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作为一个横跨一二级市场、中美两地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瓴的投资版图可谓庞大。本期,我们从公开数据中,梳理其在中美两地的二级市场投资以及持仓变化情况,借此掀开巨头的投资版图一角。
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收官,高瓴的A股投资图谱已全部浮现。据证券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高瓴系投资机构二季度出现在21家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合计持仓市值超900亿元。在二季度市场跌宕起伏的背景下,高瓴“以静制动”,对其重仓持股坚定持有,但也有部分个股被减持。
美股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高瓴在美股持有64只个股,持仓总市值为46.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1.6亿元。总体而言,高瓴在美股的持仓市值呈下降趋势,2020年二季度末,高瓴在美股的前十大重仓股持仓市值合计78.8亿美元,但两年后的今年二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持仓市值仅为34.15亿美元。
900亿A股投资图谱曝光
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HHLR中国基金、中国价值基金、珠海明骏、高瓴骅盈、HPPC Holding SARL、高瓴智臻等不少高瓴系投资机构出现在半年报中,合计持股市值达938亿元。
其中,高瓴旗下中国价值基金持股规模最大,截至二季度末,持有隆基绿能、宁德时代、广联达、用友网络4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持股市值525.93亿元。
在不少投资案例中,高瓴盈利丰厚,宁德时代便是其一。2020年7月,宁德时代定增被“疯抢”,高瓴当时通过旗下中国价值基金和HCM中国基金以161元/股的增发价格,耗资100亿元认购宁德时代6211.18万股股票。此外,高瓴系股权投资公司高瓴穗成当时也认购了372.67万股。
不过,进入宁德时代前十大股东的仅有高瓴旗下中国价值基金,因此,在宁德时代的业绩报告中,只有高瓴旗下中国价值基金的持仓动态,高瓴旗下HCM中国基金以及高瓴穗成的持仓动态无迹可寻。
高瓴通过旗下中国价值基金参与定增的宁德时代限售股解禁后,曾接连减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持股数量已降至3884.19万股,二季度持仓未变。如果按照最高价计算,高瓴持有的该部分股票最高盈利超3倍,目前盈利也接近2倍。
今年6月,宁德时代450亿定增落地,高瓴通过旗下的HHLR中国基金,以410元/股的增发价格,耗资30亿元再次认购了宁德时代731.71万股股份。按照目前价格计算,高瓴第二次定增入局宁德时代盈利14%,金额约为4亿元。
通过定增“宁王”,高瓴可谓赚得盘满钵满。而在高价入局隆基绿能后,高瓴同样也是盈利丰厚。2020年12月底,高瓴受让隆基绿能二股东李春安2.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在该次受让股份过程中,高瓴付出了158.41亿元的成本,每股受让价格为70元,较该此交易前一个交易日有10%的折价。
随后,2021年和2022年,隆基绿能先后两次进行了送股,两次送股比例均为每10送4股,依次计算,高瓴受让的股份成本价约为35.71元/股。
实际上,在高瓴入局之前,隆基绿能2020年全年涨近3倍,在此前提下,这个交易价格似乎并不便宜,更谈不上“抄底”。但事后证明,高瓴高价入局隆基绿能后,仍盈利不少。以隆基绿能最高价计算,高瓴持有隆基绿能股份盈利则翻倍,而以最新价格计算,高瓴也赚了40%以上,金额约为70亿元。
长期跟踪高瓴的投资者不难发现,新能源一直在其投资范围之内。2020年9月,高瓴通过天津礼仁、珠海赫成两家公司,分别以72元/股的增发价格认购恩捷股份定增股份1250万股、833.33万股,合计耗资约15亿元。随着恩捷股份股价大幅走高,高瓴在2021年二季度减持125万股,随后便退出了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高瓴投资恩捷股份金额虽然相对较少,但同样盈利丰厚,恩捷股份最高价曾达到318.7元,目前价格仍在200元左右,远超当初增发价格。
通威股份也是高瓴通过定增入局的股票,2020年12月,高瓴认购了通威股份约5亿元定增,当时的增发价格为28元/股。但由于其持股数未进入前十标准,其后期持股情况无法得知。若高瓴坚持持股至今,盈利接近翻倍。
“300亿+”美股投资 中概股占六成
在美股市场,高瓴投资二级市场美股的主体是HHLR Advisors。记者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高瓴在美股持有64只个股,持仓总市值为46.6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1.6亿元。总体而言,高瓴在美股的持仓市值呈下降趋势,2020年二季度末,高瓴在美股的前十大重仓股持仓市值合计78.8亿美元,但两年后的今年二季度末,其前十大重仓股持仓市值仅为34.15亿美元,也与其部分重仓股股价跌幅较大密切相关。
高瓴美股前十大重仓股依次为:百济神州、京东、赛富时、DoorDash、SEA冬海集团、唯品会、传奇生物、阿里巴巴、贝壳、大全新能源。其中,中概股占据7席,另外3个是美国版“美团”——DoorDash、“东南亚小腾讯”——Sea、企业客户管理系统龙头公司赛富时。
