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完全合法。
19年的1024讲话虽然已经将区块链技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但是对于数字货币,相关政策还并不像对于区块链技术那样明朗。那么,对于广大的比特币持币者来说,必然对比特币在我国的法律地位究竟如何非常关心。
而目前,我国并没有法律明文直接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属性进行定位,因此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比特币的定位是什么?比特币受到法律保护吗?
比特币司法实践
最新的一例有关比特币的司法实践,是2020年5月6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比特币涉外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上诉案。在这起案件中,四名犯罪嫌疑人与两名受害人产生了经济纠纷,因此使用非法拘禁的方式对两名受害人进行了人身侵犯,并通过殴打、威胁等手段,强制受害人将18.88个比特币转账到自己的账户。
(图片来源:上海一中法院)
在本案的上诉过程中,四名犯罪嫌疑人认为,目前我国法律并不认可比特币等的财产属性,未将比特币等作为我国法律意义上的物或者财产,故受害人不具有物权返还请求权。
但法院认为,比特币凝结了人类抽象的劳动力,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可支配性等特点,具备权利客体的特征及虚拟财产的商品属性,符合虚拟财产的构成要件。根据我国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可认定比特币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应从法律上予以保护。
比特币在中国:虚拟商品&财产,但非货币
实际上,早在13年,在《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中就提到,“从性质上看,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其后,无论是在央行等部委的各项文件中,还是我国法律、行政法规中,都并未禁止比特币的持有。但是,《通知》等文件也否定了包括此类“虚拟货币”作为货币的法律地位。
因此,比特币目前在我国的定位属性属于“网络虚拟财产”,可以合法持有和交易,并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并不具有货币地位。而在司法实践中,涉及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案件也基本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按照虚拟商品或虚拟财产定性。不过,由于法无明文规定,各地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一定差异,过往也出现过将比特币认定为虚拟商品,认为持有交易比特币属于公民自由,但比特币并不受法律保护的司法实践案例。
不过,上海市的最新判例说明,将比特币认定为虚拟财产,并按照民法规定给予保护,将是相关司法实践中采取的一种主要做法,过去也有较多判例支持这一做法。总体来讲,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持有和交易在我国是合法并受到法律保护的,但是其中存在的价格波动风险,是需要自行承担的。
作者:链博科技;来自链得得内容开放平台“得得号”,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链得得官方立场凡“得得号”文章,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由投稿人保证,如果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得得号平台发布文章,如有侵权、违规及其他不当言论内容,请广大读者监督,一经证实,平台会立即下线。如遇文章内容问题,请发送至邮箱:linggeqi@chain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