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保险知识 >

银行外包催收公司(微众银行外包催收公司)

2023-04-22 08:22:30 保险知识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作者| 子卿出品| 消费金融频道

逾期电催紧急联系人,法院判侵犯隐私权!

在传统印象中,催收人员在催收过程中一般处于强势地位,特别是表明要进行起诉时,债务人往往会选择妥协。


随着监管对催收行为的规范,近些年来,债务人也开始起诉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催收公司,以反击贷后催收中的不法行为。


未经同意联系紧急联系人被判违规


日前,北京互联网法院分享了一起典型侵权案件。2019年3月,张某向一小额贷款机构借款,并按要求提供了两个紧急联系号码。因对还款金额有争议,张某未归还最后一笔款项。


2021年8月,张某填写的两名紧急联系人收到了一家技术公司发送贷款逾期的短信,张某认为技术公司这一发送骚扰短信的行为侵犯了其隐私权,遂将该技术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技术公司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抚慰金。


法庭上,该技术公司认为,其是短信服务提供者而非短信内容提供者,仅就短信服务提供基础网络技术服务,并不涉及短信内容以及短信接收者的个人信息获取。且短信接收人的联系号码是张某提供,不是被告或者第三方通过非法途径获取,因此不存在过错。


法院经审理认为,技术公司作为贷款合同外的第三方,在业务活动中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原告的贷款信息及相关联系号码,均应依法审慎处理。


技术公司未经张某同意,也未向业务合作相对方核实或审查张某本人是否同意,直接向张某亲友发送两条包含原告贷款逾期内容的短信,造成原告私密信息泄露,构成对张某隐私权的侵害,判令该技术公司向张某书面致歉。


近些年来, 债务人主动起诉催收过程中的侵权行为呈现上涨趋势。去年11月,北京海淀法院同样审理了一件催收侵犯隐私权的案件。


法院文书显示,张某多次接到银行催收其子信用卡欠款的电话,以银行侵犯个人信息权、隐私权为由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的涉案手机号码属于其个人信息,属于张某的私密信息,应作为隐私予以保护。该手机号码虽为张某的儿子办理个人信用卡时所预留,但银行信用卡中心取得该手机号码,未经张某同意利用其手机号码催收他人欠款,构成对张某信息的违法使用。


法院另查明,银行信用卡中心利用该手机号码催收他人欠款,已超出正常合理范畴,其行为具有违法性。因此,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行为侵犯了张先生的隐私权,应当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银行及其信用卡中心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张先生公证费4080元。


相关规范条例的下发以及监管对暴力催收的严厉打击,爆通讯录、恐吓、电话轰炸、恶意举报、贴带有人身攻击的大字报等行为均被在催收过程中禁止。


在越来越多的判例中,法院均支持了债务人的正当要求。这些判例不仅保护了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催收行业理性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反催收组织的扩张。


债务人反诉案例增多


债务人反诉催收中不合规的情况不仅发生在银行以及外包催收公司中,消费金融公司近些年来也在面临越来越高的反诉风险。


以捷信消费金融为例,搜索裁判文书网可知,捷信消费金融作为被告的法律文书共有619件,其中名誉侵权有115件,2015年至2022年数量基本呈现逐年上涨的情况。


锦程消费金融作为被告的法律文书共有293件,其中人格权纠纷为218件、一般人格权纠纷19件;招联消费金融共有151件作为被告的案件,其中10件为名誉权纠纷、1件人格权纠纷、1件生命权、1件健康权、1件身体权纠纷。


梳理相关案件可知,债务人主要通过名誉权纠纷、隐私权纠纷、人格权纠纷等理由对金融机构进行起诉。在法院的判例中,一般会核实金融机构催收过程中的相应行动是否出现违规,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裁定。


不过像这种案件的判决结果,
主要是以侵权人赔礼道歉和部分经济赔偿结尾,不会涉及刑拘等更严重的后果。


去年以来,公检法继续对暴力催收、软暴力催收严打。


日前,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电视电话推进会召开,提到:要进一步强化侦查打击,确定目标案件,要以裸聊敲诈、网络套路贷、软暴力催收、恶意索赔、负面舆情敲诈、网络水军滋事等犯罪为重点,坚持分类施策,依法严厉打击。


去年6月末,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百日行动”,暴力、软暴力催收机构也被列为“扫黑除恶”的重点对象,一批违法催收机构被警方查处。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协会信用卡催收工作指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的发布,也为规范的催收工作作出限定。


根据文件,催收公司不得在晚22点至早8点进行电话和外访催收;严禁使用“呼死你”等方式频繁致电催收;严禁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以骚扰、恐吓、欺诈等不当手段开展催收也对催收机构的不合规催收方式进行限制;不得违法违规提供或者公开客户欠款信息,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从重处罚强制要求同意使用信息、将消费者提供的信息用于不当催收、擅自办理业务等多种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

相关内容

银行外包催收公司(微众银行外包催收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