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广发证券)
一、引言
浙商银行中长期投资分析:(1)公司地处经济发展较好的长三角地区,信贷需 求强、资产规模扩张较快。而由于本地竞争较激烈,资本外源补充能有效支撑增长 潜力释放。(2)公司在对公和小微业务上积累了较大优势,管理层在战略上布局弱 周期敏感资产,提升稳健增长能力,预计公司ROE将进入上行通道。(3)地产政策 转向,风险出清可期,资产质量有望改善。
二、高成长股份行,聚焦浙江地区
(一)历史沿革:根植浙江,高速成长
浙商银行前身为“浙江商业银行”,1993年在宁波市成立(中外合资南洋商业银行 持有25%股权、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持有40%股权、浙江省国际信托持15%股权、交 通银行宁波分行持有20%股权)。2004年6月30日经银监会批准,重组、改制为现在 的浙商银行,总行迁至杭州市。浙商银行是全国第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浙商银行成立至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发展初期,高速扩张期”(2004年-2014年):十年间,浙商银行实现 资本、规模、特色、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完成省内分支机构布局并向全国扩张,成立了129 家分支机构(含筹建),覆盖全国12个省市;成长为中等规模银行,总 资产由2005年初103亿元扩张至2014年末6700亿元;战略上实行以公司业务为主体、 小企业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市场与业务定位。2014年浙商银 行完成新老领导班子交替。
第二阶段为“上市与平台化战略转型期”(2015年-2020年):浙商银行完成“A+H” 上市,2016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02016.HK,证券简称“浙商银行”; 201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证券代码601916.SH。机构扩张上,2017年4月公司 首家控股子公司浙银租赁正式开业;2017年12月获香港金融管理局授予的银行牌照, 2018年4月香港分行成立;分支机构数量增加至129家,覆盖全国2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资产规模由2015年初6700亿元至2020年突破2万亿。 战略上在“两最”目标引领下,实施平台化服务战略。
第三阶段为“战略调整期”(2021年至今):新一届领导层逐渐形成,公司更加注 重发展质量,经营上兼顾资本市场关注的核心问题,方针上聚焦“上规模、调结构、 控风险、创效益”;业务策略调整为“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截至2022年9月末, 公司总资产2.5万亿,贷款总额1.5万亿,存款总额1.7万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8.05%。
(二)股权结构:国资支持力度加大,省金控是第一大股东
浙商银行于2004年重组、设立,股东大部分为浙江当地民企(第1大股东浙江省交通 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3%为省属国企;第5大股东浙江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持股9.5%,为区县级国企),后经5次增资扩股(2007年、2009年、2010 年、2013年、2015年),2016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国资对浙商银行融资的支 持力度持续加大,H股上市后主要股东中的国企持股比例增至32.1%,其中浙江省属 国资持股19.5%;股东仍以民营股东为主,董事会共17人(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 事7名,独立董事6名),其中4名非执行董事来自民营股东(分别来自旅行者汽车集 团、浙江恒逸集团、横店集团、广夏控股)。
2018年H股增发,2019年A股上市对主要国有股东持股有所摊薄,截至2022年5月末, 主要股东中国企股东持股28.1%,其中省属国企持股24.5%(增加省国资委控股的浙 江海港集团),第一大股东为浙江省财政厅控股的浙江金控。国资在董事会中的话语 权显著增强,董事会共17人(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5名,独立董事5名)中3名 非执行董事来自省属国企(浙江金控、浙江能源集团、浙江海港集团);旅行者汽车 集团和广夏控股出现债务风险后,分别于2019年和2021年以后不再派驻董事。当前 民营资本在浙商银行中仍占较大比重,主要股东中还有旅行者汽车集团(持股6.3%, 司法冻结)、浙江恒逸集团(穿透持股5.8%)、横店集团(5.8%)、民生人寿保险 (3.8%)、浙江永利实业(2.6%)、通联资本(2.6%)。
