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人民银行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于2014年成立以来,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已经历经了八年。
数字人民币在研发过程中,外界形势的发展对数字人民币研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数字人民币功能定位的影响。
一、数字人民币基于M0的功能定位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在目标与愿景中提到,“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体系,旨在创建一种以满足数字经济条件下公众现金需求为目的、数字形式的新型人民币,配以支持零售支付领域可靠稳健、快速高效、持续创新、开放竞争的金融基础设施,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及支付体系运行效率”。
央行负责人在一次专访中谈到,“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货币从来都是伴随着技术进步、经济活动发展而演化的,从早期的实物货币、商品货币到后来的信用货币,都是适应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自然选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上面的央行白皮书到央行负责人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是建立在中规中矩的货币与商品的关系基础上的,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是基于人类商业社会的自然发展,明确了数字人民币基于 M0的功能定位,即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中国国内的零售支付需求。
根据上述白皮书描述,央行研发的数字人民币兼具账户和价值特征,采用可变面额设计、具有编程性,以加密币串形式实现价值转移,不计付利息。
二、促使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的原始推力:比特币
中国的数字人民币基于 M0的功能定位,与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紧密相关,但是数字中国的建设战略并不是数字人民币研发的原始推力。
从时间上看,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是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来的,但央行在2014年就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按照央行负责人在2016年2月在专访中的表示,“央行其实很早就开始研究数字货币了”。可以说,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前瞻性的研发,在后续的国家综合战略发展中被纳入了数字中国建设的范畴。
促使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的原始推力,来源于国外支付方式出现的新情况,准确地说,来源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的横空出世。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在2008年11月1日由一个叫中本聪的人提出,2009年1月3日诞生了比特币的创世区块链。
比特币之所以引起包括中国央行在内的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比特币具备货币的基本职能,另一方面是因为比特币冲击了传统的货币理论。
首先,比特币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流通手段、支付功能,这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比特币具备一般等价物特征,可以用来购买虚拟商品,也可以用来购买生活中的实物商品,用户还可以用比特币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因此比特币可以充当流通手段并且具备支付功能;比特币本身的可交易性使得比特币本身具有价值并且可以作为储藏手段。
其次,比特币颠覆了一部分传统的货币基础理论:
比特币是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实物,这在货币发展史从特定一般等价物到贵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在保证交易安全与自由的去中心化理念下,比特币没有中央银行,没有发行机构这对于当前任何一种法定货币来说,都是“改变游戏规则之举”;
更重要的是,比特币可以通过互联网P2P的点对点交易实现无国界、跨境流通,再结合去中心化理念下的没有监管机构、不受一国政府管控,因而比特币的交易和流通不会留下跨境交易记录。
我们之所以说比特币是促使中国研发数字人民币的原始推力,就是从比特币改变当今世界货币理论的传统规则的角度来看的。在当今全球货币体系下,各个主权国家都发行和流通了一国的法定货币,无论是充当商业零售领域的现金支付手段,还是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货币支付工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缺乏一种能够充当该等职能的货币。
可以说,比特币最初引起全球关注的,不是比特币的货币功能,而是比特币的“特立独行”改变游戏规则的另类举动。只不过世界各国在关注这个新事物的过程中,发现比特币除了与传统货币理论相另类的一面,也有支付便捷、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一面。
也就是从上述两方面出发,中国研发的数字人民币基于 M0的功能定位,将数字人民币定位为一种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用于满足中国国内的零售支付需求,充分吸取了比特币在交易支付中的便捷性、安全性、低成本的优点。但是中国的央行从一开始也关注到了比特币的另类的一面,所以央行从一开始就坚持央行中心化的基本原则,而不是照搬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思路。
三、对数字人民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思考
我们在思考央行数字人民币基于国内M0现金类支付凭证的功能定位时,我们发现央行这一功能定位与国内M0现金类支付凭证的现实需求存在一些差异,也就是说,央行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货币供给侧,与民众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货币需求侧,两者的相互响应没有完全同步。
我们认为,在数字人民币上面体现的这种供应侧与需求侧的不同步,与数字人民币本身的功能定位有关。央行数字人民币基于M0的功能定位,是因为“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其推出将立足国内支付系统的现代化,充分满足公众日常支付需要,进一步提高零售支付系统效能,降低全社会零售支付成本”。
我们在分析央行数字人民币的上述功能定位的合理性时,考察了下面两个事实。
一是中国国内商业零售领域非现金支付手段的现状:
2021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基本覆盖社会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景,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深度布局、普惠城乡。实体零售和电商平台(综合电商及生鲜电商)是移动支付的主要商业领域。一线城市居民月均移动支付支出金额超过5000元,在月均消费额占比超过八成;而五线城市居民月均移动支付支出金额在3000元以上,在月均消费额中占比高达9成。
2021年,全国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749.69亿笔,金额 2976.22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512.28亿笔,金额526.98 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包含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量,以及支付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量,但不包含红包类等娱乐性产品的业务量)10283.22亿笔,金额355.46万亿元。
从上述中国国内商业零售领域非现金支付的现状来看,包括银行电子支付、手机银行移动支付、非银行第三方机构网络(移动)支付业务,当前能够满足中国城乡居民的零售支付手段的需要,并且中国现有的零售支付系统效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可以认为,央行作为供给侧,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基于M0零售型数字货币功能定位的数字人民币,在城乡居民需求侧的响应并不强烈,至少,当前中国城乡居民对一种新的商业零售支付手段的需求并不迫切。
二是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进展回顾:
根据央行《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2017年末,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机构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试验,并已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地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州市、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从数字人民币开展试点以来累计产生的交易金额875.65亿元来看,只相当于2021年度全国银行526.98 万亿元移动支付业务金额的0.016%,或相当于2021年度非银行支付机构355.46万亿元网络(移动)支付业务金额的0.024%。
应该说,央行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数字人民币自2014年到2022年的八年时间里的实际进展并不能说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突破。
到这里,我们把中国国内商业零售领域非现金支付手段的现状,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的进展结合起来考虑,我们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那就是:
中国当前国内商业零售领域非现金支付手段相对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现状,从数字人民币需求侧的角度来说,没有对数字人民币供给侧的研发和试点进展起到足够强大的推力作用。反过来讲,央行对数字人民币基于M0零售型数字货币的功能定位,并没有得到需求侧的强烈召唤。
四、数字人民币功能定位的突破与SWIFT
尽管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战略,这无疑将对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进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认为,从长远的国家战略来讲,数字人民币基于M0零售型数字货币的功能定位还需要有新的补充,甚至需要有新的突破。
在2022年2月份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一破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于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源于俄罗斯与北约之间长期的欧洲安全问题分歧。之所以俄罗斯与北约的政治安全问题分歧导致了俄乌战争的爆发,根本原因还在于近年俄罗斯自身的经济发展滞后。
俄罗斯2021年GDP为1.6万亿美元,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乌克兰2021年GDP为0.18万亿美元,甚至低于越南的同期GDP。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国家也是一样。当自身难保的俄罗斯不能给水深火热的乌克兰任何经济实惠的时候,投身于欧盟怀抱的憧憬就不再是一个冲动的想法,而是逐渐清晰的乌克兰国家战略。尽管加入欧盟、发展乌克兰经济,是乌克兰首先考虑的国策,但是同步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在军事上对抗乌克兰的邻居俄罗斯,就是乌克兰加入欧盟必须纳下的“投名状”。
俄乌战争打响后,地面炮火还没消停,金融战争的炮火就呼啸而来。2022年2月26日,美国宣布,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采取的军事行动,决定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出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
SWIFT的全称是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中文名: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是由来自美欧国家的银行在1973年5月成立的非盈利性组织国际组织,总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入了SWIFT。
SWIFT主要的特点,一是具有海量的金融电讯传送能力,设计能力达到每天传输1100万条电文,这些电文划拨的资金以万亿美元计;二是电文的格式标准化,“SWIFT Code”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数据交换的标准语言;三是在全球拥有海量的银行用户,这就在全球跨境贸易支付系统中几乎形成了“赢者通吃”的局面。
SWIFT在法律性质上属于“NGO”(非政府组织),因为SWIFT实行会员制,会员都是各国的银行而不是各国政府。但是,SWIFT显然不是一个单纯的NGO,相反,SWIFT是完全被美国和欧盟国家控制的一个国际金融系统工具。
正因如此,美欧宣布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实际上就使俄罗斯银行机构几乎与全球银行系统断了联系,俄罗斯在国际贸易中的跨境收付款遇到了重大挫折。
当然,俄罗斯经济没有因此坍塌,一是欧盟因为当前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没有将全部俄罗斯银行机构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留下了国际能源贸易跨境支付的后门,二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可以采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中国也开通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有能力完成中俄双边贸易的国际支付。但美欧通过SWIFT的国际金融手段来制裁俄罗斯,这无疑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是雪上加霜。
从俄乌战争到俄罗斯与整个西方世界的金融战争,提醒中国必须未雨绸缪。美欧宣布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机构排除出SWIFT支付系统的事件,已经在中国国内掀起了热烈讨论。意见基本分为两派,一边是认为中国的国际金融局面危在旦夕,另一边是认为美欧不可能把打压俄罗斯的这些金融制裁措施应用在中国身上。
我们要看清的是,中美之争在根本上讲,是国家发展权之争,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美国始终认为“一山不容二虎”。
我们要从未雨绸缪的思路出发,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从“系统观念”出发,中国应当做出应对美欧把制裁俄罗斯的所有手段应用到中国身上的准备,包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中国的银行机构排除在SWIFT支付系统之外的可能性。有鉴于此,中国应当抓紧自身金融系统改革发展的步伐,强化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
事实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已经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取得了很大进步。CIPS系统于2012年4月12日开始建设,2015年10月8日正式启动。人民币在境外已经有了一定范围的现金流通,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货币、结算货币、融资货币、投资货币都已经有了明显进展,甚至有部分境外实体已经把一部分人民币作为贮藏货币。
2021年跨境人民币的结算量达到了36万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量达到了5.7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0.7%。同期,中国进出口商品总值6,051,488.8百万美元,约合3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2021年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量约占同期中国进出口商品总值的14.74%,结算量和占比都有了明显增长。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在国际贸易中所取得的成果,也为数字人民币下一步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在加速数字人民币发展的过程中,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应当借鉴比特币基于区块链、算法和加密技术所实现的无国界、跨境流通。比特币不受任何机构管控的P2P跨境交易,虽然与央行坚持的中心化管理相悖,但是比特币的缺陷经过数字人民币的技术改造后,在不丧失央行中心化管理的前提下,可能成为数字人民币的另一个优势。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在得到数字人民币的加持后,中国将获得更加稳定可靠的国际贸易环境。
最后,我们从当前国际社会的热点现实中寻找具有前车之鉴的经验教训,就是要未雨绸缪推动中国数字人民币的长足发展。
我们认为,数字人民币基于M0零售型数字货币的功能定位还需要有新的补充,甚至需要有新的突破。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遭受的西方金融制裁,包括SWIFT支付系统对俄罗斯银行机构的限制,客观上要求我们加快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步伐,将数字人民币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结合起来,扩大数字人民币原本作为零售型数字货币的功能定位,从扩大需求侧响应的角度为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推力。
(作者:RICHARD LEE,毕业于复旦大学,美国芝加哥IIT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