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蒙格斯报告公众号(ID:MongooseReport)
《蒙格斯报告 》把理论研究根置于经济实际,为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与研究开创了一个新模式、研究方法及维度。报告以理论与实务为导向、以数据与计量为手段,为经济实际规划和管治,尤其是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作者简介:朱小黄 经济学博士,中国行为法学会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
导 言
从法律角度考察,主权货币只是伴随国家现象的历史现象。相对法定货币而言,网络货币更有条件回归交易契约本质。因此,对待虚拟货币简单封杀是错误的,正好相反,更应该在建立网络货币体系、监管体系、政策体系上下功夫。
所有的市场都充满风险,都需要规则、秩序和信用,当然就需要有逐步完善的治理结构和法律关系调整。虚拟货币问题只是整个网络经济的一扇窗户,打开窗户,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而关闭窗口则根本没有机会走进互联网金融的新世界。
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
几年前我读凯文·凯利的《失控》一书,注意到他谈到货币的未来时,说过未来电子货币会促进货币的私有化,可能企业会成为网络上电子货币发行的主体,当时心下有些疑惑。不久有机会跟他面聊,请教他为何这么判断,但他并未做出清的解释。
中国虚拟货币被央行封杀,风行一时的比特币价格暴跌,虽然议论纷纷,但大多数人对比特币的技术背景并不了然,对货币的经济原理亦不知其所以然,故议论多为惊讶而并无深究。利益受损者当然会发愤懑之声,但也无可奈何。
我觉得像比特币这样的货币现象,值得做一番货币原理及相关法律原理上的讨论。
传统的货币理论对货币的定义是:
货币CCY(Currency)本质上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货币的契约本质决定货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一般等价物、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它可以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区是指流通并使用某一种单一的货币的国家或地区。不同的货币区之间在互相兑换货币时,需要引入汇率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货币起着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
经济活动的地域拓展,促进了不同形式货币的交流与兑换。
任何经济交易都在国家主权范围内进行,所以现世各种流行的货币都是主权货币,即国家政权授权发行的货币,以此来保证交易价值的最终实现。也就是法定货币。当我们在讨论任何货币问题时,主权货币是一个理论和实务的前提,人们会不自觉地在这种洗脑般的前提下谈论货币问题。
但是从货币的一般经济含义看,其实同主权是没有内在关联的。它只是交易者之间达成的交换契约。所以主权货币只是历史现象,因为市场被主权所划分,产生了不同的货币,人们通过汇率调整来实现不同货币之间的价值平衡。尤其是纸币印行之后,虽然金本位依然存在,纸币的价值信用很大程度上靠政权提供保障。
但互联网改变了这种格局。
网络上的电子货币本质上并不受主权影响,但使用各种电子货币的帐户却都归属于具体的主权国度,因此仍然需要通过汇率来交换不同国度帐户的主权货币,以实现价值支付。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国界的虚拟世界,主权货币的交换毕竟不是最佳选择,所以创造新的网络货币是势所必然。只是这种货币要满足支付安全、交易双方认同、货币产生流程严密等技术条件。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出现正是这样大背景下创造网络通用货币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也是网络交易日益增长和复杂化的必然选择。封杀虚拟货币只是一种基于主权货币立场而釆取的鲁莽行动。
如果虚拟货币的流通将成为必然的趋势,政策的禁令是否仅是为争取调整管控的时机?
