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市
一
目前有很多关于分析美国各种霸权的研究,但无非是四个方面,军事霸权、科技霸权、美元霸权和舆论霸权。按照我的理解,这四个霸权体系,看上去是互相强化和支撑的关系,但也存在多米洛骨牌效应,也就是说,只要有一个口子被撕开,其他三个也将会迅速动摇。
这里面,由于美国重回亚洲,围堵中国的战略,现在讨论的最多的是军事和科技,但我个人觉得最容易撕开口子的,应该是美元。
那我们就先对这几个霸权体系做个简略分析(以后再专门分析)。
美国的军事霸权,本身是一个全球性政治问题,要撕开这张网,需要的政治和军事资源比较大,而且没有回旋余地,美国当年也是通过二战才真正奠定军事霸权地位的,如今在没有大规模战争发生的背景下,主导权很难有极端的变化,只能长期博弈下去,但中国有时间优势。
近四十年来,中国整个国防支出占GDP的比值都在2%以内,美国则超过3.5%。在军事科技和装备方面,美国虽然也重视研发,但更大的优势是存量,而中国正处在军事科技研发的爆发期,着急的应该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关于科技霸权的问题,我觉得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中美选择部分脱钩,美国对中国进行“理工科”封锁,这是迟早的事,也是双方都非常清楚的事情,因为这里面除了科技之争,更重要的是未来军事和其他重要商业领域的标准和系统之争。
如果中国不发展5G,不装备北斗导航,不发展航母舰队等等,美国会宣扬跟中国“技术脱钩”吗?
但美国非常清楚,正是因为美国一直以来的有意封锁,使得中国无法共享美国的科技体系,所以才选择了自我突破,也就是说,在核心领域,本来美国就没有让中国跟他挂过钩,何来“脱钩”之说?
发展航天(空间站等)的时候,俄罗斯和美国联合,不让中国参与;发展卫星导航的时候,中国出钱给欧洲一起研发,欧洲拒绝;发展航母的时候,当年购买的瓦良格,被北约,以及其指使的土耳其讹诈了好几十回,又是要数十亿美元押金,又是要中国每年要给土耳其输入数百万人的游客等等,才可以通过土耳其海峡,导致瓦良格在海上漂泊了三年多才回到中国。
现在没什么招可使了,那就从商业领域入手,什么芯片、航空发动机等等,但这也会伤害自己企业的利益啊,况且历史已经证明,这种封锁对中国科技的发展,长期看反而是一种刺激,而非抑制。所以那就半遮半掩的继续卖给中国吧。
二
那真正的脱钩变成了什么呢?变成了舆论战,包括对中国“理工科”留学生的限制。但问题是,中国已经具备了吸引全球人才的能力,中国有各类人才更大的发挥空间,作为追赶型大国,对人才的重视更明显。再者,中国留学生给美国教育系统带去的收入平均每年接近300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要知道中美贸易里面,美国卖给中国非常多的农产品,每年也不过300亿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只谈什么中国留学生学到了美国的科技,然后去给中国效力,但绝不提中国留学生给美国带去了多少利益。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大学都在反对联邦政府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原因。
当然,美国的真正目的跟我们所看到的手段可能对大众存在误导性。在限制中国“理工科”类留学生的舆论背景下,美国还在千方百计的刺激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让更多国际人才忌惮和误解中国。这次疫情期间尤为明显。
比如对中国国内民众,就说外国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中国政府给了超国民待遇,挑动中国民众极端的排外情绪;但对国际舆论市场,又说中国歧视外国人,限制外国人的自由等等。
总之,就是要让外国人觉得去中国会被歧视,会被限制自由,而让中国国内的民众觉得,外国人来中国都是超国民待遇、都是素质低欺负中国人来的。
那好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结果是什么呢?中国就无法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对去美国留学的人员就更加依赖,也就是中国只能依靠留学生来维持自己更大范围的人才系统需求,而美国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来自中国的教育产业资金输入,以及对中国诸多年轻人思想的改造(一方面限制理工科留学生,另一方面扩大对经济学、政治学、环境学等的招生)。这才是美国的真正目的,是不是可以叫做“欲擒故纵”?
