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制改革往往是大变革的前奏,人类将通过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走进数字经济的财富空间。
文:金岩石(独立经济学家、北京鑫星伊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责任编辑:李靖
货币是最简单的复杂问题,简单到似乎人人都懂,复杂到谁也说不清楚。
追溯以往,货币曾经可有可无,所以经济学有个假说:货币中性。然而就是货币让经济学和金融学分离了,现代金融体系中的货币绝非“中性”,而是现代经济生活的基石。货币结构中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潜移默化地产生深远经济影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所以说,币制改革往往是大变革的前奏!
1
意义绝不亚于从金属币到纸币的一场变革
不久前,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相关信息浮出水面。尤其是8月以来,坊间盛传“币制改革”呼之欲出。9月24日,央行行长易纲不得不亲自澄清“没有时间表,我觉得还会有一系列的研究,测试,试点,评估和风险防范,特别是数字货币如果跨境使用,这里面还有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避税天堂……等一系列的监管要求”。易纲行长这一段发言用了两个“一系列”,显然是给市场预期降温,也说明央行对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持审慎态度。
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就像摩天大楼,数字货币一旦推出,如同摩天大楼的基石裂开一道缝隙,注入新的元素。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就发行了青铜刀币。秦朝有了金制的半两。宋朝流通银元,但由于四川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集市,皇帝特批“铁钱区”可流通“铁币”。可一匹绸缎,价值铁钱两万,重达250公斤,携带极为不便。于是当地衙门自行印制了代币,时称“交子”,比欧洲人用纸币早了600多年。从金属币到纸币,历经千年。
如今,数字货币呼之欲出,意义绝不亚于从金属币到纸币的变革。每一种货币的置换或替代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纸币到数字货币也不例外,所以要谈谈币制改革的“双轨制”问题。
2
“红票子”与数字货币的“双轨制”
现代金融市场的货币结构有M0-M1-M2-M3,其中M0是流通中的纸币、硬币。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目标将是替代一部分M0,这就是双轨制。因为用于电子支付就像支付宝/微信一样,不会完全替代M0。
中国的纸币俗称“红票子”,有近70年的记忆,还有领袖头像,持币者是一个共识群体。欧元流通这么多年了,欧盟国家有许多依然流通本国的纸币,双轨双价并行不悖。今日中国,出门不带现金的群体约3亿人,有10亿人群还是不太习惯的,所以在排队时总能看到有人刷卡,有人付现,有人扫码。
因此,纸币无纸化应为选择权,至少10亿人是“红票子”的共识群体,替代M0后一旦发生意外,如遇到天灾,断电和人祸等,后果可能很严重。因此法国的法郎至今依然与欧元并行,居民自由选择。
3
大势所趋:资产数字化趋势在呼唤数字货币
可如果仅仅是替代M0,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不算大事儿,但数字货币的关键是要匹配数字资产。
数字经济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是一“数”两面,是资产数字化的趋势在呼唤数字货币流通。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算法=资源,数据资源+商业模式=实体,进而创造数字信用助推新实体经济。
更需要数字货币的并不是M0,而是资产的数字化和流动性。金融体系内部之所以自行创造了各种票据和资产证券化品种,就在于资产的流动性需求。票据或准票据的流通一般归类于M3,这就产生了第二个双轨制:M0/M3的双轨制。
央行目前还纠结在账户和账本两套记账体系之中。商业银行是账户制,背后是传承数百年的复式记账;数字货币是账本制,背后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的双层架构可简化为:中心化发行——分布式授权——点对点流通。一旦发行完成,区块链技术支持的分布式账本就必然优于其他技术路线,从而形成第三个双轨制:复式银行账户/分布式区块链账本。
央行数字货币(DC),应该从银行间通证开始,加持M3,构建区块链生态圈,实现票据数字化,再面向民间成熟金融消费者,从银行间市场延展到数字货币钱包。
在境内已封杀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条件下,央行数字货币自然会流出国界,进入全球主流交易所,可部分替代离岸人民币/IMF特别提款权,创造央行的国际化数字信用资产,一举三得。
不管怎样,币制改革的双轨制呼之欲出,人类将通过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走进数字经济的财富空间——为了那些无法计算的价值!
2019年9月26日于北京
来源:中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