虚拟世界不可能脱离现实世界而存在,但虚拟世界却是与现实世界对称的客观独立的存在,必然会产生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治理模式,运行机制和原理。
同样面对虚拟货币的热潮,一些国家则釆取了更加理性包容前瞻的做法:
据《参考消息》2017年9月11日报道,在日本,日本央行和金融界积极利用安全数字货币的意见正在扩大。俄罗斯央行已经宣布,将开发利用“以太坊”技术的系统。瑞典将于2018年底决定是否发行“e克朗”,爱沙尼亚将发行自主的“爱沙币”荷兰、加拿大、英国的央行也启动了研究。我们还知道,除了泰国、墨西哥采取了坚决的封杀措施外,菲律宾是首个给予比特币正式“金融地位”的国家,德国是世界上首个承认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加拿大承认比特币的“货币地位”,阿联酋颁布虚拟货币禁令,但未来或将变更。韩国正加强监管和反洗钱调查。
尽管这些举措仍然是企图保护主权货币在网络上的地位与作用,但全球而言总体上持谨慎、开明、包容的态度。
比特币的前世今生
● 比特币的诞生
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当然需要支付对价。在网络技术没有突破之前,网络支付只能使用网下的法定货币单位,通过汇率折算,依据网下银行的帐户进行电子化的数字支付。
随着互联网虚拟世界的完善和交易的频繁复杂,货币也会随着互联网延伸而扩展。信息流到哪里,货币也会紧随其后。由于互联网发展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本性,在没有国界的互联网上产生私密性和安全性的数字货币和点对点的支付系统已经是必然的事件。可以预见,数字货币及其经济机制,将会重新构造我们的经济、通讯、支付、储蓄以及相关的知识体系,拒绝是不理智的,也是滞钝的。
当然,也不能是随便制作一个网络产品取个名字叫某某币,就算是网络货币了。它需要符合货币的基本原理。
正因于此,早在1982年,大卫·乔姆(David Chuam)就提出了不可追踪的密码学基础上的匿名现金支付系统的构想。1998年,戴伟(Wei Dai)的论文阐述了一种匿名的分布式电子现金系统b-money。与此同时,Nick Szabo发明了Bitgold,提出工作量证明机制,用户通过竞争性地解决数学难题,然后将解答的结果用加密算法串联在一起公布,构建成一个产权认证系统。Hai Finney则把该机制完善为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工作量证明。2008年8月18日,Bitcoin.org域名被注册,该注册商允许用户匿名注册域名并且已经支持使用比特币付款。
2008 年,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论坛发表了比特币蓝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比特币的概念就此诞生。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所谓“挖”,其实类似于法定货币金本位下的炼金,比特币经过复杂的算法和私密规则,具有不可替代不可侵犯不可否认不可超规则生产的技术特点。
我们不妨把网络货币体系设想成类似于法定货币体系的金本位制,而比特币扮演的是网络黄金的角色,由此还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用途的网络数字货币。未来,人们可以使用比特币对网络交易进行点对点的支付,或者用其它具有信誉的网络货币折算成比特币支付。事实上这些现象已经出现,只是在中国还存在认知障碍。
● 比特币的发行原理
与法定货币相比,比特币没有集中的发行方。比特币在整个网络中每十分钟发行一次,新比特币在每个网络节点解决了一定的数学计算后生成,并奖励给获得答案的人。比特币的生产速度随着总量增加而周期性的减半。
理论上比特币的总量是 2100 万枚,根据周期性产量减半的速度来推算,大约到 2140年比特币将会被全部挖掘出来。这些总量有限的比特币与资源同样有限的黄金颇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相比传统的法定货币,比特币没有集中的发行方,而是在整个网络中分散发行。
这个过程其实同现实世界从丛林时代的贝币、铸造的刀币及后来形成的金本位制度等过程十分相似,都是要寻找到一种社会认可并且自身具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以方便交易与支付。由于比特币的特殊地位,它极有可能扮演黄金对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当然,也可能是别的网络货币,如以太坊就是比特币的有力竞争者。
虚拟货币并非洪水猛兽
从广义上来说,虚拟币指所有的非法币,包括各类游戏币、积分等;从我们一般的理解来说,虚拟币主要是指比特币之类的加密数字货币。
目前已经问世的虚拟币主要有:
1)比特币
作为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最先被社会所接受。
同样是网络产物,相比起其他模仿的山寨币来说,比特币的优势在于它本身就是区块链理论和数字货币的代表,其地位与价值不能用市场价格来衡量。
2)山寨币
比特币的出现对全球金融界造成的影响是轰动性的。由于比特币的开源性,大量模仿或者直接复制比特币代码的数字货币纷纷出现。这些数字货币被国内称为山寨币,即“山寨比特币”。它们弥补了比特币数量不足的缺点,但是同时又造成了数字货币的泛滥,所以大部分的山寨币是没有价值的,仅有少数山寨币(如莱特币等)被公众认可接受,但是认可程度也远远不及比特币。
3)企业币
