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关于汇丰银行的消息比较受到关注,一个是“汇丰银行分行接连倒闭”,另外一个是帮助美国打击华为,制造孟晚舟案件。在过去,我只认为汇丰银行只是一家名气很大的外资银行,在香港具有很高的地位。后来我看了《货币战争》,我发现这家银行并不简单,可以说它就是一家殖民银行,和东印度公司的性质一样。不同的是,东印度公司早已倒闭,而汇丰银行却依然存在,并且还在继续阻碍中国的崛起。本文就来介绍一下汇丰银行在近代是如何对中国敲骨吸髓、釜底抽薪的。
一,垄断鸦片贸易的沙逊家族
在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上,曾经生活着两个十分著名的犹太家族,分别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沙逊家族,他们都是从事金融业的。随着西班牙复国运动的进行,罗斯柴尔德家族被迫流亡到了德意志,逐渐控制了德国的金融系统。而沙逊家族则流亡到了尼德兰,参与了阿姆斯特丹银行、荷兰银行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后来,沙逊家族将重点放在了中东地区。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禁止教徒从事放贷活动,而沙逊家族为犹太人,因而不必遵守其规定。沙逊家族在伊斯兰世界搞起金融放贷,很快就成为了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金融财团。但是好景不长,后来中东地区掀起了反犹运动,沙逊家族被迫于1832年迁往了印度孟买。
此前,巴林家族的英属东印度公司在东方进行扩张,该公司有招募军队、发动战争、铸造货币、行政司法等大权,可以说是英国在东方殖民势力的代言人。在独霸印度之后,金钱像流水一样进入了东印度公司的囊中。但是,东印度公司对中国却没有多少办法,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而英国的产品却很难进口到中国。有数据统计,欧洲人在美洲发现了13.3万吨白银,但是有4.8万吨流入了中国。为了扭转这种贸易逆差,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通过几十年的鸦片贸易,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失,而东印度公司变得富可敌国。
1813年,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被打破了,公司也逐渐脱离了贸易业务,这给沙逊家族的崛起提供了条件。沙逊家族刚到印度时,鸦片贸易依然被巴林家族支持的怡和、宝顺、旗昌三大洋行控制。此时,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在伦敦击败了巴林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想在鸦片贸易中分一杯羹,于是给沙逊家族提供雄厚的资本支持,支持沙逊击败巴林家族。经过周密的计划后,沙逊家族买断了印度罂粟种植园,垄断了鸦片总量的70%。
二,汇丰银行的成立
垄断了鸦片贸易之后,沙逊家族的资本变得十分的充足,此时的沙逊家族开始谋划建立一家银行,试图控制远东的金融产业。1864年,沙逊接受了“香港上海银行”计划书,该银行就是汇丰银行,其总部就直接设置在了香港。
汇丰银行成立之初面临着许多外资银行的竞争,而汇丰银行的股东以并非只有沙逊家族,还有巴林家族支持的宝顺和旗昌。然而因为美国内战而产生的棉花泡沫危机席卷了全球,导致了大量外资银行的破产,仅仅在1866年就有17家银行破产,引发了远东的第一次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下能够活下来的远东银行只剩下几家而已,宝顺和旗昌也相继倒下。而汇丰银行凭借沙逊家族的庞大资本得以活下来。
在金融危机过后,汇丰银行立即出击,成为了远东外国银行的领袖。汇丰银行成立后,就大量吸引中国人的存款,特别是中国官员的存款。当时,汇丰银行对这些储户的信息是保密的,就是中国的政府高官也无权调查。于是汇丰银行成为了许多官僚、军阀和地主的财富保险库,将历年搜刮的账款全部存入。汇丰银行也就是这样,逐渐将自己的利益和中国官僚的命运实现了绑架,这就是中国“半殖民”的一大表现。
三,控制中国的金融体系
鸦片战争后,许多外资集团开始进入中国。但是,他们对中国的业务不熟悉,于是他们开始寻找代理人,这些代理人就是买办阶层。汇丰银行也是如此,他们在中国的首位买办是王槐山,但是王槐山不懂英文。后来,懂英文的席正甫。席正甫出自于苏州洞庭山帮,也是中国明清以来的商帮之一。民间有言“徽帮人再狠,见了山上帮,也要忍一忍”。
席正甫成为了汇丰银行的买办后,为汇丰银行办了两件大事,一是向中国的本土钱庄发放贷款,以此控制了中国本土的金融体系。在70年代,外国银行对上海钱庄的“拆票”金融已经达到了300万辆,使得本土钱庄的资金周转严重依赖于外行。二是1874年成功向清朝贷款200万两白银,且利息高达8%,分10年还清。此后,在席正甫的运作下,汇丰银行大规模向中国搞资本输出,拿下了沪宁、广九、沪杭甬、京奉、湖广等铁路的贷款权。
垄断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汇丰银行就开始在银根上做文章了。中国当时是世界最大的茶叶和生丝出口国,但是每当生丝成熟的时候,汇丰银行等就缩紧银根,导致中国本地的商人缺乏资金周转,最终只能将生丝贱卖。1883年,中国首富胡雪岩试图挑战汇丰银行,他以高价尽收国内新丝,垄断了生丝源头。不过,在汇丰银行的带动下,外商和各大买办等共同对抗胡雪岩,最终导致胡雪岩的破产。
在和胡雪岩的斗争中,汇丰银行和李鸿章势力走在了一起,开始打入了清朝的内部。清末,汇丰银行包揽了外银在中国的汇兑、存款和商业放款的绝大部分业务,包揽了外资银行在华发钞业务的绝大部分,还包揽了中国政府外债发行业务的绝大部分,并陆续获得了中国关税和盐税的存放业务。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总额4136万两,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金额2897万两,占70.04%。汇丰银行在房贷中都附加了苛刻的政治条件,如规定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职位在借款偿清前一直由英国人担任,这导致中国关税主权一直被外国控制。
民国时期,汇丰银行通过调整汇率、吸收存款、发行纸币,资助外商企业,打击中国民族工业。1949年之后,汇丰银行独占了港币的发行权。直到中国收回香港之后,汇丰银行的总部才从香港撤离到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