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江夏学院大学城校区图书信息大楼10层,“隐藏”着一个货币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各种货币达30000多枚(张),展出藏品4000余件,是名副其实的“货币历史教科书”。在该博物馆藏品中,以福建地方历史货币最具特色。据了解,该博物馆也是我省唯一的专业钱币金融博物馆。
昨日记者跟随福建江夏学院图书馆黄金凤馆长的脚步,一同探寻货币背后的故事。
馆藏福建地方货币 凸显历史文化特色
该馆最具特色的是收藏了大量福建地方历史货币、钱庄票等,极具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第一展区内的夏商时期的贝币、桥形币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福建有着悠久的货币铸造历史。黄馆长介绍,该馆所藏唐会昌开元通宝背福钱便是福州所铸,这也是有文献明确记载的福建最早的官方铸钱。1911年底至1912年初发行的福建通宝,是福建历史上最后一种采用翻砂法铸造的有孔铜钱和我国历史上唯一一种以省份名称命名的铜钱。现今所见有一文、二文两种面值,有铁血十八星旗图等,具有强烈的革命色彩。
另一类能够代表福建特色的,是民国时期福建私营钱庄发行的钱庄票。北洋军阀割据期间,因对外省货币的不信任,福建本土钱庄盛极一时,钱庄票发行极为混乱。“它们中,不少是有着军阀背景的特殊钱庄,发行的流通券在地方或军队中使用,如闽南民军张贞的明兴银公司、闽北卢兴邦的广豫汇钱庄等。”黄馆长说道。
此外,该博物馆还设有革命根据地货币展区,展现了在全国及福建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各类纸币及金融票证。黄馆长介绍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各革命根据地发行过多种流通券,极大支援了根据地建设和军事斗争。解放战争后期,这些货币也渐渐被合并,1948年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从提出设计构想到正式发行,历时18年
博物馆分四个展区,设有互动体验场景
据介绍,福建江夏学院货币博物馆的前身为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货币陈列室,新馆于去年建成。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680平方米,分为中国历代货币展区、福建地方货币展区、中国货币专题展区、世界货币展区等四个展区。馆内展陈的货币实物,都附有展品说明信息,重点藏品还配有语音解读,帮助参观者探析货币背后的故事。
博物馆内,从夏商时期的贝币,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蚁鼻钱,宋代出现的纸币“鼻祖”交子,到第一套人民币……那些在历史书中提到过,或是没有提及的货币,在这里都能让你一饱眼福。
由于货币交易方式和价值形态的不断变迁,各个时代的货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黄馆长说,从最初的原始贝币到现在的虚拟货币,货币的演变不仅仅代表着交易形式的改变,也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此外,黄馆长介绍,馆内还贴心地设置了货币博物馆触屏点播系统及铜钱铸造、交子印刷等多个互动体验场景,通过触屏系统,参观者可详细了解馆内所有的藏品及相关介绍。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