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章:领导、前辈、老师、朋友的关怀与支持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爹娘。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组织、领导和老师的培养。我走上新闻和文学写作之路,除了自己的刻苦努力,与一些领导、前辈和老师的关怀与支持是分不开的。我在上学时,就受到毛扬教、徐采国、毛东红、徐复生、朱耀旺、刘樟木、陈金钗、周尚贤、李庆寿、范井水等老师的厚爱。我在江山工作时,就得到江山市委报道组组长王田良的指导,《江山报》毛岳纯、周之航、陆方才、周建顺、姜红雨、金宏献、毛国良等编辑,给我编了很多稿子。后来,我调到江山市委办工会文秘中心工作,得到了时任江山市委办副主任胡韶良的帮助,他还曾这把我调到江山市委报道组出了很多力。1993年10月,我进入《浙江青年报》,是报社总编王进和当时的报社编委、新闻编辑部主任邹建忠在我没有经过考试、没有杭州户口、没有大学文凭,看了我的作品后就破格把我招进去了,并且被提拔为总编办副主任、编务室主任。
在文学创作方面,我加入杭州市作家协会,得到了杭州市作协主席薛家柱、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胡丰传和衢州市作协潘玉光的推荐和介绍。我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得到了时任浙江省作协主席黄亚洲、省作协创联部主任黄仁柯和通俗文学创委会副主任赵征的推荐和介绍。我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得到了时任中国报告学会副会长周明、鲁光的推荐和介绍。前不久,我加入中国散文学会,得到了中国散文学会秘书长罗凡华的推荐和介绍。其中周明和罗凡华先生,我至今还没有见过一面,只是发点作品与他们见面,他们就当了我的介绍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到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工作前,原在中国企业界杂志社当社长办主任。有一次我到劳动人民文化宫人才交流会上招工,下午人比较少,我便到邻近摊位转一下,便看到《中华新闻报》在招总编办负责人。当时我刚觉得自己做行政工作后,管杂志社的任务布置、工作考核、人员招聘、办公用品、员工迟到早退劳动纪律都要管,却把新闻采访工作丢了。而这里刚好负责新闻业务的,结果我就报了名。五天后我就到《中华新闻报》上班了,那时候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郑梦熊先生是我的老乡,他当年在浙江日报当总编时就是我的偶像,但我们并没有见过面。我到报社并不是他把我招进去的,但进去后我就听说是他把《中华新闻报》从小报改成8版大报,从周报改成周二报,而且还亲自管报纸的终审。有一天我把报样送给他审,才见到这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前辈。我推门进去,他当时正在办公室沙发上午睡。听到声音他睁开眼看到我拿着报样,二话没说就起来了。我请他午睡好再审,他说“这事不能耽误的”,便坐在办公桌前审报样了。这种精神,让我觉得由衷敬佩。以后见面次数多了,他才问起我的情况。有一次我到中央电视台采访,他顺便让司机把我带到天安门前的长安街上。
后来因我爱人和女儿还在江山,每次回家时间紧、路费贵,干脆就回到杭州工作。我搞展览前去请他出席时,他对我家里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老先生是个很严谨的人,便叫他在电视台工作孙子到我家“侦察”了一下,发现我的家里非常简陋,而且吃得一般,把钱都用在收藏报刊资料上,最多的东西便是书,他才同意出席开幕式,并思考了好长时间,给我题写了“优秀记者、多产作家”六个字,他说题词也要恰如其分才行。出席了浙江图书馆的展览开幕式后,他又出席我在浙江传媒学院、杭州图书馆的巡回展出和作品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写了一篇3页纸的讲话。他说这样做是因为看到我做的事是正能量的,要支持我一下,所以他是我的恩师。
同时,我在中国记协期间,还有幸认识了中国记协名誉主席、新华社老社长穆青,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等新闻界老前辈。特别是当我了解到中国还没有新闻馆时,我便开始收藏新闻界的资料,准备开始做这件事情。我还给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广电新闻出版总局、中国记协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写信,呼吁创办中国新闻馆;并委托全国人大代表在当年“两会”上提了《关于创办中国新闻馆的议案》,《广电新闻出版报》和中国记协网上都作了报道。
因为我写的文章都是主旋律、正能量的,搞的展览和推动中国新闻馆的创建工作与文学作品传播也是对新闻、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得到了一批老领导、老前辈、老朋友的支持。因此,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时任新华社总编辑、现任新华社社长、总编辑、中国记协主席何平,时任中国记协名誉主席邵华泽中将,时任全国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原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兼副总编郑梦熊,浙江省委原副书记、时任浙江省政协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新华社原副社长、中国关工委副主任何东君,浙江省原人大副主任、副省长鲁松庭,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现任浙大发展委员会主席张浚生,第六届中国作协副主席黄亚洲、经济日报副总编罗开富、人民政协报原副总编汪东林、浙江省作协原主席叶文玲、浙江省记协名誉主席江坪、浙江文史馆副馆长郭学焕、浙江日报原副总编傅通先、浙江省关工委副主任陶健等为这次展览和我的《江山多娇》《五环之梦》等书题词祝贺。中华英才杂志社、人民政协报春秋周刊、香港报告文学学会暨华夏纪实杂志社、台湾《台浙天地》杂志社和欧美有关文艺团体与报刊社也发来贺信贺电。
徐忠友简介:
徐忠友,男,1957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市,自学成才。曾任浙江青年报编务室主任、中国企业界杂志社社长办主任、中国记协《中华新闻报》总编室负责人、华夏风采杂志副社长、华人英才副总编辑、华语之声副总编辑兼地名文化频道总编、《浙江民政》执行主编、杭报集团看看浙江网副总编辑。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日史》编辑部顾问、钱塘江文学社社长兼总编、乌托邦文学社杭州总社首席文学顾问、浙江省作协会员、新光邮票研究会会员、浙江邮史研究会会员、衢州日报传媒集团人文智库专家、江山市作协顾问,资深记者、著名作家、诗人、历史文化学者、国内知名藏书家、集邮家。
半世纪来,徐忠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政协报、团结报、香港商报、文汇报、浙江日报、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纪实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星河》诗刊、中华英才、中华儿女、中国政协、纵横、中国青年、《中国统战》、中国作家网、《东海》《浙江作家》《西湖》《纪实》《文化交流》《文澜》,还有美国侨报、欧洲时报、西班牙侨声报、澳大利亚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100多家国内外报刊,发表了采访政界、商界、文艺界、体育界等各界名家的报告文学和新闻专访等888万字。出版了《五环之梦》《江山多娇》《同心追梦》《群星璀灿》等专著、合著10多本,特别是参与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丛书《天下浙商》和杭州G20峰会赠送国内外贵宾的礼品书《我们是浙江人》的采编工作。他的作品先后30多次荣获全国和地方报刊一二三等奖,其中报告文学《静静的子夜》,得到中国作协副主席陈荒煤先生的高度评价。中华英才、华人英才、中国人才、中国劳动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经济生活报、联谊报、衢州日报、凤凰卫视、浙江卫视、浙江经视、钱江都市频道等曾报道过他多方面的事迹。他还在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浙江传媒学院举办过大型“徐忠友新闻、文学作品暨藏书展”和高规格的作品研讨会,受到多方好评。
社长总编 徐忠友
副总编辑 徐 姗
责任编辑 徐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