同时也达到了中国一些人试图将国内阶级进一步固化的目的(我不想说透,大家自己去理解)。这都是排外导致的结果。
所以,美国台前打着“脱钩”这步舆论大棋,台后却想着更加“挂钩”。这就好比自中美贸易摩擦加深以来,美国持续鼓动盟友企业从中国撤退,而自己国家的企业却持续加大在华投资一样。
但事实是,像德国、日本等,对中国的投资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仅去年上半年,德国对中国的投资就增长了超过60%。
再比如像富士康这种中低端制造业企业,四年前的时候,在中国的代工厂还只有不到20家,现在增加到了30家。而富士康计划的拥有数千雇员的美国工厂,已经变成了不到数百人的所谓“研发中心”。
因此,未来的另一个重要战场,不是什么“脱钩”、“制造业”转移,而是美国另一个霸权体系,那就是操纵国内、国际民众情绪的政治和“舆论”战场。
三
最近大家也都体验到了美国的“舆论霸权”威力,经过一顿猛烈操作,现在竟然有很多人认为,美国没有做好防疫,致使那么多人死亡,竟然全都变成了中国和世卫组织的错。真是令人目瞪口呆。
然而,美国这种舆论层面的“影响力”,恰恰我认为是会更长时间存在的,甚至要比军事、科技、美元,这三个霸权体系都要长。
这就如同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对整个西方和东方带来的舆论底层影响一样(舆论的底层是思想文化),我这里不是把美国比作古希腊,而是美国这两百多年的崛起,也可以说是某种思想或思想家的崛起。
所以现在不管美国要搞出什么样的弱智逻辑,其背后的支撑,都是过去美国整个崛起的历史过程和存量实力所背书,反驳起来就很难了。
比如美国媒体各种肆意抹黑和攻击,在美国人看来,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美国就是依靠这套舆论制度系统,推动美国高效运转,支撑美国强大起来的。
但我们需要清楚的是,思想文化本身并不会让一个国家拥有持续强盛的力量,比如尽管古希腊的影响,现在依然存在于西方,持续了数千年,但你去看希腊(古希腊思想发源地),如今的GDP,放在中国各省的话,排不进前25,只跟中国的贵州省GDP相当。
美国在过去二百多年里,在各种思想领域十分活跃,比如对哲学、心理学、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金融学等等的发展,确实有目共睹,这是美国舆论霸权的基础,但这并不代表,美国这种思想舆论层面的优势,就会长期的可以兑现成国家实力。
我此前跟大家讲过,美国取代英国后,对全球各种模式的设计,包括地缘政治、经济理论、货币市场等等,都采用了英国的方案,美国的大部分精英教育,也都扎根于英国思想体系,而英国思想市场的强大,也并没有阻止美国超越的英国。美国反而利用了英国的思想,来设计了战后世界。
我跟大家说这个的意思是,不要急着跟美国在舆论领域立马争出胜负,这没有太大现实意义,可能再过三十年,我们还会利用美国学者的思想来发展我们的经济、捍卫全球秩序,但这不代表中国无法打破美国的各种霸权。
恰恰相反,中国正在捍卫的,正是由美国理论体系创建的现实秩序,而美国却正在破坏它。比如美国刚刚就暂停了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资金支持。不管美国舆论如何自圆其说,甚至倒打一耙,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事实是美国正在侮辱,以及用恼羞成怒的方式打击国际组织的尊严和权威。
暂别说美国这种对全球底层运行架构的破坏,你让此时的盟友怎么跟?结果就是没有人会支持美国这种毫无建设性的逻辑。
前两天我还看到一个新闻,美国之音、CNN和NBC仅仅是呼吁了一下,美国应该跟中国联合起来抗击疫情,结果被美国保守派猛烈抨击,认为这是“通中”。
大家想想,这几家媒体实际上本身都是长期的“反中”立场,但在疫情这种背景下,连说一句中美联合抗疫这样的话,都会遭遇保守派攻击,那长期下去,这些媒体就不得不极端的迎合民意,将变得更加“反中”。
这看上去对中国十分不利,但长此以往,给美国带来的将是完全脱离现实主义的发展困境。
四
我稍微做个对比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就拿美国保守派抨击CNN等“通中”这事来说,是不是非常像以前的中国台湾媒体和台湾社会,只要有媒体或政客说要跟大陆合作,要跟大陆交好,不管是基于什么背景,都会被“台独”抨击为“通中”。
请注意,你可能会说,不能把中国台湾跟美国比,但站在历史和“美式”舆论的角度,逻辑上是一样的。
