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币百科 >

玩偶虚拟货币骗局案例图片

2023-04-22 10:47:10 币百科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朋友们,假如你在大街上走着,一个人过来送你一个公仔,跟你说:“我们店在搞活动,支付宝芝麻积分能换礼品哦。”你看了看这家店——挂着大大的华为招牌,你会心动吗?

骗局!说实话,你会交这个“智商税”吗?

网上有多条关于“华为手机店骗局”的信息。

据说,那些挂着“华为”牌子新开的手机店,店门口有多个销售员,看到有人经过就送上小礼物,说支付宝芝麻积分能换礼品。

路人跟销售员进了店,报上手机号,销售员就会告诉对方有多少芝麻积分、可兑换什么礼品,看对方要兑换哪个。

通常查到的积分都可以换平板电脑,人们当然会选择最值钱的那个。这时销售员就说:“这要提交申请。”于是,他拿出一份表格让路人填写,需要保证2年内使用这个号码、每月使用多少流量。填好还要按个手指模,很正规的模样!

审核通过后,销售员会说:“我们要收取69元手续费。”相比那近两千块的平板电脑,一般人会觉得这几十块钱不算什么,于是爽快地付了钱。

然后,销售员说:“这是电信运营商为了锁定客户而搞的活动,有三个套餐可以选择。第一个,你当月打多少,扣多少话费,但是你每个月会接到电话,看你是否拿到平板电脑就不用这个号码了。如果你两次没有及时接到电话,就会影响到你的芝麻信用。如果你嫌麻烦,可以选择第二个,不需要接听电话。你预存3899元,可以得到4899元话费。办理成功前12个月每月返还50元话费,之后每月返还300元话费。还有第三个套餐……”

听到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个套餐,销售员还会说:“可以用支付宝分期付款,手续费由我们来承担,12个月后一次性返回支付宝。”

销售员会打印一份合同,双方签上字,盖上章。等对方刷了花呗,销售员会贴心地给平板电脑贴上膜,让对方试过机,最后加了微信,说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他。

整个过程,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这是个骗局。直到几个月后,发现手机不再自动充入话费;联系销售员,没有回应;到手机店去看,店已关闭,这些人才知道被骗了。其实,他们是为免费的午餐,交了昂贵的“智商税”。

骗局!说实话,你会交这个“智商税”吗?

“智商税”,一个网络用语,意思是因缺乏判断力、智商不够用而付出的代价。这些代价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比如购物时花了冤枉钱,为了免费赠饮、试吃、电视剧浪费了时间,使用免费的手机端应用时泄露了个人信息。

那么,“智商税”都有哪些?有没有破解方法?如何避免缴纳“智商税”?

在《“智商税”:如何避免信息焦虑时代的智商陷阱》这本书中,我们将会找到答案。本书揭露了我们会遇到的大部分智商陷阱,并向我们传授防骗防洗脑的知识和方法,让我们为自己的心智搭起一道有效的防线,避免缴纳“智商税”

本书的作者高德,是管理、沟通及思维培训专家。继2013年出版畅销书《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之后,开始深入研究“高效提升心智防御能力”的问题,以帮助人们优化思维模式、提升心智防御能力。

骗局!说实话,你会交这个“智商税”吗?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破解不高明却经常见效的洗脑术和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构建心智防御机制,避免缴纳“智商税”

1、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昂贵的免费

马云在节目《赢在中国》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意思是当你接受了免费的东西,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就像开头的那个事例,很多人为了免费得到一个售价不到两千的平板电脑,最后赔上四千块钱。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下载免费软件时,有的会捆绑其他免费软件一起下载;在使用电脑时,屏幕会时不时弹出各种新闻、广告。虽然我们觉得很厌烦,但因为是免费的,只好忍受。

所以,免费其实是另一种方式的收费。

大多数人不想花钱,宁愿到处找免费资源。而寻找免费资源的人,常常用了几个小时才看到一个不清晰或者无字幕的剧集或电影。

为了免费,有时候我们付出了宝贵的时间,有时候则付出了一连串的隐形成本。

当我们在手机下载免费软件时,不断弹出的窗口提示你,它们要获取位置、通讯录等隐私性的权限。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为了享受免费的应用,都会接受。而这意味着,便宜不是白占的,我们要拱手送上自己的隐私。