(三)管理层:本届管理层专业能力扎实、任职经理丰富
本届管理层在浙商银行均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现任行长张荣森先生(代行董事长职 责)任职经理丰富,2000年至2010年历任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助理、北京航天桥 支行行长;2010年至2017年历任江苏银行总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执行董事、北京 分行党委书记、分行行长、北京办事处主任;2017年9月加入浙商银行,历任副行长、 北京分行党委书记和行长。张荣森行长到任后以“打造成一流的商业银行”为发展 愿景,针对当前经营环境,提出了“上规模、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 十二字经 营方针为,聚焦“化风险、扩营收、稳股价、引战投”四大战役,同时将业务策略调 整为“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
三、区域:经济发展信贷快速扩张,银行业竞争激烈
(一)信贷扩张快,经济水平高
浙江省GDP总量庞大,融资需求旺盛。根据浙江省政府网,2021年浙江经济总量为 7.35万亿,占全国的比重为6.4%,排在全国四。经济增速处在较高水平,过去3年GDP 复合增长率6.3%,在经济大省中(广东5.5%、江苏6.1%、山东5.8%,河南4.8%) 中最高。经济高增长驱动下,信贷增长强劲,2018-2021年贷款平均增速16.7%,大 幅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2.6%;浙江在全国新增社融和信贷增长中比重上升,2014 年所占比重只有4.1%和4.8%,2021年已增长至10.9%和11.0%。
浙江经济有两大特征: 1.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强,浙江A股上市公司的ROIC为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2H1为8.6%(vs.全国6.8%)。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投资旺盛,信贷需求 强劲。 2.收入水平较高,人均存贷全国前列。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万元,超出全国 平均水平约63.8%,省份层面全国第一。2021年末人均居民存款为10.2万亿,省份层 面全仅次于辽宁(10.9万元);更重要的是居民贷款需求旺盛,人均贷款规模为10.7 万元,全国唯二的省份居民贷款高于存款(另一个省份为福建省)。 疫情以来,监管指导银行增加信贷增量,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向经济较发达地区(如 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地区)倾斜,供给增加与浙江强劲的信贷需求形成共 振,资金良性循环下银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2017年开始浙江银行业不良率已低于 全国水平,截至2022年9月末浙江银行不良率仅为0.65%,而全国为1.67%。
(二)民营经济极具活力,周期性较强
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21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为4.9万亿元,占 GDP的比重从2016年的65.2%提高至2021年的6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 企业增加值1.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5%;规模以上民营服务 业企业9968家,占比超八成;税收收入的73.4%来自民营经济;民营经济贡献就业 人员的比例为87.5%。2021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企业数量浙江连续23年居全国第 一。