如果美国摒弃现实主义,而仅仅基于意识形态,就展开对中国的全面否认,甚至在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状况下,都拒绝合作,那美国失去的,不仅仅是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是整个国家意志的虚无化。
如果这种虚无能拯救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那中国台湾的GDP也就不会被福建超越了。而越是经济发展停滞,就越需要虚无化的东西来支撑,这就好比说人类在苦难最深的时候,就会更依赖于“极端宗教”一样。进入恶性循环。
而与此同时,中国除了捍卫国际现有秩序(这种秩序本身是由美国一手建立的),发动全民意志发展自己,没有其他选择,因为中国在回击质疑和应对舆论霸权方面,只有现实实力这一条路,所以就不存在侥幸心理。
如果中国也拥有国际“舆论霸权”,可能中国也会懈怠,因为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可以变着花样“甩锅”,那还有什么动力去解决现实问题呢。
当然,我这里不是说国际舆论影响力不重要,而是在现有背景下,要撕开这个口子难度非常大,而另一方面,美国舆论市场已经被保守势力绑架,从更长时间看,对美国的伤害可能比对中国的伤害更大。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所提到的逻辑,那就是中国除了长期性的国防、科技、舆论等领域做持续投入之外,下一步的重点应该放在对美元霸权的重视。因为这个目前看是最容易撕开口子的领域。
美元虽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但跟军事、科技、舆论层面的“短兵相接”相比,是更为“柔性”的金融领域。普通民众和媒体很多时候根本就看不懂,所以美国保守势力也很难搞出什么名堂,而美国精英基于现实主义,跟中国有竞争,但更多的还是现实利益考量。
另外,美元这个口子一旦撕开,美国整体的资金循环体系就会出现问题,对军事、科技、舆论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而更重要的是历史时机,跟军事、科技、舆论等相比,全球各个经济体实际上都拥有独立的货币体系,跟美国建立军事盟友的国家也不例外,其实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都想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再加上货币市场新型科技的出现,也导致超越现有美元运行技术已经变得可行。
那我们就看看,撕开美元霸权这个口子的历史时机,到底是什么?
五
在金融投资市场,最近有两件事值得关注,但我认为,这两件事,同时也是国际政治和历史事件。
一个是在美元依然强势,其他商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黄金价格创出了八年来的新高;另一个是由中国央行发行的国家级数字货币DC/EP正式落地测试,进入了小范围投放和使用阶段。
首先我们来看看黄金价格的上涨。
这次黄金价格的上涨有很多个背景,我也看到有很多种分析,这些分析做出了各种原因的罗列,但很遗憾,我认为都是隔靴搔痒,并没有从根本上说清楚这一轮黄金价格上涨的底层逻辑。
2018年三季度至今黄金现货价格走势
如果说此轮黄金价格的上涨,是因为大家对各国经济金融刺激政策的担忧,对未来抵抗通胀的一种避险性反馈,那么持续上涨的,不可能只有黄金。
原油在大宗商品市场,被称为黑金,对通胀预期的反馈其实跟黄金不相上下,那原油为什么没有涨呢?
可能你会说,那是因为沙特引发了原油价格大战,所以没有涨起来,但目前欧佩克+已经都同意减产,而且预期日减产量要达到2000万桶/日,油价为何还是没起来呢?
如果原油的问题比较特殊,那么我们再看看其他大宗商品,比如铜、铝、铅、镍等等金属价格,为何都没有涨起来呢?这些商品,别说八年新高,就连半年新高都没有出现,甚至还处在历史性低位。
你可以说这是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停滞需求疲弱,但问题是,疫情也导致了各国都在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这里面不仅有中国的基建计划,美国也在酝酿新的基建刺激,难道这些都无法给商品市场带来拉动效应?
