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座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国际化大都市,不仅具有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而且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沧桑变化,江南的吴越传统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拍摄于2017年6月下旬-上海)
这是淮海中路的淡水路口
拍一下地铁10号线淮海中路站的站牌,海派的韵味!
淮海西路上的洋房,西洋的情调!
三角街口的这栋大楼叫武康大楼 原名为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
武康大楼高 30米,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以法国诺曼底地名为楼名,设计者是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相比,这幢带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倾向、上海最早的一座外廊式建筑,虽然墙面上已透出青苔,精美的砖石雕花已有凋落,整幢房屋显得有点苍老,但是,在它的墙上、窗间所散发出来的罗曼蒂克式的贵族气息,至今却仍独一无二。
矗立在外滩的汇丰银行大楼(左)和海关大楼(右)
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中国上海的分行大楼,位于上海外滩12号,又名市府大楼,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1921年5月5日大楼开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大楼的设计者是著名的英资建筑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大楼属英国新古典派希腊建筑。上海海关大楼是外滩最具有标志性的一座全国文物保护建筑物,建于1927年,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大楼由英公和洋行设计,是典型的希腊式新古典主义建筑,其最为著名的就是大楼顶部设计有三层高的钟楼,里面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大自鸣钟,既是海关的象征,又是浦西外滩乃至整个上海的象征。
汇丰银行大楼的一对狮子
上海汇丰银行也因其铜狮子形象深入民心而又被称为“狮子银行”。我们经常看到有建筑物门口置有对狮,一般是一雌一雄(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雌,狮子脚下踩的是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是雄狮;脚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是雌狮)。而原汇丰银行门口的两只铜狮都是雄狮。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兴建时,出于风水考虑,向英国订购了两尊青铜狮,放在大楼正门前作为镇兽。铜狮子每只重2250磅,分别以当时汇丰香港总经理史提芬(A. G. Stephen)和上海分行总经理施迪(G. H. Stitt)命名,雕塑者为W.W. Wagstaff,铸造者为Chou Yin Hsing。张嘴吼叫的是“史提芬”,闭口蹲坐的是“施迪”。张口,寓意吸财,招财的意思。而闭口则寓意着守财。通俗点讲就是,多进少出,多赚少赔的意思。体现出银行经营者对业务的一种期盼。
外滩气象信号台
外滩气象信号台是上海市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塔,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
隔江看浦东
苏州河岸的上海大厦(左)和俄罗斯驻沪领事馆(右)
坐落于黄浦江之滨、苏州河畔的上海大厦作为外滩经典的老饭店,现在是一家著名的涉外上海五星酒店。上海大厦原名Broadway Mansions(百老汇大厦),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由英国著名设计师佛兰赛设计,具有英国式的近代建筑风格,犹如外滩的一块瑰宝,与熙熙攘攘的外白渡桥共同构筑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俄罗斯驻沪领事馆位于黄浦路20号,初为沙俄驻上海总领事馆,德籍建筑师汉斯·埃米尔·里勃设计,周水记营造厂承建,1916年竣工。混合结构假四层,坐北朝南,折衷主义风格,孟莎式坡屋顶,德国式弧形老虎窗,顶端有穹顶瞭望塔,是上海早期领事馆建筑中至今保存最好的建筑。沙俄驻上海总领事馆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式建立,德米季列夫斯基为第一任总领事,1917年1月14日迁入现址,并举行隆重开馆和升沙俄国旗仪式,俄国十月革命后,沙俄驻沪总领事馆撤销。1924年,两国恢复建立外交关系,在原沙俄驻上海总领事馆建立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10月5日,总领事馆正式开馆,首次升起苏联国旗。后经历了三次闭馆、复馆,苏联解体后改称俄罗斯联邦驻上海总领事馆。
上海大厦&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车水马龙的外滩
南京东路上的老凤祥银楼
老凤祥银楼是国内唯一的一个半世纪前相传至今的百年老店。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正是由创始于1848年的老凤祥银楼发展沿革而来,其商标“老凤祥”的创意,也源于老凤祥银楼的字号。
南京东路上的索菲特海伦宾馆
百乐门
百乐门是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所,全称“百乐门大饭店舞厅”。 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1933年开张典礼上,时任国民党政府上海市长的吴铁城亲自出席发表祝词,当时百乐门的常客有张学良,陈香梅与陈纳德的订婚仪式在此举行,卓别林夫妇访问上海时也曾慕名而来。
静安寺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其历史相传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静安寺的建筑风格是仿明代以前的建筑风格,典型的代表就是斗拱的形制。
上海国际饭店
上海国际饭店,于1934年落成,大楼24层,其中地下2层,地面以上高83.8m,钢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楼板,它是当时全国也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并在上海一直保持高度的最高纪录达半个世纪。该建筑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用地局促,平面布置成工字型,立面采取竖线条划分,前部15层以上逐层四面收进成阶梯状,造型高耸挺拔,是20年代美国摩天楼的翻版。历史上的国际饭店是名流汇聚之所,1949年之前宋美龄,张学良,陈纳德等都是常客。1949年当时的陈毅市长在饭店接见了解放军团以上指挥员,1959年,郭沫若登上饭店屋顶欣然题诗两首。不少名流学者为饭店留下的诗,书,画作品,成为饭店的传世之宝。
第一百货商店
第一百货商店所在地解放前原名大新公司(The SUN Co. Ltd.),1934年在南京路和西藏中路口开工建造,设计者是留学美国的华人建筑家关颁声先生,1936年 1月10日,正式开张营业。当时的大新有限公司是远东最大百货商店,大楼曾获得亚洲最佳建筑设计奖。大新公司同新新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合称南京路四大公司。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迁入大新公司。从此,单位营业面积、营业品种、销售规模一直在全国百货零售行业雄居榜首,是名符其实的中华第一店。
沐恩堂
“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前身是美国教会监理公会设的监理会堂,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属基督教美国卫理斯教派,又名“慕乐堂”。该建筑外观是美国学院复兴哥特式砖木结构,大堂西南角有塔楼底座。塔楼顶部安装着五米高的霓虹灯十字架,夜光下分外夺目,成为人民广场的一大景观。
这是位于人民广场上的市政府大楼
延安中路高架桥
静谧的思南路
上海的思南路,原名马斯南路(Rue Massenet),始筑于1914年。就在1912年8月13日,法国一位著名音乐家Massener在巴黎去世,为纪念他,法租界公董局就将此路命名为Rue Massenet,即马斯南路。马路两侧满是阴翳的法国梧桐和精美的洋房。思南路除了拥有当年法租界上小马路的共同特征外,还有着不同于其它马路的独特吸引力:二十几幢花园式洋房,集中了老上海近乎全部的民居样式,是城市历史的活话本。走在这一段的思南路上,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月!
游逛思南路,感受上海情调!
全贴发完,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