企业币是由企业发行的数字货币,它与比特币或者山寨币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比特币与山寨币是去中心化的,完全由网络节点生成的,价值是由大众接受认可程度决定;而企业币是由中心企业发行的,价值是由发行者来决定的。这类似于现实世界中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或开出商业票据,映射着发行企业的价值。
在我国,发行企业币是不合法的,因为这种行为相当于绕过监管部门发行证券。经常有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大众对虚拟币的不了解,用空壳公司发行所谓的数字货币来骗取钱财。这也同货币监管部门并未深入研究缺乏有效监管有关。
从上述议论出发,我们再来观察ICO。
ICO是指首次代币发行,其称呼来源于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IPO)。ICO 本质上就是一种针对区块链技术项目和加密数字货币的融资行为,也是通过出售股份来筹集资金。ICO 发行的代币也归于企业币一类,其实就相当于在互联网上的股票发行活动。ICO当然也有风险,有投机,炒作,但简单封杀恐怕是基于法定货币观念的本能反应。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网站宣布,已完成对ICO的调查,今后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
● 挖矿的问题
通常来说,获得比特币或山寨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比特币交易网站,用流通货币购买他人手中的比特币;另一种就是挖矿。
挖矿,就是通过付出计算能力来换取虚拟货币。以比特币为例,大约每 10 分钟,世界上就会多出一个比特币记录数据块,所有的挖矿设备都会尝试通过运算破解和生成这个数据包,成功了,就会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报酬。根据规则,起初破解一个数据包,报酬为 50 个比特币,每 4 年报酬减半,现在破解一个数据包,报酬为 25 个比特币。虽然比特币的数量在减少,但是由于比特币的价格持续走高,挖矿的收益依然诱人。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比特币矿池算力排名榜中,中国以 81%的哈希算力高居榜首,冰岛以 5%紧随其次,随后依次是,日本 3%,捷克 3%,格鲁吉亚 2%,印度 2%。这也意味着,新出产的比特币大部分都在中国。
● 投资与投机的问题
数字货币的投资与投机在概念上很接近,但是其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通过流通货币购买数字货币来完成的投资行为。其不同点在于,投资更多的是长期持有,早期的比特币投资者如今持有的比特币价值已经是天价;而投机是短期持有,通过短期内的价格波动来获取收益,但是这种行为的风险性是巨大的,因为比特币的价格十分不稳定且没有涨停跌停限制。这些行为在网络市场经济中与现实经济世界中的行为并无本质区别,不必大惊小怪。
● 数字货币的价格与市值问题
数字货币本身是不具备价值或者价值难以衡量的,但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安全性和规则的复杂程度及技术高度,就像在现实世界开挖金矿一样,使得比特币成为稀缺资源而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从而具有了自身价值,导致数字货币在一些场合可以与法定货币兑换。
虽然目前数字货币的价值只能通过其兑法币的价格来体现,但这种定价模式早晚会发生改变,在网络上形成与法定货币相对脱离的货币体系。如其他货币与比特币挂勾,确定其币值进行支付,而比特币与法定货币挂勾,确定相应的汇率。
比特币几乎必然将成为新的交易媒介,完成法定货币与其他虚拟货币的对接。
数字货币的整体市值一直呈现膨胀的趋势。目前在coinmarketcap.com 网站上有一千多种在交易平台上交易的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的总市值已经接近 1500 亿美元。市值排名前 5 的数字货币分别是比特币、以太坊、比特币现金、瑞波币和莱特币。其中,比特币的总市值高达 703.87 亿美元,以太坊的总市值高达 283.9 亿美元,最近比特币硬分叉分裂出来的比特币现金总市值也达到了 91.55 亿美元。这 5 种数字货币总市值接近 1200 亿美元,占所有数字货币总市值的 99%。这些网络货币的价值并不是炒作的噱头的结果,而是复杂艰难的算法和夜以继日的计算劳动所赋予的价值。这是它们成为货币的基础。
所以,网络虚拟货币的趋势是很难阻挡的。
在虚拟货币出现的初期,人们把眼光盯在社会各界对其认可过程的不确定性,因此而产生一些投资和投机行为,而这正是非主权货币的特点。当这些虚拟货币具有稳定的价值后,它们的支付和财富储存功能就会得以完全实现而成为真正的网络货币。
在某种意义上说,比特币更具有货币特征,它要付出特别的劳动如计算才能产生,而且是交易双方认可即契约化的支付货币,更符合市场属性,也就更利于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可以想象的是,摆脱了主权约束的货币可能才是真正没有主权边界的互联网经济所需要的货币。当然这个产生与成熟的过程是痛苦和烦恼且漫长的。延迟这个过程并不能减免这些痛苦,反正会使一国的互联网经济战略无法推进到必须的深度,失去互联网上的各种制高点。就像现实世界中我们在工业革命后错过了上百年的历史机会造成晚清以来的落后被动局面。
试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在互联网世界没有巨大的网络货币储备,而不得不占用大量主权货币去兑换比特币等网络通用货币那将是怎样的局面?