民营经济盈利能力强,投资效率高。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21年民营企业前100强营 收总额60018亿元,净利润总额2862亿元,纳税额2299亿元,利税总额/营收总额为 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公有制企业(国有+集体)、私营企业、港澳台商投资 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企业利税总额/营收总额分别为6.9%、7.9%、11.3%、10.9%, 民营经济盈利能力显著强于公有制经济。2021年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 58.8%,近两年民间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稳定在 80%-85%区间(2021年 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80.7%)。2021年民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232.9亿元,占全 部研发经费支出的66.3%。在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前十大行业中,金属制品 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和 塑料制品业民营企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0%以上1。 民营经济推动旺盛的小微、制造业信贷需求,但受周期性较强。根据浙江省金融运 行报告,2021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为3.3万亿和2.7万亿, 占比与增量均居全国前列。但长期来看,民营经济受周期影响较大,根据浙江统计 年鉴,2021年民营企业货物出口2.5万亿,进口6814亿元,分别占全省进口和出口总 额的81.6%和60.3%,而进出口受全球经济周期影响较大,2010年以来已经历两轮周 期,当前正从周期高点回落。
(三)金融供给高度竞争
省内金融业呈现高度竞争态势。根据债券发行信息,总部设在浙江的股份行、城商 行、民营银行共有15家,总资产8.8万亿,总贷款达4.5万亿,总存款为5.4万亿。高 度竞争的同时当地信贷价格仍保持在较高位置,其核心原因可能是居民信贷需求较 为旺盛,推高了整体一般贷款利率水平。
浙商银行扎根浙江,以成为“浙江省最重要金融平台”为最终目标,实现了对长三 角、环渤海、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有效覆盖,长三角地区是浙商银行业绩发力 的大本营。截至2022H1,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 了298家分支机构;其中长三角地区分支机构达153个,占总网点数的51%。从投行 业务角度看浙商银行对机构和企业客户覆盖,公司在浙江省级城投、省级地方政府 专项债、浙江地区民营企业市占率较高,省外承销规模占总承销规模59%,全国客 户覆盖也比较充分。
四、转向经济周期弱敏感战略
(一)传统优势在对公业务和小微业务
公司业务是浙商银行最重要的板块,2022H1对营收、利润总额、负债的贡献分别为 50.3%、90.3%、62.0%。业务策略上选择做大企业(及上下游,风险低)、有技术 含量(定价高)的业务。结构上以实体企业为主,制造业和批零业所占比重超过33%, 房地产和建筑业所占比重约为27%,基建相关贷款所占比重约占30.0%。 小微业务是公司的传统强项,2014年开始形成池融资特色,通过“池化融资平台”、 “应收款链平台”、“易企银平台”三大平台创新型服务,浙商银行可批量获客、形 成良好的客户口碑和粘性。公司授信客户中有大约70%是平台化模式终端客户 , 2021H1服务客户6.6万户,融资余额7014.95亿元。
池化融资平台是浙商银行运用"互联网+"技术设计了池化融资平台,融企业流动资产 与负债于一"池",创新设计涌金票据池、涌金出口池、涌金资产池。池化融资平台可 破解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品种、期限错配等问题,企业可以充分盘活存量资源,减少 对外融资总额和实际占用天数,大幅降低融资成本。
公司在小微业务上持续发力,通过契合场景的创新业务模式,为优质企业产业链上 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在创新转型的过程中,平台化服务增强了公 司获客能力与小微客户的粘性,独具特色的小微业务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截至 2022年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62.14亿元,占各项贷款比例在18家全国 性银行中位列第一,客户数11.33万户(户均226万元),不良率为1.01%,处于行业 较优水平。
(二)转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