从众的代价

相信不少朋友听说过“庞氏骗局”。

1919年底,查尔斯·庞齐宣称发现了一种赚钱的好方法,又设置了巨大的诱惑——投资者把钱放在他那存放45天,就可以获得50%的利息。

1920年3月,庞齐从110个投资者那里骗了2.5万美元。他用这笔钱还清了第一批投资者的本金利息。

人们一看到有利可图,立刻开始跟风。到了7月份,投资者的数量已经增长到2万人。跟风的人并不全是底层平民,还有许多中产人士,就连一些政府官员和警察也参与其中。

然而,7月底,媒体集中对庞齐进行了一系列“黑历史”的报道,告诉公众他就是一个骗子。这些报道引起了投资人的巨大恐慌,投资者如潮水一样涌向庞齐,追讨投资款。

1920年8月,庞齐被捕。庞齐在不到一年内,靠“撒谎”卷走了两千万美元,又在短短几个月,让当时几万人血本无归。

此后,“庞齐骗局”成为金融诈骗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依然有人没有吸取教训。比如,2008年,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诈骗案被曝光,麦道夫利用庞氏骗局的手段诈骗了600亿美元。

那些骗局中的投资者,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心智就开始“打盹儿”,没有独立思考,跟从大众,最后付出代价就在所难免了。

为成功学付出的代价

为什么成功学现在大行其道,很多人沉溺其中?

原因是这些内容把所谓的成功简单化了,蒙蔽了人们的心智。比如,人们看完一本关于成功学的书后,会感觉成功离自己不远了。其实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即便我们做好了准备,具备了足够的能力,也有可能因时机不对而未能成功。

“励志大师们”很清楚,人们都渴望快速成功。成功学不外乎利用了人们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让人们兴奋不已,为了成功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惑。而遇到能够展示一幅美好图景的“励志大师”时,人们自以为能够摆脱迷途。只不过,“励志大师”从不对自己的受众的未来负责,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实在在的回报。

唤起需求式洗脑

唤起需求式洗脑通常是利用人的心理针对性地引导消费。

例如,有的人有狐臭。销售除臭产品的商家,先在广告中将狐臭说得十分严重,再推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告诉消费者,只要你用了这个产品,上述烦恼将全部消失。

类似的营销就是利用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恐惧心理,夸大这一问题的后果,增加你的焦虑感,最后告诉你解决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被商家洗脑的。

渴望则是另一种消费需求,和恐惧一样,让人产生巨大的消费动力。精明的企业,借助把购物和消费,融入停不下来的游戏方式,让我们逐步形成固定的消费习惯,最终形成一种“消费成瘾”的状态。

在“消费成瘾”的状态下,人们想要脱瘾会相当困难。这就像痛苦的戒烟者一样,不抽烟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我们知道,人们对异性和同性都有吸引力的需求,自身的魅力越大,吸引力就越强。有的商业品牌就通过营造性感而独特的魅力,使得消费者认为自己拥有它,就能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实则是掉进了需求的陷阱。

骗局!说实话,你会交这个“智商税”吗?

2、破解不高明却经常见效的洗脑术和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

作者发现一个问题:骗子群发的短信毫无逻辑和专业水平。比如“我是某富商的私生子,要去继承巨额遗产,需要你赞助我机票钱,回头我会分钱给你”。正常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为何骗子仍然把它一遍遍地群发出去?他们为何不编一个高明点的故事?