我可以告诉大家,如果目前商品市场的颓势,仅仅是实体需求疲弱的话,黄金市场的实体需求更差。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黄金消费国,中国和印度的数据都明显是断崖式暴跌。
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黄金进口在2020年前两个月同比下降了50%,同期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赎回量下降了56%。印度的数据出奇得差,上个月印度黄金进口量环比下降了73%。
那你可能又要说了,黄金价格的上涨,是投资需求的推动。其实这种解释也非常模糊,黄金投资需求,具体是谁的需求?
那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自2008年后,全球黄金投资市场的主力买家其实是各国央行。因为在经历了2008年的美国金融风暴之后,各国开始明白一个道理,美元所制造的危机,只有逐步的去美元化,才能防止被一轮一轮的“割韭菜”。
尽管在去美元方面,全球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有一点是存在共识的,那就是将部分的美元外汇储备,换成黄金,这是具备可操作性的一种方式。
从上图中大家就可以明显看到,2000年至2007年,世界官方黄金储备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国都在抛售黄金),从超过3.3万吨,下降到了3万吨,减少了超过3000吨。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官方黄金储备就开始增长,目前已经增长到了接近3.5万吨,也就是说,在过去12年里,世界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超过4000吨。
2008年美国的金融风暴,对于各国黄金投资需求来说,明显就是一个转折点。这并非巧合。
那具体哪些国家是购买黄金的主力呢,很显然,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在过去12年里,官方黄金储备增长最多的国家不是别人,正是跟美国存在各种全球性博弈的俄罗斯和中国。
俄罗斯2008年的时候,官方黄金储备还不到500吨,而到去年末的时候,已经增长到了接近2300吨,增长了超过四倍。中国也从2008年的600吨增加到了现在的1948吨,增长了三倍多。
也就是说,在过去12年里,全球黄金投资市场真正的最大买家是俄罗斯和中国央行,净买入超过3000吨。占同期全球央行净买入量的超过60%。是全球最大的黄金ETF持仓量的数倍。所以要研究黄金市场投资需求的问题,必须要说清楚,各国央行的购金状况。
但问题是,2012年至2016年间,央行的大量购金,并没有支撑金价走高,黄金价格反而下跌了超过40%。再比如,最近在黄金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之前,俄罗斯和中国都停止了对黄金的购买。中国早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结束了此前连续10个月购入黄金的举动。
大家应该看出来一点端倪了吧,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和印度,都出现了对黄金实体消费需求的大幅减少,而投资市场最大的买家中国和俄罗斯央行也宣先后暂停了购金行动,那为什么黄金价格并没有因此而走弱,反而创出了新高呢?
所以,单纯从通胀预期、避险需求、实物需求、投资需求等等来解释最近黄金价格的上涨,是有失偏颇的。另一个主导因素,地缘政治方面,也未出现更大的不确定性,此前美国和伊朗局势非常紧张的时候,黄金价格也没有目前的表现亮眼。
再者,如果是大家对美国的零利率、QE等比较担心,那要直接反馈到黄金价格层面,其实具体说,就是美元贬值的问题,但现实的情况是,目前美元指数依然保持在100附近,仅比2017年年初的103低了3%左右,几乎可以说是自200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区间,这种背景下,持有黄金的优势在哪里呢?
如果再加上其他大宗商品和原油等价格的疲弱,那相当于美元处在通缩当中,持有黄金的优势就进一步降低了。
很多投资者可能又要说了,大家不是担心当下,而是预期,如果预期未来会有通胀,此时也会买入黄金。
问题是,预期可以推动一时,但很难在实体市场如此疲弱,大国央行停止购入黄金的时候,持续推动金价走高。如果大家再去看看原油价格走势,比如减产预期,对油价的推动作用,其实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天。而黄金价格的上涨,已经持续了一年半了。仅仅一句“预期推动”就能解释?
所以,我才在开篇的时候就告诉大家,当前诸多分析黄金价格上涨原因的观点,都无法支撑市场本身的运行逻辑。
六
那如何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呢?