二季度全部美股持仓中,中概股合计持有市值近30亿美元,市值占比达六成以上,并在二季度共对9只中概股进行了增持、新进买入等操作。
百济神州仍为高瓴在美持仓的第一大重仓股。这是自2021年一季度百济神州取代拼多多成为第一大重仓股以来,连续6个季度占据这一位置。自2014年参与百济神州的A轮融资开始,2015年的B轮融资、2016年美国上市、上市后的定向增发、再到香港上市、2020年定增买入,高瓴一共参与和支持了百济神州共计8轮的融资,可见高瓴对百济神州的偏爱。
有意思的是,电商零售成为高瓴在美股的重要布局方向,高瓴重仓的7只中概股里面,电商零售占据三席,包括排在其前十大重仓股第二位的京东、第五位的唯品会和第七位的阿里巴巴。其中,唯品会今年一季度就已被高瓴大幅增持147%,并在当季首次跻身十大重仓股,算起来,这已经是高瓴连续2个季度看好唯品会。疫情反复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重性价比,作为国内头部的特卖电高,唯品会最新业绩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497.80亿元,净利润23.83亿元。此外高瓴还持有拼多多和逸仙电商(名创优品的母公司),可以说,中国主要的电商平台高瓴都有投资。
阿里巴巴、贝壳、大全新能源是二季度新晋前十大重仓股。在二季度,高瓴建仓阿里巴巴189万股,阿里巴巴还受到景林资产的重点下注,景林资产在二季度增持阿里巴巴93.6万股至124.3万股,不仅成为景林资产美股组合的第六大重仓股,还是其在二季度增持幅度最大的中概股。高瓴的另一重仓股贝壳,同时是景林资产的第一大美股持仓,也是高毅的第三大美股持仓股。此外,大全新能源二季度被高瓴加仓了178.59万股至188.59万股,加仓幅度为1785.9%。
纵观高瓴的多个季度的美股持仓,既展现了其深度价值投资,前十大重仓股中多数持有时间较长,如百济神州、京东、DoorDash、SEA等已连续多个季度持有,但部分持仓也表露出“交易型”特点,如阿里巴巴、贝壳、BOSS直聘等,都曾被高瓴反复交易。在同一赛道中,也会基于估值的变化调仓换股,如今年一季度曾清仓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减持理想汽车,但同时又新进买入了特斯拉和晶科能源控股;2021年一季度清仓了好未来和一起教育,但加仓了新东方。
资本“神话”被打破?
在中国诸多资本造梦者中,高瓴无疑是佼佼者之一,这家投资巨头滋养众多消费品牌和互联网平台,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投资也是如鱼得水。不过,在耀眼的战绩之外,被推上神坛的高瓴也有失手的时候。
除新能源外,消费、医药、科技等也是高瓴在A股重点投资的领域,但在部分股票投资方面似乎并不顺利。
2019年12月3日,格力电器公告称,高瓴旗下珠海明骏以46.17元/股的价格接受格力集团转让的9.02亿股格力电器股份,珠海明骏自此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5%。
高瓴斥巨资入股格力后,格力电器股价曾攀升走高至超60元/股,但由于格力电器处在地产产业链上,随着地产行业的变化,格力电器股价近年来跌幅较大,自历史最高价已经腰斩。这也就意味着,高瓴入局格力可能已经产生不少亏损,但如果加上格力每年的分红,高瓴亏损实际上并不大。
2020年格力派发了两次现金股利,6月每股1.2元,11月每股1元;2021年格力每股派发3元股利;2022年格力又派发了两次股利,4月每股1元,8月每股2元。三年时间里,格力共派发了股利每股8.2元。依此计算,高瓴持有格力电器的成本实际上已降至37.97元/股。目前,格力电器的股价在33元左右,高瓴旗下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仓格力电器亏损约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在受让格力电器股份时,曾承诺自股份过户登记完成日起锁定3年,今年12月将面临解禁。限售解禁后,高瓴是否将减持格力,备受市场关注。
医药领域投资方面,高瓴曾入局药明康德、海正药业、凯莱英、爱尔眼科、恒瑞医药、华大基因、凯利泰、华兰生物等,但不少股票被其大幅减持,并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2021年三季度,高瓴大幅减持爱尔眼科,退出了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2021年四季度,高瓴减持恒瑞医药,并退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2022年一季度,高瓴旗下瓴仁卓越长青私募基金大幅减持华大基因,也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
科技股方面,用友网络为高瓴最近通过定增持仓的股票。今年1月,用友网络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共募资52.98亿元,发行价格为31.95元/股,高瓴获配3129.89万股,耗资约10亿元。但定增完成后,用友网络股价表现不佳,自1月底以来股价开始下跌,至4月末一度跌至16.43元,与定增价相比近乎腰斩。
目前,用友网络股价在20元左右徘徊,而高瓴二季度末持有用友网络股数未变,这也就意味着,高瓴通过定增入局用友网络已浮亏近40%。
广联达也是高瓴通过定增入局的股票。2020年6月高瓴斥资15亿元认购广联达2971.47万股,持股成本为50.48元/股。广联达2021年1月底股价最高时,高瓴盈利接近翻倍,但目前处在盈亏平衡线上。
编辑:万健祎
校对:杨立林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