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项人民币国际化成果落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去美元化”愈演愈烈:2月OPEC+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宣布使用人民币支付私营部门从中国进口的商品,3月27日中东“土豪”沙特阿美接连宣布了两项在中国巨额人民币投资,为中国与沙特之间的人民币直接结算奠定基础;3月28日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讨论如何当地货币结算,以减少对美、欧元的依赖;3月29日巴西与中国达成协议可采用本币而非美元进行双边贸易。那么,“美元决裂”的背后是美元式微,还是蕴含深意?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路径又是如何传导?
“美元决裂”的背后?国际贸易大变局,催生了国际金融走向分化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体系由三大产业链构成:欧美日韩技术和资本输出产业链、以中国为代表新兴经济体商品供应链、以俄罗斯、沙特为代表的能源供应链,而这三大供应链均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并与以美元为核心国际金融体系高度融合。因此,过去所谓的“美元霸权”实际上是建立在全球化经济的三大供应链之上。而近期年随着全球贸易进入百年大变局时刻,三大供应链和国际金融体系从崩溃走向分裂:以美元核心的欧美体系,和正在强化本币地位的非欧美体系;尤其俄乌战争的爆发,欧美对俄罗斯金融制裁产生的“涟漪”,更是让中国、巴西、沙特中东这些非“盎格鲁-萨克森”英美血缘的经济体,纷纷主动改变国际贸易与金融格局。
美元的黄昏?全球央行“抛售美债”,进一步削弱美元定价权
不仅如此,赋予美国经济无与伦比的金融火力的——美债也开始亮起“危机红灯”。自去年美联储开启的第七轮加息激进加息周期,负估值效应导致外资持有美债余额不断下降。而近期硅谷银行、瑞信银行的爆雷进一步暴露激进加息下银行体系的缺陷,则进一步打击将会消耗美元的信用价值和美债市场。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下,全球央行正在以九年以来最快速度在“净减持”美债,以降低敞口风险:无论是日本、中国、沙特在内的美债“基石级”全球央行大买家近两年先后缩水5200亿美元美债,还是以比利时、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为代表的美国盟友国家,也相继开启抛售美债置换黄金的进程,美元信誉的折贬在国际资本流动趋势上一览无余。
人民币国际化步入机遇期,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人民币的国际化征途开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根据人民币跨境指数与离岸指数走势可以将国际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2015年以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811汇改后国际化速度略有放慢,主要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国内经济增速动力有所下降、政府对金融风险严加管控等因素有关。而随着国际贸易版图进入变局时代,东盟替代了欧盟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巴西的贸易额创下历史纪录,与沙特保持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以及中国正在加强能源多样化贸易,非欧美贸易-非美元体系的份额提升,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战略机遇期。尽管人民币目前在全球外汇储备份额还是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中,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左右),但随着中国在全球GDP中占比的话语权提升,用多元化贸易和货币保驾护航的人民币国际化,有望成为去美元化浪潮中最亮眼的风景线。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