要知道高明的故事更有欺骗性,但恰恰是这种不高明的手段,却经常见效。

从骗子的出发点思考,就是要用这么没有逻辑的故事,先筛掉那些不够“笨”的,然后牢牢定位贪婪而又“笨”的群体,即心智毫无防护能力的人。凡是根据短信提示回电的,意味着骗子接下来的诈骗行为有极大的成功率。而正是由于无知和贪婪,这些人才会上当受骗。

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金融骗局,设计的逻辑基础都是利用人们追求金钱和想一夜暴富的心理。

我们来看看两个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

所谓的金融互助、数字货币、购物返本等,基本都属于金融传销。它们的共性都是新人拉旧人,许诺高回报,然后上线骗下线,构成一座金字塔。回报用户的分红都是后来者的本金。参与者要么是被高收益诱惑,天真地认为自己能发财;要么是明知骗局,却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棒,想在泡沫破碎前带着高额的回报抽身离去。

再来看网上的一些交易陷阱。你在网上看到的很多交易所,其实都不正规。他们的业务员会诱惑你去开户,也会让专业的“老师”带着你操作,不断建议你加大资金量,直到你的钱赔光。他们的交易软件可能被后台人为操纵,要想从中赚到钱几乎不可能,你亏损的钱都被这些机构赚走了。

骗局!说实话,你会交这个“智商税”吗?

3、构建心智防御机制,避免缴纳“智商税”

相信没有人喜欢交“智商税”,没有人想当任人提取的”提款机“。

作者认为,我们要避免缴纳各种“智商税”,最大的防卫力量就是自己的心智。用心智防身,可以帮助我们屏蔽那些伪装的信息与充满陷阱的逻辑,这是抵御洗脑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也许你会问:是要用心智防身,但具体怎么构建心智防御机制呢?别急,书中传授了5招最基本的反洗脑秘笈。

第一招,恢复独立的认知能力。我们必须建立独立的认知、思考、分析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建立“自我意见”。很多专家,无时无刻不在提出意见,请人们跟从。乍一看是对的,于是我们同意了,事后才发现自己被“消费”了。当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后,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不受他人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对不同的事物和声音要有批判性思考。比如我们听说别人创业赚到了很多钱,或别人建议我们去创业,我们不会赶紧去创业。我们会去思考:他创业为什么能赚大钱?他做的是什么生意?是不是人人做这种生意都能赚钱?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还会去分析:创业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自己是否适合去创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条件……通过一系列的审慎分析和思考,我们才对信息本身和他人的意见作出判断,进而得出最为客观的答案。

第二招,提出一个好问题。新闻经常说到的那些“健康专家”、“治病大师”,实际上不是专家,也不是医生,可就是总能得手。如果老人们或他们的儿女都懂得独立思考,当时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和反向思考,就不会轻易上当了。

第三招,多角度和深入思考。针对一个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回顾并且再思考一遍,看看有没有其他可以切入的角度,我们对它的认识就会逐步加深。

下一招,预测将会发生的事,决定当下要采取的行动。我们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来思考:

一是该“方案”如果成为现实,会发生什么事?

二是成功和失败的情节分别有什么?有没有这两种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

三是思考该行动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四是思考有没有必要现在就去行动。

这样4个步骤走下来,我们的头脑就会更清晰一些,做出的决定也趋于理性。

最后一招,有疑问就要正视它,寻找它产生的原因。这要求我们直面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要冷静地看清现实。

骗局!说实话,你会交这个“智商税”吗?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内容:首先盘点了各种“智商税”;接着,破解了不高明却经常见效的洗脑术和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最后,分享了5招最基本的反洗脑秘笈。

人们常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当“一顿免费的午餐”放在面前时,大多数人还是会欣然接受。而往往我们要为此付出代价,天上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可能是陷阱。

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每一个成功的骗子,至少洞悉了人性某一方面的弱点;每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最终都是败于自己的贪婪。”书上说,如果你不贪婪,那么99%的骗术都对你无效。所以,从现在起,我们要警惕那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去除赌徒心态,把贪婪锁进笼子。

智商陷阱无处不在,我们也不可能在购物时绝对理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有意识地去构建自己的心智防御机制,努力去除贪婪的心态,尽量避免缴纳“智商税”。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给你带来启发,你不妨翻开这本书认真地看看,相信一定能收获更多。

相关内容

玩偶虚拟货币骗局案例图片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