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币百科 >

苏州星辰社区虚拟货币案

2023-05-04 12:21:40 币百科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因将5家公司的待支付股权款转为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海王生物再次被深交所刨根追问,并由此引出公司在密集并购之后巨额商誉堆积、负债率居高不下、盈利恶化等问题。

作为海王集团的掌门人,张思民是不折不扣的资本运作老手,曾将海王生物(000078.SZ)、海王英特龙(08329.HK)、海王星辰(已私有化退市)三家“海王系”公司分别运作上市。而自2016年以来,“海王系”核心上市平台海王生物更是开启了一边贷款融资,一边大举并购的疯狂资本运作。

这三年间,海王生物一路攻城略地,营收规模节节攀升。讽刺的是,公司的股价却屡创新低,市值不断缩水。截至6月10日,海王生物市值仅剩93.38亿元,较2016年年初缩水近半。

一面是负债规模急剧上升,一面是自身“造血”能力恶化,陷入“以债还债”的恶性循环,海王生物的资本故事如何继续?

并购求生

早年,张思民是在保健品上掘到的第一桶金,海王生物上市之初也是以医药保健品制造为主业的。2003年,海王生物通过并购山东潍坊医药站,得以切入医药配送流通领域。此后海王生物以山东省为根据地,通过并购和新设的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的医药流通网络。医药商业的比重不断加大,逐渐成为贡献大部分收入和利润的主营业务。

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海王生物医药商业板块(包括药品和器械流通)实现收入369.76亿元,占公司营收的比重高达96.34%;毛利约42.85亿元,占比88.75%。余下的药品、食品、保健品等医药工业板块合计收入11.19亿元,占比仅2.92%;毛利润约5.43亿元,占比11.25%。

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2017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当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原国家卫计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两票制”自此全面推开。

事实上,海王生物自2016年就开始加快并购步伐。时代周报记者据公开信息梳理统计发现,2016―2018年,海王生物非同一控制下合并的企业数量分别为9家、35家和34家。

始于2016年的一系列疯狂资产并购,表面上看似积极扩大疆土的阳谋,实质上或是不得已的求生之策。

所谓“两票制”,指药品从生产企业卖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从流通企业卖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过去的七票甚至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数量受到严格控制。

“在‘两票制’倒逼下,要么‘大鱼吃小鱼’,要么被血洗出局。”上海某大型私募医药分析师李炎(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到了流通环节只允许一票配送,有区域优势的医药流通企业也必须通过并购整合,不断下沉配送渠道,实现较高的终端配送率,才能在新政策环境下生存获利。”

频繁溢价并购之后商誉激增。数据显示,2017年末,海王生物账上商誉飙升至35.49亿元,较2016年年末的4.77亿元大幅增长644%。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海王生物商誉账面价值已达39.18亿元,占期末净资产的65.88%。

债台高筑

惯用“借借借+买买买”的海王生物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

负债居高不下是海王生物的老问题,其资产负债率常年在80%的“高压线”上徘徊。另一方面,公司的有息负债规模自2017年底开始持续增加,且多以短期借款为主。截至2018年年末,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合计高达130.69亿元。其中,短期借款约87.49亿元,较2017年年末足足翻了一番。

这与公司本身的业务模式有一定关系。“医药商业企业的上游是生产企业,下游是医院等终端机构。商业企业往往需要承担资金垫付的功能。这个行业普遍有回款周期长、库存商品占用大等特点。”李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备货赊销的销售模式决定了该类业务需要强大的资金作支撑。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海王生物的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49.41亿元,存货增加6.2亿元。这两项资金占用就增加了55.61亿元,同期对上游供应商的应付账款仅增加7.3亿元。而另一方面,其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亦难以实现资金上的自我良性循环。2016―2018年,海王生物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4.97亿元、-24.33亿元、-11.35亿元。

也就是说,海王生物疯狂并购快速推升销售规模的同时,不仅没有带来盈利和现金流回馈,反而新增大量资金占用,导致公司背上沉重的债务。令人担忧的是,海王生物于2018年年末的货币资金余额仅有40.89亿元,其中有28.11亿元处于受限状态,主要是银行(票据)融资形成的保证金。

对于债务偿付风险,海王生物称,公司一直与银行机构保持着良好的信贷关系,在银行的表内敞口融资到期后均可完成正常转化,2019年公司面临的刚性兑付将不超过17.87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海王生物不惜频频发债“补血”。据其披露,2017年至今累计发行各项长期债务(包括公司债、中期票据、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等)募资总额约46.32亿元。2019年3月,其又抛出了一项融资预案,拟发行公司债募10亿元。

今年4月12日,海王生物抛出定增预案,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25亿元,其中10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另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次定增没有募投项目,只是为还债,这部分资本的效益无从谈起。而且是拟在股价低位增发,对原有投资者的稀释摊薄效应更大。”李炎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事实上,同样的伎俩海王生物早已使用过。2016年,海王生物定增30亿元,同样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有所不同的是,此前30亿元定增由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全额包揽,而此次定增预案中,海王集团拟认购金额仅在1亿―5亿元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海王集团自身的资金恐怕也不那么乐观。资料显示,海王集团共持有海王生物12.16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4.03%。其中,约12.14亿股已经进行质押,股权质押比例高达99.83%。

盈利恶化

对海王生物来说,并购无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并表迅速推升了收入规模;另一方面,公司因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内部整合的风险也不断加剧,导致其盈利能力不升反降。

2018年度,海王生物实现营业收入383.81亿元,同比增长53.9%;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34.84%;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归母净利润仅约8926万元,同比下滑87.16%,与收入增速严重背离。

海王生物承认,较高的资产负债率给公司造成了高额的借款成本。2018年财报数据显示,因有息负债大幅上升,其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约5.86亿元,增幅达184.75%。其次,整合的管理成本亦随之上升,2018年度管理费用约5.61亿元,较2017年增长91.46%。并购带来的两项成本飙升直接对净利润造成严重侵蚀。

更严重的是,其收购的资产质量参差不齐,本身就暗藏着巨大风险。不少高溢价收购的公司,盈利却达不到预期。海王生物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指出,2018年度公司对赌标的公司未达成对赌营业收入或经营性利润目标的共24家。这2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收66.75亿元,占有经营业务子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17.52%;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性净利润总额1.58亿元,占有经营业务子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性净利润总额的30.75%。

2018年年度,海王生物对海王(武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子公司进行了收购对价调整,将未支付股权款转为投资收益。另对四川海王金仁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计提业绩补偿,计入了当年营业外收入。而此番财务操作导致外界质疑其粉饰利润。

“收购时双方对市场期望值较高,随着环境变化,其销售规模及利润水平与预期差距较大。经友好协商,签订补充协议降低对赌目标,同时调减收购对价,或解除合作。”海王生物表示,按会计核算规模,补充协议调减的收购对价应确认为商誉减值,同时调增因减少支付对价形成的投资收益,或按协议约定业绩补偿确认为营业外收入。

事实上,公司2018年度计提了约2.6亿元商誉减值。此外,按合作协议约定应计提业绩补偿的对赌标的公司有8家,应计提的业绩补偿金额约1397万元,将于实际收到业绩补偿款后计入当期损益。另计划于2019年内完成协议调整的子公司3家,正在洽谈解除合作的对赌标的公司有8家。

(责任编辑:张倩蓉)

相关内容

苏州星辰社区虚拟货币案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