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货币产生以来,不仅作为商品交换物而大量流通,而且也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货币的流通情况往往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真实背景,而因为货币问题而爆发的贸易矛盾、金融冲突,以及其最终造成的货币战争,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轨迹,世界的运行趋势。例如自宋朝中国的纸币的诞生,是货币经历的全新革新阶段,带来了商业发展新的繁荣,但后来纸币崩溃,银本位建立,这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知道的人不多。以及很难想象后来欧洲的崛起与纸币崩溃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 宋朝诞生纸币的社会背景,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1.纸币流通实况
北宋时期产生了最早的纸币交子,1023年,朝廷在益州设置"交子所",并于第二年正式发现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并以盐钞为准备金,大力推行交子的使用,且投入力量建设起初具规模的现代纸币印刷和调控机构,提升了纸币制造技术。经过了宋、金时期的实践后,元朝纸币发展得相当成熟,在流通管理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法度法规,纸币一度成为主要货币。明承元制,明朝发现的纸币称为"大明通行宝钞"。
2.为什么最早的纸币诞生于中国
纸币的出现与流通有三大必要条件,第一设施是是需要经济的发达,商贸的繁荣,人们使用纸币就是为了满足大规模交易和储藏的需要,而越是发达的经济体,所需要的货币量就越大。金属货币在不断的流通中逐渐展现了它的弱势,例如质量大,不适用于长距离携带,而且易磨损,纸币轻便、安全,在大规模经济活动中的优势明显。纸币产生时期中国商业发达,而欧洲则处于黑暗的中世纪,经济水平很是低下。第二是造纸和印刷技术。纸币的大范围推广使用需要有较高的制作工艺,而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领先是纸币推广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三则是统一有力的国家政权,因为纸币本身不具备价值,要在全社会广泛推广纸币使用,必须依靠中央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维持市场的稳定,以确保纸币所体现的价值不会混乱,不会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而同时期的欧洲尚未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到处是分裂的城邦,缺少一个统一领导的中央政府。
二、 中欧的单向贸易
1、 自古以来的单向贸易
15世纪以前,东西方的商贸道路只有三条,一条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从叙利亚和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另一条是从埃及经红海到波斯湾,再到印度和中国。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的东西方贸易大部分是单向的,在欧洲的文艺复兴之前,生产技术落后,资源也并不丰富,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稀有,也不珍贵,在东方几乎没有市场。但东方的丝绸、茶叶、瓷器在西方颇受欢迎,西方贵族皇室以用上东方珍品为荣,于是东方商品,其中主要是中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而欧洲没有纸币,则金属货币,黄金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以今天的视角看待中国对欧洲的整体贸易巨额顺差。
长此以往,给中国带来了繁荣和财富,但欧洲社会却出现了大规模的金属货币短缺,欧洲本地产贵重金属不多,在大规模的采集之后出现了紧缺状况,但贵族皇室依然无视现实问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继续加大从中国采购商品。
2、 大航海时代的序幕
在货币紧缺的现实面前,欧洲人把目光移向东方,一本在欧洲广泛流
传的《马可波罗游记》以夸张而十分吸引眼球的手法记载了东方古国的黄金传说,在书中,东方古国盛产黄金,人民非常的富裕,皇宫用金砖做墙壁,窗台镶金带玉,地面也铺上黄金,在路边市场随意可以买到鸽子蛋大小的珍珠,人们举行葬礼,需要在死去的人嘴里放一颗珍珠。这种描述令欧洲人垂涎不止,欧洲皇室也十分动心,想派人前往东方探寻黄金宝藏。
多位探险家,比如哥伦布、麦哲伦、约翰逊等,在阅读完《马可波罗游记》后,决定远渡重洋,向东而行,寻访中国,正是出于对黄金白银的渴望,西班牙和葡萄牙积极支持航海事业,以及开辟直通印度和中国的航道,葡萄牙航海家在恩里克王子的大力支持下,向南航行,绕过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中国,并且他们垄断了这条航线,由此西班牙不得不重新开辟航线到达中国。在各国争相开辟路线的浪潮中,大航海时 代的序幕终于拉开。
三、 中国纸币制度的崩溃
1、 内部制度的崩盘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开始发行铜钱,曾设宝源局和货泉局,铸行"大中通宝"铜钱,洪武建元之后,又颁发"洪武通宝"铜钱,但发现人们更适应使用纸币,于是又改流通纸币,但明朝初期,仍然是钱钞兼行,铜钱与纸币同时流通,民间禁用金银,大明通行宝钞的发行和流通逐渐出现了问题,主要是缺乏严谨有效的发行监管,朝廷不尊重市场规律,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滥发纸钞,由此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纸钞不得不退出市场流通。
