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币百科 >

虚拟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区别

2023-05-12 09:37:09 币百科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本节摘自原创书籍《初心部落,找回失落的家园!》第二部分:文明2.0--“勇敢者”游戏 (续前节)


5、信用货币

现在终于要谈到本节的真正重点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

第70篇:人人都爱用的信用货币,却不一定是很有信用的好货币

从以上定义上就能直接看出最重要的三点:

(1)信用货币抛弃了以往民众主动接受的价值共识。转而由国家或银行强制性的承担了全部信用、承担全部发行任务(国家出面的强制记账体系)。虽然国家是由全体劳动者组成,但该货币信用好坏的控制、增发数量、新币分配方案,从此与劳动者基本无关了。

(2)信用货币加剧了深度中心化。新货币的发行量从此再与劳动量无关、与劳动效率无关、与大自然供给量无关,而只与中心少数控制者的分析判断和战略意图直接相关。因此,津巴布韦总统可以做到5个月内让货币贬值10亿倍,几乎偷光全国人民的货币存款财富。美国就能做到从2008年肆无忌惮的推出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甚至敢于“无上限”量化宽松,做到每年增发几万亿美元,“强迫”全世界使用者为其朝贡。

(3)信用货币有疆域。它第一次消灭了货币原本无国界的基本特征,打掉了货币源于人类共识的潜规则。在把人锁死在某个规定区域内之后,进而再把人的经济活动也锁死在某个范围及设定规则之内。

对于由政府背书的信用货币(纸币)的信用、以及货币价值是否真的被维护得很好呢?由于前面的铺垫已经很详细,我们看到信用货币和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相比差异很大,有些优缺点正好相反。

探讨一,政府央行发行的信用货币的优点有7个:

(1)信用货币(纸币)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人类终于不用为了产生制造实物货币或金银货币而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了,印发纸币成本极低。到了数字货币时代,甚至敲击一下键盘就能直接凭空产生、并分配天量的货币。

(2)可以随时满足社会的货币需要。货币发行量与GDP有着正相关的紧密关系,随GDP的增加,央行开动印钞机可很方便的按需印刷、增发货币。

但问题恰好也在这里,传统货币增发数量由劳动量与大自然供给联合控制,突然转变为由极少数人人为的控制时,在人的本性缺陷和权利影响下,这些少数人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金手指”,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启动印钞机。

(3)在银行强力参与下,交易容易追溯。由于有了银行这一中心环节,打击经济犯罪、洗钱等行为更为方便。大多数的大额交易,会用转账、支票(买卖毒品的除外)。有了货币数字化、电子钱包以后,连普通人大大小小的交易也都在中心的监控之下了。

(4)方便实现按交易额来收税。正由于信用货币相关交易容易被追溯、记录,现金支付变为银行转账,于是政府按交易的额度为基数进行分类征税就有了可能,并成为国家主要征税方式,税收大增、国力大增。而那些古老的按人头征税、按田地面积征税、按产量比例征税、按隘口过关次数或通关货物分类征税、按获得经营权征税等等原始措施,就逐步退出了重要地位。当然,只要税收用之于民,多交一些税其实并不是坏事。

(5)能够长期存储,纸币自然损耗很小,保管成本低。

(6)使用、携带、找零都极为方便。

(7)货币本身的安全感变高。现金也可以安全的存在银行,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假币制作越来越难、越来越少。数字货币、电子钱包出来以后,造假币就更无可能,除了骗取受害人的账号密码,其他方法很难抢夺,数字货币会更安全。(网络技术、人为操控等问题除外)

探讨二,信用货币优点不少,但致命缺点也有4个(对缺点讨论才是本节的重中之重):

(1)国家发行的信用货币是深度中心化的产物。

对于信用货币的产生(铸币权)、发行多少、增量货币交给谁,再也不是大自然和劳动者说了算,而是由国家授权的极少数中心机构全权控制。由此,在信用货币下产生了四点巨大的变化: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从此,劳动者依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再直接新增初始货币。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从此,新增货币发行量的多少再与劳动量、劳动效率、自然界供给能力基本没有直接关系。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对于增发的货币,不是大自然平等均衡的送给所有劳动者,而是由“中心机构”来决定交给哪些人或机构。

