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保险知识 >

黄金白银比价历史图(黄金白银价格比率)

2023-05-10 11:27:32 保险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关于在中国历史上的黄金与白银的比价问题。是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吗?各个时期也有着不同,中国人用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从西汉至明清,黄金与白银的比价大致是多少?

从已经出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错金的工艺,就是在青铜器的图案花纹中嵌入黄金,看起来金碧辉煌、华贵无比。

先秦的文献中,也常能见到“金”字。不过据考证,春秋时期的“金”并非全为黄金,多半是指铜。例如楚国曾赠“金”给郑国,又怕对方用来制作武器,于是要求郑国盟誓,答应只用这些金来制作乐器,显而易见,这里的“金”指的就是铜。

不过文献中“金”有时也指黄金。战国文献中提到的“一金”,就是指一斤黄金,或一斤黄金所代表的价值“一万钱”,直到汉代也是如此。如果按后来的换算,一万钱不过才十吊,价值有限。但以西汉的物价水平而言,一万钱却可以购买一百多石米。再经过换算,汉代的一克黄金折合人民币40元,是较为廉价的。

东汉时期,黄金的价格开始上涨,到了西晋时,文献中的一金的含义,则为“黄金一两”,价值在六千钱到一万钱之间。

唐、宋、元、明时期,黄金作为贵金属,常常用以赏赐、馈赠,有时也用来纳税、捐献以及军政开支。历代帝王、权贵对黄金都有特殊的嗜好,只是黄金始终不曾作为正式的货币在民间流通。

从唐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黄金的价格比较稳定,金银比值多为1:5或1:6,官方称为“五换”、“六换”。这和同时期印度、阿拉伯的金银比值大体相同。

从西汉至明清,黄金与白银的比价大致是多少?

明代初年,官方规定一两黄金抵四两白银。不过这个比价很快就升到了六两、七两,至崇祯时期,黄金与白银的比价已经涨到十两以上。到了清代,黄金一路走高,比价不断上升。

咱们以《红楼梦》中的情况进行说明,因为曹雪芹生活在雍正、乾隆时期,对当时的物价水平十分了解,《红楼梦》中有很多关于黄金比价的论述。比如有这么一段:

“你们山坳海沿子上的人,哪里知道这道理?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我们不成,他纵有这心,他也不能做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玩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

从西汉至明清,黄金与白银的比价大致是多少?

这里就说得很清楚,当时的金银比价为1:10,一两黄金正好换十两白银。事实也确实如此,从明末到清初的一百多年中,金银比价一直稳定在1:10左右。这个比值一直维持到雍正初年。

不过自雍正十年(1732)后,广州的金价开始浮动,随后带动了全国金价的上涨。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而欧洲的金银比价一直高达1:15,黄金的大量外流推高了金价。

据统计,1741年-1750年,金银比价由1:10升到1:11.8;而在下一个十年,一下子又涨到了1:14.9。曹雪芹去世的那一年,即乾隆二十七年(1763),金银比价已涨到了1:15.4。此后,嘉、道时期,黄金与白银的比价大致维持在这个水平,甚至还有所回落,那是因为白银大量外流导致的。

相关内容

黄金白银比价历史图(黄金白银价格比率)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