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经济兴则金融兴,金融活则经济活。枣庄银行济宁分行深入贯彻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及总行党委决策部署,心无旁骛抓主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金融活水”,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获得总行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被济宁市人社局授予“5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坚定不移抓党建 党建引领促发展
该行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和总行作风建设工作要求,以“五比五看五提升”活动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学思践悟,开展了“干部上讲台”“我来讲党课”“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等系列活动,推动全行干部思想大解放,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多举措激发党员活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积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党支部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工作评议,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青年员工座谈会,对分行团支部进行改选换届,发挥青年员工的生力军作用。
紧抓重点工作 保障金融政策落地
加大普惠小微领域信贷投放。该行充分利用500万以内普惠贷款审批权限政策,发挥“小、快、灵”的优势,在加快业务审批投放的基础上,继续向上级行申请政策倾斜,更好为全市实体经济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做好骨干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该行围绕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攀登企业、中长期制造业项目名单,积极开展上门对接服务工作,努力满足重点项目、骨干企业融资需求。2022年,该行共对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次,与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全年新增贷款投放4.63亿元,为企业打造专属信贷产品。
提高信贷发放质效。该行对授信金额500万元以内企业有独立审批权限,权限内业务可在一周内实现从业务对接到贷款发放落地,切实帮助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解决了资金困难。同时坚持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科技赋能取得成效。依托“存单e贷”“枣e贷”等消费信用贷款产品,开通线上房产抵押贷款“房抵e贷”,帮助企业、市民快速解决资金困难。
打造“适老”网点 做“有温度”的银行
该行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的通知要求,将适老服务水平提升作为网点工作的重点,做实做细网点老年群体服务。优化人工服务,适老服务“贴心化”。2022年,为老年客户办理业务3.8万人次,尊重老年人业务办理习惯,保留整零钱、残损币兑换等传统金融服务。配备兼职助老专员,提供引导、咨询和协助业务办理等服务。完善服务设施,适老服务“普遍化”。积极打造老年人专属的特色服务网点,全部开通老年人“爱心窗口”“爱心专座”“无障碍坡道”,专设“老年绿色通道”,实现了爱心服务全覆盖。提升金融科技,适老服务“智能化”。加强手机银行老年版推广,让老年客户群体对于电子银行操作更加清晰、顺畅。增加智慧柜员机可调整生物信息采集摄像头,提高老年人办理业务的便利性。
精准服务新市民 托起安居乐业梦
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该行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聚焦群体需求,丰富适配产品体系,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业就业方面,加快推广“新市民市场贷”“新市民生意贷”系列产品,为新市民创业就业提供资金支持,及时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持续加大产品优化,全力支持新市民创业。
住房安居方面,加快推广“新市民居易贷”产品,在符合房地产金融政策要求前提下,加强按揭贷款宣传,对符合购房政策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充分满足其合理购房信贷需求。
综合消费方面,加快推广“新市民消易贷”住房装修贷款、购车贷款、消费贷款等系列产品,满足新市民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装修、购车、家庭耐用消费品及日常生活小额资金周转需求,支持其改善提升生活品质。
教育培训方面,加快推广“新市民教育助学贷”产品,满足新市民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以及子女教育等资金需求,促进新市民提高技术技能,为新市民子女教育解决后顾之忧,助其实现安居乐业。
健康养老方面,优化完善线下网点布局,推动网点内部设施优化升级,配备便民服务设施,并针对新市民中老年群体,打造“老年客户专区”,丰富适老物品配置,大堂经理一对一向导,为新市民养老提供便捷服务。
勇担社会责任 彰显枣行担当
疫情防控期间,该行积极向社区、街道捐款捐物,向抗疫最前沿的街道社区送上紧缺物资。在疫情最严峻时刻,多名同志积极响应志愿者招募令,主动投身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高考期间,该行网点化身“考生加油站”,为广大学子助力加油。初冬时节,部分蔬菜销售受到影响,该行积极帮助菜农解决销售难题,采购10万斤蔬菜开展爱心助农免费送活动。春节期间,该行联合共青团济宁市任城区委开展“希望小屋”暖冬行动,走访困难儿童家庭,为他们送上慰问品和新年祝福,用爱心传递力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守正创新立潮头,勇毅前行谋新篇。新的一年,枣庄银行济宁分行将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把金融助济政策落实得更精,把企业融资需求摸得更准,把金融服务工作做得更细,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努力为支持济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屈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