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的真金白银投进银行理财产品,到头来利息没拿到,本金也赔进去了。
最近,又一例浦发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逾期了。
浦发银行代销的长安宁—宝尚到期时间为2021年12月30日,但信托公司自2021年9月起,就未能向投资人按期兑付应付收益,直到现在,仍然未兑付。
在资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后,信托逾期渐趋常态化,投资者与信托公司及代销银行之间的纠纷也层出不穷。
资管产品的快速增长确实既满足了大家对财富的保值增值,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不过在过去粗放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监管,也暴露出一些行业乱象,风险也在积聚。
在此背景下,2018年四部门联合发布了“资管新规”,其核心就是:打破刚兑、禁止资金池、限制非标、限制期限错配、实行平等准入、统一杠杆要求等。到现在过渡期已经结束,资管新规也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落地实施。
虽然新规今年起才正式实施,但是前几年银行就开始逐渐剥离保本型理财,提前过渡了。所以在这两年去刚兑背景下,银行理财频频暴雷,这些有着“银行信仰”的投资者也吃了大亏。
但在合同中写明了“免责条款”的银行,正常销售情况下并不需要承担对投资者的赔偿责任。毕竟银行代销仅是一种销售渠道,银行不对项目的兑付承担担保责任。
就像去年八月,招商银行代销的一款高端的理财产品,由华夏幸福作为担保,直接卖给招商的私人银行客户+家族信托。但产品到期后不仅没将第二季度利息如期给付,本金也不见了踪影。
招行作为服务国内高净值客户的第一梯队大行,他的家族信托,门槛是1000万,所以买这款产品的都是有钱人。而这款高端的理财产品资金投向的是华夏幸福,也就是房企暴雷一哥。尽管在2020年年中报华夏幸福就已经显露出了巨大的财务问题,但招行却依然代销了这款理财,并且还是无抵押形式。并且当时华夏幸福还与平安做了对赌协议,如果华夏幸福不能按协议实现利润,将面临巨额的现金补偿。
在这财务状况下,华夏幸福还在高息融资,其中信托、资管等融资渠道的平均利息成本高达10.15%。这高息连招行的VIP大佬们都迷了眼,纷纷入坑,结果这个产品到期却无法兑付了。
而出事之后,招行银行立马回应:招行仅为代销机构,经典否认三连公告直接甩出来: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所以说身为代销平台,招行只是赚赚渠道费,并不承担风险。而应该担风险的华夏幸福,一屁股债,等他还债,遥遥无期……
还有2020年闹的沸沸扬扬的原油宝事件。原油宝本是中行为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属于一种中风险级的银行理财产品。但就是这样一款中风险的理财产品,却穿仓了,投资者不光赔光了保证金,还倒欠贴银行两倍的资金。
这场累计亏损近百亿的理财大雷,最终协商的结果是穿仓部分中行来承担,保证金部分1000万以下的小户可以拿回20%,1000万以上大户自行承担保证金全部损失。
之所以能退20%的本金,还是因为原先合同中有低于20%就强行平仓的条款。
大户不赔,说白了,中行原油宝客户6万余户,保证金1000以上的大客户不足100户,欺负你人少钱多,闹也闹不起来。
早些年,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满大街都是,的确不稀罕,但现在受资管新规的影响,将再无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了。
要说起这资管新规,还得从信托这件事说起。
信托机构本来的职责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由投资人把钱给到信托,让信托代为打理,于是信托投资了一个项目,赚回来的收益再给到投资人。
现在我们把投资人这个角色换成银行,也就是银行把钱交给信托机构代为打理,信托机构投向项目,项目赚取收益,信托再将收益分配给银行,银行再分配给大众。
这就是信托代银行理财,信托去找项目,至于投资什么公司都可以,只不过银行对信托机构有一个要求: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要把本金和最低收益还给我,也就是你信托机构能刚性兑付就可以了。
因为政策原因,银行体系内的钱不允许流向房地产,这时候信托还起到桥梁作用。房企只需要跟信托机构一起做出一个信托计划,然后银行去买这个信托产品,这样钱依旧能流入房企,只不过成本稍微高了些。所以这两年为什么信托频繁暴雷,就是因为这些起到通道作用的信托,投资的都是房地产,至于近两年房地产的行情,大家也应该很清楚。
以前在刚兑背景下,投资者要么不知道这些产品是有风险的,要么坚信政府一定会坚持刚性兑付,为风险买单。这样一来,如果长期坚持刚性兑付,那么这些高风险债券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不管是对信托还是兜底的政府来说风险都是很大的。所以,只有让投资者看到理财的底层,看到风险,让理财产品不再托底保底,买银行理财产品就像买股票、基金一样,投资者要自负盈亏,这样社会风险才能得到良好的释放。
所以现在银行的理财都变成了净值型,是债就是债,是股就是股,要接受浮动。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认清风险与收益永远难以分割,认清自己的投资需求风险偏好,不抱有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