我们必须要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在过去12年里,中国和俄罗斯,试图用买入黄金的方式,来逐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或者说是一种“去美元”化的努力,但事实证明,这种操作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当然,中国买入黄金另一个作用是,优化资产配置,从投资的角度,这一轮操作还是赚了钱的。而且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也只有2%,跟俄罗斯黄金占外汇储备20%有本质的区别,说白了俄罗斯有“赌”的成分。
但无论如何,如果从降低对美元的依赖这个角度来说,买入黄金的举措基本没有发挥出太大效果。
更重要的是,未来可能还会发生一件更严重的事情,那就是俄罗斯和中国不仅会长期暂停对黄金的购买,还有可能会被迫出售黄金储备。
就拿俄罗斯来说,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俄罗斯卢布加速贬值,以及俄罗斯外汇储备的持续减少,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中,将变得更加拮据,未来很大的可能是用出售黄金的方式,来获得美元,以维持卢布的汇率,支付进口需求。
中国虽然具备很强的出口潜力,但外部市场目前恢复期待定,整体消费市场变成了国内,这个时候,中国对进口的需求反而会更加旺盛,按照一季度的数据,中国贸易顺差下降了80%。中国外汇储备上个月同比减少了超过460亿美元。
不过中国跟俄罗斯相比,美元储备比较充足,不会轻易出售黄金,但中国有可能会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不再买入黄金。
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会发生什么呢?
大家应该明白了,用购入黄金的方式完成对美元霸权的挑战,难度非常大。而就在俄罗斯和中国开始大量购买黄金12年后的今天,全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很可能会从购买黄金变成出售黄金,说明去美元化依然任重道远。
但对于中国来说,至少可以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俄罗斯这种单纯依靠买入黄金来完成去美元化的操作,风险太大,不具备历史性优势。
当然,按照俄罗斯的体量,本身很难在金融市场跟美国博弈,未来将是以自保为主,而中国并不会停下挑战美元霸权的脚步。
七
黄金作为超越主权的去中心化货币,本身具有强烈的国际货币属性,但我们需要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如果黄金可以完整的替代现有国际货币体系,那么当年,也就是1999年的时候,欧洲为什么不直接采用黄金,而是发行了欧元呢。
这看上去是一个很简单,也略显幼稚的问题,但已经道出了全球货币竞争的实质,那就是,要想跟美元竞争,必须要创造出一种,本身可以跟美元的便捷性和技术性媲美,甚至比美元更为先进的支付体系,否则的话美元本身代表的就是当前货币的最高管理和科技水平。
所以,要挑战美元地位,其实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影响力,而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就算仅仅是跟美国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美元地位,同样也是全球第一大货币。
比如像欧洲,德国、法国等想要挑战美国的货币地位,就得对欧洲进行政治经济整合,如果没有政治经济层面的整合,欧元本身就很难诞生,同样也就很难形成规模,世界货币地位就不会太高。日元和英镑也是如此,其实本身就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体现。
因此,欧元之所以一诞生是全球第二大国际货币,本身就是因为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20万亿美元、欧盟17万亿美元、中国14万亿美元)。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千方百计的要阻止中日韩经济的整合,因为除了政治方面的考量,美国并不希望再诞生一个“亚元”。
那第二个维度,主要是技术层面,如果一种新的货币生产和运行技术,超越了现有的货币运行逻辑,那么现有的货币管理体系优势,比如美联储的优势,就被大大的削弱了。这就好比电子支付替代现金一样,不是货币本身的升级,而是技术的改变。所以技术是可以改变政治影响力和经济规模约束的。
中国如果不是主动的进行金融方面的限制,其实人民币的国际化率肯定是比现在高很多的,因为就算人民币没有跟整体的中国贸易和金融规模相匹配,但也至少能赶上英镑等水平,但事实是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远低于经济体量比中国小很多的英国和日本。
所以中国想要挑战美元,在无法整合日本、韩国等的情况下,又不敢放弃自身对金融货币市场的绝对控制力的背景下,那么真正的突破点就只有技术。
八
很多人可能又要说了,技术恰恰是美国的优势,而不是中国的优势。
我想说的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还取决于很多影响因素。
美国当然可以升级美元的技术,但美国更大的动力是保住美元现有的地位,以及满足美国的政治需求。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美国的社交媒体facebook要发行一个数字货币,美国至今没有完全批准,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这种数字货币会打破美国现有的金融管理体系,如果这种数字货币,流入到被美国制裁的国家怎么办呢?那不就相当于突破美国的制裁了吗?