疯狂增长的纸钞,使得纸币兑铜钱和白银大幅贬值,明初时一贯宝钞折一千文铜钱,一两白银,随着纸钞的大量印发,到洪武二十六年,一些地方的宝钞开始贬值,一贯宝钞仅能一百六十文铜钱,民间开始不信任纸钞,而私用金银,到了弘治年间,官方禁用黄金和白银的禁令已经名存实亡,而钞法也已经废止不行,白银占领了原本纸钞流通的领域,后来也逐渐被官方接受。
2、银本位的建立
万历九年,当时明相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是役法改革,也涉及田赋,在此之前,税赋的征收主要是由实物进行的,但是张居正主张的"一条鞭法"将大部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通通折合成白银缴纳,结合当时纸钞暗淡、白银当道的社会现实,张居正的做法无疑是让白银重回货币主流舞台,同时进一步打击了纸币发展,这样做无疑是历史倒流。"一条鞭法"首次从中央层面以法令形式确立了白银的本位货币的地位,自此中国进入银本位制时代,白银在中国完成了货币化。
"一条鞭法"之后,明清两朝执行的都是银本位制,宣统二年,清政府规定以元为货币单位,银币重量为七钱二分,成色是百分之九十,名为大清货币,这展现出清朝也从法律层次确立了白银的本位货币的地位。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公布《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重量为七钱二分,成色百分之八十九的银元是我国的货币单位。"袁大头"银元就是一个具体例子。直到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所谓的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银本位从建立到废止历行355年。
四、 银本位带来的中国衰落和欧洲崛起
1、 中国古代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
现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货币的供应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适当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货币供给太多,会造成通货膨胀,而扭曲物价,使正常的社会生活变得混乱,也损害正常经济发展,使得货币失信于人。货币供给太少,又会造成通货紧缩,经济会萧条,从而社会繁荣受到影响。一国的货币的供应量应该和经济发展、市场规模相适应,过多或者过少都会破坏社会的稳定秩序,使价值尺度扭曲或者失衡。
维持货币体系的稳定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纸币产生以来实行的信用货币体系,一国的货币当局必须依据该国经济规模提供适当的货币供给量,信用货币制度的缺点是政府有滥发货币的冲动,所以往往要求央行在货币政策上有较高的独立性,明朝政府没能使货币管理独立运行,首要原因是以金属为本位的实物货币,其供给是由产量决定的,而不是完全取决于领导者的意志,产量的不稳定势必造成供给的不稳,紧接着带来实体经济的混乱。
中国的银本位实行后,基本上中央政府丧失了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权,因为中国的白银大范围仰仗西方流入。白银流入后,货币扩张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一旦白银流入减少,经济的发展就会出现停滞,明朝的繁荣有赖于白银的大量进口,与此同时,灭亡也是白银进口的锐减,其中原因在于:美洲白银产量下降;荷兰和英国对中国航海的骚扰,阻挠了通商路线;以及1634年西班牙的限制贸易政策;荷兰封锁马六甲和果阿商道'日本的德川幕府限制日本人进行海外贸易,同时明朝政府提高税收,以及农民起义,这些内在外在因素都造成了流通中的白银大大减少和银贵钱贱,从而给经济以致命性的打击。
2、 欧洲的崛起
不仅是明朝,在之后的清朝和民国,银本位制度下都丧失了对货币供给量的自主调节,而将决定经济发展命脉的因素拱手让与外在因素决定,这让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财政紧缩情况下不得不削减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公众事业的投入,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同时上层阶级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往往还加大对下层的剥削,这又使得民不聊生,最后社会动乱爆发。而每当面对这些经济危机,政府也不再考虑动摇银本位制度,而是通过其他手段弥补,但得不偿失。
西方在尚未纸币化之前,同样经受着银本位的反噬之痛,比如英国对清朝的贸易逆差,使其内部白银亏损严重,为了平衡贸易逆差,英国决定向中国出售鸦片,使得中国白银流入英国,而最后又发动鸦片战争,凭借其军事优势,打赢中国,获得了大量的白银作为赔款,同时也使得中国国库进一步亏空,后来的诸多国家效仿其法,大量通过掠夺中国白银,以补齐内部需要,可以说,欧洲崛起是踏着中国前进的。
结语:
货币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经济交流中流通、储藏、价值尺度等的需要,其形式可以是贵重金属,也可以是纸币这样的信用货币,还可以是今天广泛的虚拟货币,但为什么说纸币这种信用货币的产生是货币发展的一大进步呢?因为使用信用货币可以摆脱产量对供给量的限制,可以主观调控经济发展,中国放弃纸币,可以说就是放弃了调控经济的主动权,后来一直受制于人,但奈何科技军事技术的落后,使得其在用暴力争夺白银的斗争中处于下风,一步步走向衰落,而欧洲崛起,就是靠踏着中国一步步向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