增发货币可以“平等的”偷偷的稀释了所有持有者手中的货币购买力(抽血),却没有平等的送还给所有持有者(回血)。人们已经感觉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在被偷偷“抽血”稀释的同时,只好更加奋力的“造血”,期望抵抗住血压(购买能力)大幅下降。但假如新增货币太多,即使大家再勤奋的造血,也抵抗不住自己的购买力的下降。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在中心机构控制下,信用货币和废纸之间只差“一句话”的距离。这种情况此前从未出现过,一个政府一句话就可以宣布前政府发行的货币作废,一句话就能让某几款大额面钞一夜之间作废(好像从未有人敢宣布黄金银元作废的)。在俄乌冲突期间,一些国家就能宣布冻结俄罗斯大约3400亿美元及黄金外汇储备,后来又宣布俄罗斯央行所持美国债券无效,冻结俄罗斯企业投资的美国国债。俄罗斯则抛弃合同约定,甩出“以卢布来结算天然气”的撒手锏。在各类货币战争中打得不亦乐乎的“头号玩家们”,可能没有想过一个根本问题,货币到底属于谁?

综上所述,某信用货币本质上属于该国家授权的中心机构,而不再属于劳动者。

(2)信用的“欠条”,不再是使用者们主动接受的共识。

前面对信用货币的定义已经讲清了,它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的货币,交易使用者只能是被动接受。假如A猎户收到的工资条写着1万元,而不是写着粟米2千斤,但是A猎户的你也必须接受。假如你拿着卢布去美国消费,你发现美国人宁愿要你的银币也不会要一叠卢布,因为银币价值是所有人的主动共识,而卢布却不是。

(3)购买力很不稳定,难以保值,信用货币的“信用”难保。

老百姓能感受到纸币极少升值,却常常大幅贬值。贬值的原因当然很多,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货币超发“兑水”,导致贬值。比如从1971年至今,英镑已经失去了93%的购买力,其中1975年通胀率达到了20%。查网上资料在30年间中国GDP涨了54倍,而广义货币M2涨了166倍。2021年年初看到一则新闻:自新冠状病毒蔓延以来,美国已经在44周内放水了达23万亿美元基础货币,释放流动性和加强经济刺激。美元作为全球主要流通货币,竟然如此开闸放水,让全世界帮其买单,那么信用货币的“信用”何在呢?这逼得包括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等16国纷纷减少美元而启用其他货币。

小故事,货币的“酒缸”: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透明玻璃做的酒缸,里面存着一些高品质的白酒。所有人的酒缸每个月都会被央行同比例的偷偷抽走了一小部分白酒,再偷偷的用自来水回填,让你一直麻木的觉得自己家的白酒数量一点都没少。央行偷偷抽出白酒后来也并没有按比例还回给那些被抽的人,而是自作主张的直接给了其他特定对象。由于酒缸的主人信息闭塞,一直也没发现猫腻,直到他把酒缸打开售卖时才发现一缸好酒变得很淡很淡,只能换回一点点粮食,家里的一缸好“酒”就这样悄悄的被贬值了......。在这个案例中,“酒缸”就是你的钱包银行账号,“白酒”就是你手中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水”就是央行过多增发的货币。

这带出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1)偷偷抽走我家的白酒需要经过我同意吗?(2)假如“兑水”是合理合法的,那么无可奈何的人们将如何应对?这就引出下面的这个问题:当货币财富变得很不安全,人们会怎么做。

(4)信用货币的财富安全感很低。

这和上面讲的优点不是相矛盾吗?其实不矛盾,这里讲的不安全感是针对手里货币购买力的意外下降,甚至可以贬值到价值接近于零(也就是变相的被偷)。快速贬值带来的极大不安全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迫使人们做出以下3种反应:

第一,只能更拼搏,加快赚钱:原本自己年轻时存下的钱可足够给自己养老,不用麻烦国家和社会,但由于手里的钱不能保值,那么就只能继续拼命赚钱存钱。对今后的恐惧最能激发了人们所谓的“奋斗”与“激情”,变相给你打鸡血,继续赚钱、回填贬值的财富窟窿。谁也说不清要存多少钱才安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货币今后会不会加速贬值。给自己买养老保险是一个补救办法,但是你可以算一下,现在的货币和30年前相比购买力贬值了多少倍,你30年后能拿到的养老金再按这个贬值的倍率来换算,看看在30年后拿到的数字还剩下多少实际购买力?