2022年张荣森行长提出公司资产配置上转向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以经济周期弱 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一流经营体系” 。浙商银行将资产划分为不敏感资产、强敏感资产、弱敏感资产三大部分。周期弱敏感资产包含小额分散资产、 弱周期行业资产和客户服务总量: 小额分散资产:主要是供应链金融、单户余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贷款以及 信用卡、个人住房按揭、个人消费贷等,服务于零售、私行、小微等客户。 弱周期行业资产:主要是与经济周期相关性较弱的行业资产,如农林牧渔业、公用 设施、信息传输、交通运输、仓储等。 客户服务总量(CSA):主要是零售AUM、公司FPA等“轻资本”业务服务总量。 公司加大小额分散贷款投放。2018年以前贷款投放主要亿公司贷款为主,个人贷款 所占比重约17%-20%,2018年开始公司加大个人贷款投放力度,2022年6月末个人 贷款所占比重增至26%。结构上2018年以前主要是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占比逐年提 升,经营性贷款占比压降,2018年以后经营贷、消费贷和住房贷款所占比重基本保 持稳定,2022年6月末经营贷、消费贷和住房贷款所占比重分别为46.4%、28.5%、 25.1%。
五、基本面改善,业绩拐点将至
(一)盈利能力与业绩驱动
的核心盈利能力持续向好,历史上浙商银行的ROE位于行业中游,2014-2016年受 益于同业扩张ROE表现较好。2017年浙江民营企业风险暴露叠加同业去杠杆影响, ROE出现阶段性下滑。2021年以来浙商银行年化ROE回升至9.7%,资产摆布上转向 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盈利结构改善,发展质量与效益更佳。 浙商银行的快速成长受益于优秀的核心盈利能力。同业比较来看,浙商银行的优势 主要在于资产定价较高,利息收入相对占优,核心盈利能力PPOP高于股份行平均和 浙江地区上市城商行;但同时非息收入、负债成本和信用成本对盈利能力有一定拖 累。
受益于浙江地区信贷需求强劲,浙商银行成长性强,利润增速高于股份行同业。2016 年以前公司处在高速成长阶段,归母净利润增速平均在30%左右,高于股份行平均 (平均增速8%);2017年以后主要是受同业去杠杆影响,规模增速放缓导致业绩增 速相对优势收窄,同时表内外风险暴露也导致拨备计提对业绩有一定拖累。2022年 以来,我们看到公司通过布局周期弱敏感资产,成长性有所恢复,风险也接近出清, 信用成本有望降低。
(二)息差:资产端优势持续,负债端正在改善
净息差水平基本与同业平均水平持平。同业比较来看,浙商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和负 债端成本率均高于股份行平均。2018年以前,虽然息差与行业平均差距不大,但资 产负债配置上与行业有较大差异,公司大幅超配金融资产类资产(金融投资占生息 资产的比重平均高于行业12pcts),低配贷款(贷款占生息资产的比重平均低于行业 10pcts);由于投资类资产存款派生较弱,存款在计息负债中所占比重低于同业,而 且价格也比同业水平高。2016年以后受同业去杠杆影响,投资类资产收益率开始较 大幅度低于贷款,浙商银行资负结构开始调整,增加贷款、压缩金融投资类资产,净 息差得到改善, 2019年净息差达2.34%,高于上市股份行平均水平与以及浙江本地 的杭州银行。2019年以后公司资负调整成效显现,但吸收存款价格较高,对计息负 债整体水平有所拖累,息差水平未能显著高于股份行同业。
生息资产结构优化,资产收益率较高。2016年以来,浙商银行持续改善生息资产结 构,更注重根本业务发展,贷款在生息资产中比重逐年提升,投资类资产占比有所 下降。2019年以来浙商银行大类资产摆布趋于稳定,其结构与股份行同业相似;贷 款占生息资产比重约为60%,投资类资产占生息资产比重约28%。2022H1浙商银行 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达4.44%,贷款平均收益率达5.25%,分别高于股份行同业 22bps和30bps。贷款端来看,公司和个人贷款收益率分别处在同业较高水平。公司 贷款收益率4.74%,可比同业中仅次于杭州银行,高于股份行平均56BP;个人贷款 收益率6.69%,可比同业中仅次于宁波银行,比股份行平均高55BP。随着公司转向 经济周期弱敏感战略推进,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零售贷款和小微贷款将占更大比重, 推动整体收益率上行。
虽然当前公司负债成本率仍高于股份行平均和浙江本地上市城商行,但负债端成本 和结构已在持续改善。结构上,存款占比在负债结构中出现波动上升,特别是2022 年以来连续3个季度占比提升由年初68.3%增至3季度末74.5%;成本上,存款降成本 潜力释放。浙商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较高,但息差没有显著高于股份行同业主要是 存款成本率较高。2022年以来公司存款成本显著改善,主要是2021年公司聚焦个人 存款付息结构改善,通过以量换价(存款增速2021:+6.0% vs. 2020:16.8%),活期存款占比由年初35%上升至年末45%。2022年存款增长量升价降,Q1-3存款增速 修复至11%,上半年存款成本较2021A下降19bps。
(三)资产质量稳定,风险出清可期