其实制裁一个国家,是一种政治需求,基于此来阻止一种新兴货币技术的使用,从根本上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而对于中国来说,虽然有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需求,但中国并不担心数字货币会流入到被制裁的主权国家,因为中国没有这个政治霸权需要。
当然,我说的只是一个方面。美国在技术工具的政治化方面,已经越走越远,这不仅仅体现在数字货币层面,比如在通讯设备,5G等领域,都是同样的态度。这就给中国改变货币技术,来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很好的时间窗口。
那中国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估计大家最近也都看到了,由中国央行发行的,基于区块链等开放性技术的数字货币DC/EP(不设具体技术路线),已经在中国四大都市圈进行测试,珠三角选择了深圳,长三角选择了苏州,京津冀选择了雄安,川渝地区选择了成都。
要知道中国官方数字货币从立项到落地测试,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不过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中国官方数字货币所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可能就算数字货币的研发者,也并没有意识到其历史意义。
因为中国最初考虑的,主要是担心各类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发展,会影响到中国的货币主权,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开始研发中国数字货币,而并没有从历史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单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看,DC/EP并无太多亮点,相比已经非常成熟的支付宝和微信等移动支付,DC/EP并不会迅速体现出什么优势,那DC/EP真正的历史性作用,到底在哪里呢?
九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回到刚开始的那个话题,这一轮黄金价格的上涨,到底是什么原因?
大家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分解。
2008年至2011年,黄金价格从680美元,涨到了1920美元,同期,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SPDR)持仓量从580吨,增加到了接近1300吨。
而更重要的一个历史背景是,就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此后黄金价格飙升的这段时间里,全球诞生了一个新的虚拟货币形态,那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
为什么我要把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说呢?原因很简单,当市场对美国(美元)信用开始质疑的时候,需要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个就是普通老百姓层面,会用买入黄金的方式去对冲这种风险(被动选择);而第二种是精英层面的考虑,现有的世界既然都是人类自己设计的,那能否从技术和理论创新这个层面,来解决人们对美元信任的担忧,创造新的货币形态(主动选择)。
也就是说,普通人买入黄金,以及精英创造比特币这种技术,其实从目的上来说,是一致的。
但经过了12年的市场博弈,更多的人发现,虽然比特币给很多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但比特币这条路,在面对国际货币这样一个体量层面,是行不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限制(承载不了国际交易量),另一个是政治层面的限制(各大国绝不可能放弃自己的货币主权)。
那么作为更多的民众,在无法承受虚拟货币巨大系统和价格风险的情况下,在应对未来的美元风险方面,就只能回到最初的选择,即买入黄金。
所以尽管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层面购金需求降低,消费市场黄金实物需求也非常疲弱,但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其持仓量已经从三年多前的600吨,增加到了目前超过1000吨。而这类ETF依然处在持续扩容的阶段。
需要明确的是,这种被动型基金,本身就是民众意志的最主要体现。这才是黄金价格创出八年来新高的历史性原因。
按照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黄金ETF及类似产品资金净流入合计230亿美元,这也是史上最高的以美元绝对值衡量的季度资产管理规模增幅,同时,持仓增长了298吨。
要知道ETF这种需求,是非常分散的需求,也就是说,这种需求,是整体民众的意志体现,跟机构和央行这种大型主力投资需求没有太大关系。
时间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而十多年前,民众除了跟今天一样,拼命的购买黄金ETF之外,另一个由精英主导的领域,诞生了非官方主导的数字货币(比特币)。
如今,大家又开始买入黄金ETF,而另一个方向的突破,也有了新的进展,那就是世界第一个国家级别的,可以承载全球贸易并发量,币值稳定,拥有匿名支付属性的,中国官方数字货币DC/EP诞生了。
中国官方数字货币钱包
所以,要把黄金价格的上涨,以及中国研发数字货币,放在同一个历史背景下来看。这样你才能理解未来的大趋势。
十
其实我最怕的就是大家立马就问,肖老师,DC/EP有投资价值吗?
