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保利12周年拍卖会上,有一个藏品吸引了很大竞拍者,大家轮番出价,最后将价格推上了264万元。
就这么块破铜片,如果不注意的话,捡破烂的大爷都不捡,而且实物绝不像图中那么大,只有70mm。
这叫空首布,是春秋战国时期三晋和中原大地上的货币。
何为三晋?
春秋时期的三晋指晋国,春秋五霸之一,占地甚广,以山西、河北为中心,向西延伸到陕西东部,向南延伸到河南北部,向东则囊括了山东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三晋被三国瓜分,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都拥有三晋大地的一部分。
弄清楚使用地域是研究空首布的前提
它出现在黄河中游,这里农耕文明发达,因此,有理由相信,空首布的原型就是今天的农具铁锹,然而尚需考证。
上图中的物件叫做“镈“(念bó)
镈是商周时期的一种农具,看起来像一个小铲子,与上面铁锹形状的空首布有一定区别。
从镈到布,中间一定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然而中间产物却很难找到,因为铜在古代就是钱,估计大多数的镈都被融化重铸了。
上图应该是一个镈过渡到布的中间体,有朋友说它像原始的洛阳铲,只有一侧肩,作为农具已不可能,毫无疑问,它就是原始的布币。
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的朋友,如果在自家地里挖出一个这东西,直接扔掉的概率要更大一些吧?
布币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具体年代不可考,早期空首布的形态见下图。
此时的空首布尚未完全脱离农具镈的影子,但与农具镈已经有显著区别,耸肩尖足(足略平),看起来就不是干活的料,然而,这与我们印象中的钱币仍有很大差距。
空首布成熟于春秋中期,经过发展,肩和足弧度都很大,看起来已经很像钱币了,另外为了便于携带,布体越来越小,最小的只有3-5公分。
随着历史的沿革,空首布形态逐渐产生衍变,底足弧度越来越小,以至于到战国时代,底足已经变平,我想原因应该是放兜里比较扎腿,也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裤子有没有兜?
布面文字也越来越丰富,以姓氏、干支和地名居多,还有一些铭文记重,比如下图这几种。
右一叫做“三川釿空首布“,布面大篆三字铭文“三川釿“,“三川“指黄河、洛河、伊河,“釿”应该是一种计重单位。
前面提到保利拍卖的空首布属战国时期韩国铸币,铭文“高都市南小曲”,大意也是记地。
空首布币应该都是出土的,根据最新的文物保护法,盗墓罪会判很重,即便偶然间在自家地里挖到,所有权也是国家。
因此,拍卖会上的空首布绝大多数传承有序,网上售卖基本都是假的,如果不去拍卖会,最有可能得到它的人是山西、河南废品收购站。
几千年的物件,上面全是铜锈,普通人认出它的可能性本就不大,被骗子骗的几率却很大,三、五十块钱买一个假的玩玩倒没啥,搭个七、八千甚至十万、八万就倒大霉了。
如果天上掉馅饼,真挖出来一个,捐给当地博物馆吧,你的名字会永远流传,本文就到这里,感谢阅读,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