膜。我在淘宝上研究了半个月,没找到KDX车膜占有率20%的证据,同时走访了很多4S店,其根本没有听过KDX,这又让我产生了更大的疑惑。但是此时恰逢17年蓝筹股大牛市,康得新也跟着涨了一波,但是明眼人就看得出来,康得新的节奏和正儿八经的茅台平安招行格力这些正规军白马,明显不是一个路子。这些白马走势很强劲,明显就是正规的市场买盘合力的结果,而康得新运作迹象明显,盘口蛋疼无比,该涨不涨,该跌不跌,类似走势的还有康美药业,三聚环保这些股票,后续都被认为是有问题的。
在此期间,本人还认识了一位做定增的朋友,巧的是他之前由于业务关系接触过康得新,他给出了两个点:
1. 康得新15年股灾的时候的资管计划差点就被浦发银行强平,真的就是差一点点,不过15年股灾被强平的公司多了去了,这点我也没在意;
2. 康得新在北京有一家公司帮助其运作股价,这一点我就非常警觉了。
三.开始怀疑康得新
开始怀疑一个人,不是某一天开始的,而是从一个个细节,一个个点滴开始。
首先,随着上涨,我听到了非常多的不好的消息或者得到了非常多不好的信息。
1.在和某些行业内专家访谈的时候,他们都说听说过康得新的光学膜,但是对康得新拥有那么牛逼的技术和盈利能力都非常不相信,并且都说了四个字,骗股民的。
2.在某些券商举报的财务报表培训中,直接点名康得新,并且将康得新当成反面教材,大存大贷,应收狂增。恰逢当时神雾环保闪崩,坚瑞沃能闪崩,我开始思考,康得新最坏的情况是不是也和他们一样闪崩?
3.参加同行业厂商的交流会,例如机智科技,双星新材,董秘或者证代一致不予评价康得新,认为其非常有争议,同时业内认为裸眼3d就是噱头,他们也能出货,只不过没人买,技术根本不成熟。
在此之后,康得新突然发生第一次闪崩,股价直接跌停,我非常慌张,根本没反应过来,虽然随后的几天召开业绩交流会,电话会议,还发了和三星的合作,但是我查看了15年股灾,发现康得新明显有前科,15年股灾停牌,16年熔断停牌,因此我并没有对这个什么合作协议有啥好感。
不过此时公司发布了业绩预告,现金流大幅改善,同时估值很低,我也就没有割肉,后面随着裸眼3d和碳纤维的画饼,康得新竟然突破历史新高。
在2017年期间,本人见过两次老钟,第一次是去张家港参加股东大会,老钟连续讲了两个小时,但是和业绩经营都没啥关系,都是情怀。非常疑惑的是,每次提问环节,老钟都是选择性的回答几个问题,回答的内容也是虚无缥缈的情怀。不过康得新总部给人的印象不错,环境很好,饭菜也干净。
后来的有一次交流会,公司开始改口,裸眼3d的1000万平米不见了,变成了汽车膜和预涂膜,我亲自咨询董秘,董秘说之前的口径有误,现在很多3d归到了预涂膜里,也就是平面的3d广告机,图像等。我又亲自调研了3d广告机,立体图案,发现还是很少,在上海这种一线城市都没有特别多的产品,更不要说全国了。
还发生了一件事情,本人想体验一下平面3d产品,特意在其微店上订货,刚开始付了2500元,然后客服拖了两个星期没发货,然后我和客服联系,客服百般推脱,我直接打电话咨询康得新总部,结果被告知这个微店已经倒闭了,和康得新没有关系,但是店还在,运营的员工自己把钱吞了,后来这个钱被追回来了,但是我深深感到这块业务肯定不可能赚钱。
后来的事情也知道了,除了裸眼我3d出了个三星笔记本,其他一再跳票,康得新从最高点开始下跌,又开始闪崩,股价又跌回了我的成本,我在高位回调的时候还加仓了一点,因此股价20多的时候已经浮亏了。
四.割肉
进入2018年,康得新早已先于大盘下跌,这时候管理层又开始以收购为借口停牌,综合了各方面判断,我觉得收购根本不可能,因为康得新根本没钱,而且老钟在电话会议里竟然说收购不涉及到资金成本,能直接给公司带来利润增量,我震惊了,这简直就是明摆得忽悠,我当时仓位比较重,想着基本完蛋了,没想到开盘竟然高开,我立刻21元卖出一半仓位,在5月29日20元卖出另外一半仓位,总体成本大概23元,亏损了百分之15左右,和整整两年的时间。幸运的是,在我割肉两天之后,康得新彻底完蛋了。
总结来看,我两年得跟踪和研究虽然没赚钱,但是也没让我亏大钱,因为在研究和跟踪过程中,我逐渐的发现了康得新得很大问题,因此敢于卖出。总之,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