那我做个回答,DC/EP并不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投资标的。大家关注很多事情,不能只考虑眼前的机会,更多的应该是趋势性机会。
这就好比说,移动支付的出现,让很多以前无法实现的生意,变成了现实,而这种新的现实,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DC/EP的诞生,是人类货币历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这就使得现有的全球货币技术逻辑,完全发生了改变。
很多人可能会说,没有那么玄乎吧,难道比现有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更先进便捷?
那我告诉你,DC/EP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整个货币的技术逻辑。我这里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现在无论是选择美元,还是人民币,只要你产生转账、支付等行为,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跟你的身份绑定。
也就是说,你要网银支付,就必须得有银行账户,你要取得银行账户,就必须得让银行等机构,采集你的详细身份信息。就算是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也建立在你拥有银行账户的前提之下。
但DC/EP打破了这个逻辑,也就是说,DC/EP根本不需要金融机构采集你的身份信息,你用一个电话号码,或者一个邮箱,就可以注册一个钱包,然后这个钱包就拥有了收费、支付功能。而且可以离线运行,也就是说,在没有任何网络的地方,只要手机有电,就可以完成收款、支付等功能。
可能很多人还不理解这种技术功能的强大之处。我这里就说一个吧,比如我这边地下室停车,每次都必须得现金支付,因为收费口在地下室,没有网络,移动支付用不了。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每次用现金,就得有各种接触,实在很烦人。但有了DC/EP,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网络,也不需要任何接触,就可以完成支付。
再比如现在很多外国人,在设立人民币账户,以及各种支付等方面,都比较麻烦,但如果有了DC/EP,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全球任何民众,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只需要一个手机或邮箱,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人民币线上钱包(小额)。
也就是说,对于超越环境、身份等物理限制的底层交易,DC/EP未来所发挥出来的基础性功能,是历史性的。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在于,大大的降低了全国、全球民众拥有人民币终端使用权的成本,无论你在全球哪个地方,随时都可以建立DC/EP的钱包,而不需要你立马去相关金融机构做信息采集,一分钟内你就可以拥有一个DC/EP的收付款账户。
我并不是说这个技术就规避掉了金融监管,而是这个技术是自下而上的一种监管实现过程,也就说,首先给你提供非常便利的开户和使用资金的渠道,但如果你想进一步的,大额的做各种DC/EP的使用,就得升级你的DC/EP钱包等级,而在升级的过程中,就会要求你提供各种信息。
我可以做个预测,DC/EP的渗透率,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种技术实现的逻辑,真正改变历史的地方在于,整个过程是基于给市场提供更高效、便捷性的支付方式,是基于对工具的技术升级和更新迭代。而不是基于先入为主的监管来限制底层对更高效支付技术的需求,防止了因噎废食。
这就好比说,原有的全球主权货币运行逻辑都是“审批制”,而中国现在变成了“注册制”,这对于底层商业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这么说,未来将重构底层商业生态,创造了新的主权货币技术实现维度。
十一
那这对美元霸权会起到什么样的冲击呢?
