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7年买入爱尔眼科等医药股以来,一直深耕医药领域,把它当做自己的能力圈,五年来未曾脱离其范围。
投资逻辑是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医药是一个可以穿越牛熊的特殊行业,企业规模会持续增长,投资医药看不到天花板。可是近两年国家集采政策出台后,一些仿制药企股价大幅下挫,包括行业内一些优秀的公司,如恒瑞、复星等也难逃厄运。我发现以前的投资逻辑需要及时修正。医药行业虽然牛股辈出,却并非一个高确定性行业,它有以下风险需要投资者重视。
1、医保政策
医药行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政策”。一旦医保资金负担过重,国家马上进行各种医保政策的调整改革、控费和集采,导致医药行业发展环境发生巨变。比如:医保目录就成了很多药企的生命线,如果药企产品进不了医保目录,就只能在药店卖,卖出去的量可想而知。很多药企以仿制药为主,如果大单品不能带量进医保,基本上就是收到了一张死刑通知书,之前看上去业绩稳定上升的价值股可能会一地鸡毛。就算进了医保目录,由于药价被腰斩、甚至脚踝斩,利润大幅缩水,很多企业艰难度日,没以前活的那么滋润了。所以,没进医保死刑,进了医保死缓,就倒逼仿制药企业转型研发创新药。
然而,我国创新药刚起步,研发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很多时候必须寻求国外资本和技术的合作,国内企业的优势是生物技术人才众多,人力成本比较低,所以近年CXO蓬勃发展。当然,创新药竞争也十分激烈,拼资本、抢时间、争速度,产品不能抢先上市,这款新药基本就算“胎死腹中”,大量的研发投入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从这个角度看,创新药的不确定性也另投资者头疼。
而且,随着药品、医疗器械集采,再过几年,创新药特别是一些同质化严重的创新药难保不被控费。总之,要高度警惕政策对医药行业的重大影响。
2、技术迭代
科技日新月异,投资科技股就像在流淌的泥石流上行走,一不小心就会被吞噬。连巴老爷子都不敢轻易尝试。医药特别是创新药、疫苗、CXO类公司就带有很强的科技属性,研究成果一旦成为爆品,公司业绩就会猛增。不然,三年不开张也是正常。
很多新药研发周期长达10年以上,烧钱,几十亿上百亿投入如同家常便饭,而且成功率低,经常打水漂;有时一款新药进入临床三期数据整理阶段,快要上市了,突然发现竞争对手研发速度比你更快,药效比你更好,还有一些竞争对手为了抢先占领市场,不惜一切代价向外国购买专利,你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所以,投资创新药是一项非常专业事情,要了解市场,时刻关注竞争对手,判断投资的公司的研发团队、投入资金,新药选药,管线布局,上市新药壁垒、销售能力等等。
巴老爷子从未重仓过医药股,他说“如果一定要买医药股,最好买一揽子医药企业的股票”,我的理解是,跟消费股的茅五、伊利相比,医药行业并不是一个高确定性的行业,受政策影响深远,科技更新迭代快,产品专利期短,普通投资者很难看得清。所以,购买医药股票,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医药ETF可能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