不良贷款率下降,疫情以来不良主要来自实体企业。2014年以来公司不良贷款率出 现阶段性上升,由前期低于可比同业的水平,升至2021年末高点1.53%。主要原因 是浙商银行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对不良贷款的认定力度持续加大,不良生成率大幅 生成。随着风险包袱出清,不良率水平已持续下将至接近股份行平均水平,2022年 3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仅为1.47%。2019年末以来,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来自实体企 业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增长最多的行业有:实体相关的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与 城投相关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房地产业。
逾期率与股份行同业基本持平。截至2022H1,浙商银行逾期贷款率1.86%,较同业 对比,浙商银行逾期贷款率长期低于股份行平均水平,2018-2019年有所上升,后续与股份行同业基本持平。不良生成水平在疫情期间高于股份行同业。
从不良贷款分布结构来看,公司贷款的不良率较高,22H1达到1.66%,而个人贷款 的不良率仅为1.43%。从趋势上来看公司类贷款不良率有所下降,而个人贷款不良率 有所上升,预计是消费贷款风险暴露导致。公司当前贷款结构以公司贷款为主,对 公资产质量改善有助于推动整体不良率的改善。
债券投资核销下降,信用成本有望改善。2019年以来浙商银行信用成本的水平与行 业基本一致,2021年下半年以来略高于行业平均,但拨备覆盖率持续承压,其核心 原因是非信贷类资产核销规模较大,2019 A、2020 A、2021A债券投资核销规模为 30.0亿元(vs.贷款核销:37.4亿元)、90.9亿元(vs.贷款核销:72.1亿元)、103.0 亿元(vs.贷款核销:77.6亿元)。2022年以来非信贷资产核销开始下降,上半年债 券投资仅核销30.5亿元,低于贷款核销规模。2022年10月以来支持房地产行业政策 频频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逐渐降低,预计对公司表内外风险的出清有较大帮助,信用成本有望显著改善。
(四)资本管理更加高效,配股有望释放增长潜力
公司转向配置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其中零售贷款和小微贷款风险资产权重比较低, 有望提升公司资本管理效率。浙江地区信贷需求旺盛,但银行竞争比较激烈(见第 三章),资本外源补充成为释放公司增长潜力的重点,历史上看2015年增长扩股和 2016年港股IPO后公司规模增速达30%-50%,后续受核心一级资本约束有所放缓; 2019年A股IPO后,规模增速则逐年提升。 浙商银行在2021年11月股东大会上通过配股提案,募集不超过180亿元;2022年10 月再次通过提案延长配股决议有效期(至2023年11月)。2022年9月末公司核心一 级资本充足率为8.05%,以此测算配股180亿对应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加1.09pcts,达9.14%。
六、盈利预测
规模方面:长三角信贷需求强劲,预计2022年、2023年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13.0%、 11.5 %,生息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1.2%、10.0%。浙商银行存款结构明显改善,存 款增长恢复,预计2022年、2023年存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2.0%、16.0%,计息负债 同比增速分别为9.2%、8.2%。
净息差:公司贷款重定价周期短,LPR调降的影响消化快;中长期看,公司积极调整 业务结构,释放高定价潜力,随着资产结构调整,资产端收益率优势将再次体现;存 款成本率改善,计息负债成本率预计略有上行;对应2022年、2023年净息差分别为 2.06%、2.14%。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浙商银行手续费收入结构平衡,财富管理、投行、结算清算和银 行卡、担保及承诺、其他分别占比39.8%、16.3%、16.2%、23.1%、4.7%,在公司 五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策略下,FPA和AUM增长将拉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预 计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大幅增长,2022年、2023年分别增长15.0%、8.0%。
信用成本:2022年10月以来支持房地产行业政策频频发布,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 逐渐降低,预计对公司表内外风险的出清有较大帮助,信用成本有望显著改善。预 计2022年、2023年信用成本分别为2.06%、2.05%。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