尽管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美元还处在绝对的优势层面,但我想举个老套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这就好比在亚马逊这种网上购物公司刚刚诞生的时候,沃尔玛还处在零售层面的绝对领导地位。但随着亚马逊的逐步渗透,沃尔玛的地位开始下降,而到了今天,亚马逊已经超过沃尔玛,成为全球第一大零售商。
亚马逊超越沃尔玛,首先是技术的变革,其次是技术引发的消费习惯、商业生态等等的变革。
可能你又要问了,用亚马逊和沃尔玛的例子来比喻DC/EP和美元的关系,似乎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其实亚马逊超越沃尔玛,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亚马逊诞生于1995年,沃尔玛诞生于1950年,而亚马逊正式超越沃尔玛是2019年,也就是说,亚马逊用了整整24年的时间,才超过了沃尔玛。沃尔玛保持零售巨头的时间,超过了60年。
但核心的逻辑,不是亚马逊超越了沃尔玛,而是网购技术,以及网购商业生态这个发展趋势超越了传统零售商。所以不仅仅是在美国发生了这种现象,在中国也发生了这种显现,只是具体受益企业不同罢了。
所以我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DC/EP立马就能拥有超越美元的力量,而是说DC/EP是一种领先于美元运行逻辑的技术,对这种技术的使用,才是最根本的趋势性优势。同时,这种技术在货币市场的威力已经得到了验证,那就是去中心化的各类虚拟数字货币近些年来对全球市场的“病毒式”渗透。
除了技术,另一个还要看DC/EP所推出的历史时间节点。
在DC/EP诞生十二年前,市场就已经出现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技术,全球民众周期性的开始通过买入黄金来对冲美元的风险。
所以DC/EP的出现,从某种角度来说,是顺应了这种历史性的,市场对货币技术和主权信任机制的更高维度的需求。
如果中国经济不出大问题,中国对DC/EP的管理更加开放一些,也就是更加注重国际化一些,我可以肯定的说,DC/EP就不仅仅是替代M0(流通中的现金)的问题,未来更大的可能是,成为人民币逐步渗透到全球终端市场,挑战美元霸权的最有力工具。
十二
DC/EP跟我们平常使用的网银里面的人民币和支付宝、微信等钱包里面的人民币,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那就是,DC/EP是国家信用,而网银里面的人民币,还存在一个银行信用的风险,也就是说,银行如果倒闭,你存的人民币有可能就拿不回来了(所以才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微信和支付宝钱包里面的人民币也是如此,如果出现运营企业的破产,用户的资金也会遭受风险。而DC/EP不存在这个问题,跟金融机构的信用没有任何关系,只跟国家信用有关。
那什么是中国的国家信用呢?
中国的国防能力、经济实力、制造业水平、未来发展潜力、控制通胀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DC/EP的信用之锚。
尽管对DC/EP的运营和管理还将在测试中持续,但至此,在挑战美元金融霸权层面,中国已经完成了技术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那么期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超主权货币构想,以及用大量买入黄金的方式来对冲美元风险,完成去美元化的期待,对于国家层面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这些都是把希望寄托于别人,或者是防御性的被动操作,本身存在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而有了DC/EP,中国反而就可以持续的支持IMF超主权货币的建设,也可以推动黄金国际货币地位的复苏和提升,来释放更多烟雾弹(麻痹一下美国?)。但根本的操作,还是要从DC/EP上面获得真正的未来力量来源,用来完成对下一代全球货币技术的布局。
当然,美国不会“旁观”中国数字货币做大。未来国内也会冒出很多以各种理由来反对DC/EP的声音,尤其是会有更多人会以各种“监管漏洞”,“国家金融安全”等等名义,对DC/EP进行攻击。
但请注意,美国现在很多事情,都盯着中国,DC/EP的落地,美国不会充耳不闻,等这次疫情过去之后,我个人预测,美国可能会迅速批准facebook发行的数字货币Libra。留给中国的时间周期其实不会太长。
不要以为Libra是私营公司行为,这就类似于美国现在的航天主力变成了SpaceX这家私营公司一样,其整个成本变成了由全球投资者来承担,研发和迭代速度比NASA更快。
所以DC/EP需要更大胆和更迅速的市场化、国际化操作,而不是仅仅当作一个试验。这就好比,很多拥有顶尖技术专利的大公司,最后被小公司超越,结果大公司最后只能感叹说,我们早在多少多少年前就开发出来了什么什么技术,只是当时没有推广而已。那就有点尴尬了。
既然已经明确了趋势,掌握了技术,排除万难的推了出来,那就要有意志去实现更大的战略目标,将美元霸权撕开一道口子。
未来货币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性金融服务操作平台,类似于三十多年前微软操作系统的出现,等别人获得全球性的终端生态规模,再想去挑战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官方数字货币之争,不仅仅是货币的问题,而是未来全球金融操作系统重构的问题,中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错过如此重要的机会。
文/肖磊
更多独家分析,请关注肖磊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