很多年前,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去银行咨询那种资金能安全保值的储蓄品种,大家的要求很低,不求赚钱,只求10年后的购买力不降低就行。但是,不好意思,这点小要求真的很难被满足。我曾经看到一个超长期保值的储蓄业务,在利息基础上再给予储户统一的保值贴补率,后来该业务也被叫停。储户觉得保值贴补率根本跟不上物价上涨幅度,而银行也觉得自己太亏。是啊,给顾客保值了,那银行怎么活?

第二,全民理财逐渐成风,美国老太太买房的故事:我记得三十多年前流行一个小故事,说一个美国老太太遇到一个中国老太太,美国老太太说,忙了一辈子,终于把买房的贷款还清了,但我享受这套大房子一辈子;而中国老太太则说,我存了一辈子钱,今天终于买到新房了!这个故事流行后没多久,中国就掀起了学习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提前享受的潮流。30多年过去了,中国房价竟然飙涨了二十来倍,住房在家庭财富中占比超过70%,远高于美国,中国老太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远“超越”了美国老太太。30年来,那些有意无意搭上了房子涨价快车的不劳而获者,心中乐开了花,一部分不靠劳动、不靠贡献而成为众人羡慕的富人,更助推了炒房热情。更有一批“不去理财、不会投资、埋头苦干”的傻小子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

在市场的不断冲击和教育下,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口号刺激下,几十年间把一个个单纯的普通人教育成了“理财急先锋”:既然货币贬值已成为定式,又没有安全保值的储蓄产品可选,那么保值增值唯一的办法就是冒些风险去投资理财,于是“傻小子”们心急火燎的去炒股票、炒房产、炒期货、炒外汇、买黄金、买基金......,好像不去理财就辜负了大好形势、去晚了都会耽误发财。所以这20多年来,我身边那些原本朴素的同事都完全变了样,以前从来不看理财,到如今几乎人人都是“理财专家”。我看见多少人上班时无心工作偷偷看手机,不劳而获时脸上露出微笑,而赔钱套牢的闷不做声自认倒霉,现在回顾“理财专家”们,确实有人发了大财,但同时更多的人并未不劳而获的赢得了额外的财富,甚至还亏了本。身边早先贷款买了两三套房的人正在琢磨提前退休,而新晋的年青夫妻看着房价只能摇头,最初搭上了快车不劳而获的当了房东,而今拼命奋斗的连当房奴的勇气都没有了。

原来,同一时期的不同阶层,不同时期的新老阶层,大家每天都在上演财富的“零和游戏”。哪有什么不劳而获的理财游戏,只是迫使财富再分配罢了!信用货币主导下的游戏,真的应该这样玩吗?

第三,货币贬值预期,将导致人的浮躁和焦虑,甚至有病乱投医。人类虽然已不用在挖掘制造货币上浪费精力,却不得不将更大的精力盲目用于同样不产生价值的“理财赌博游戏”(有一部分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而这种现象,正是掌握制信息权的金融圈的操控者希望看见的。

由于信用货币“游戏”的以上4个致命缺陷,推进了人类“与劳动无关的”财富获取方式和分配规则的产生。不产生价值、不劳而获的食利阶层人数占比从未像现在这样多,而且还在扩大中。

关于货币的回归,“去中心化”是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方法只有两个,一是“去人化”,就是完全去除人为控制的可能,自然就没有了人为的中心,后面要讲的虚拟加密货币就是这样,但目前在使用上与操控上的条件还不算成熟;第二是“多人化”,既群体操控,该货币的所有持有者对核心环节实现群体决策控制,从而屏蔽了中心化控制,目前在技术上和操作上均能实现。由于此话题兹事体大,值得所有人深入探究,在本书第四部分将继续探讨。

(未完待续、每日更新,先连载后刊发,谢谢支持!原创艰辛,请尊重创作人的成果)

相关内容

虚拟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区别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