一旦货币职能发育完全,比特币即将带来支付手段与结算体系的革命。
● 比特币的风险事件
但是在这期间,也曾经遭遇了数次极端风险事件。
MtGox(门头沟)事件
比特币的出现催生出了很多专业的交易平台,其中有一家比特币交易平台名叫 MtGox,中译名被戏称为“门头沟”。
这家交易所位于日本东京,早在2010年就开始开展比特币交易业务,是最早参与这项业务的平台之一。由于其参与早,竞争对手少,当初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其交易量占据了全球的 80%之多。
2014年2月,MtGox 在网站宣传停止交易并随后申请破产。网上一份文件透露了其倒闭的直接原因:由于受到黑客攻击,总计75万的比特币失窃,按照当时比特币的价格,这些失窃的比特币价值约为3.5亿美元。而以现在的价格来看,75 万枚比特币价值大约为31 亿美元。对于失窃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未有明确论断,网络上众说纷纭,最主流的说法是少量比特币遭到黑客窃取,而更多的比特币被平台内部人士盗卖。
MtGox的破产导致大量投资者开始担心比特币的安全问题,比特币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下跌。2017年7月,MtGox的前CEO在日本出庭受审,但是投资者索赔的希望仍然渺茫。
● 比特币硬分叉问题
币圈最近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比特币扩容导致的硬分叉。
比特币扩容问题可以追溯到比特币诞生初期,中本聪最初设计的区块大小上限是 32M,由于早期节点少算力低,经常遭到 DDOS 攻击,未解决这一问题,中本聪将区块大小临时缩小为1M,并指出将来可以恢复32M的上限。到2015 年,随着比特币交易量的迅速增长,1M的区块大小已经捉襟见肘,区块扩容已经迫在眉睫。来自全球的开发者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扩容方案,其中绝大多数是硬分叉方案。
所谓的硬分叉就是指扩容后,比特币的新版本和前版本不能兼容,老节点无法接受新节点挖出的全部或部分区块,导致同时出现两条链。硬分叉要求所有节点同时升级软件,如果有较多老节点未升级,它们就将工作在另外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链上。
2017年8月1日,比特币硬分叉成为现实。一种基于比特币原链的新型区块链资产比特币现金(BCC)横空出世,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价格急速攀升,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市值仅次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的第三大数字货币。
外界一直担心的硬分叉后比特币会因为各种货币的使用造成混乱而崩溃。
● 比特币价格波动问题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在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主权货币理论专家指出:比特币自身的价格就不稳定,又怎么能起到稳定虚拟货币市场的作用呢?但事实上,由于网络货币在设计上是有限的,属于稀缺资源,所以一直呈现价格、价值双升的趋势,而且也的确起到了对冲主权货币风险的作用。2017年以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价格市值飚升,引致上半年主要虚拟货币市值从177亿升至1000亿以上,比特币的市值仅七月就从310亿升到470亿美元。
2012年塞浦路斯经济危机,人们尝试投资比特币规避风险,促使比特币价格从50美元上涨到266美元。2016年印度货币改革造成风险,与主权货币相对独立的比特币再次成为避险货币,交易价最高达到880美元左右。
考察其历史表现,比特币的稀缺性使其具备了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的潜力。
所以截止目前,比特币是具有稳定上升的虚拟货币币值并能对冲主权货币风险的良性货币。
主权货币专家的另一个道理是虚拟货币助长了虚拟经济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利。这大概是混淆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这两个不同的对称概念。虚拟世界的交易越兴旺反而应该对现实世界里实体经济的发展越有利,除非现实世界里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重出了偏差,网络上风行虚拟产品而实体经济产品供应不足。
另一个问题是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对实体经济有无益处。首先,完全以“有益于实体经济”为标准是不准确的。事实上虚拟世界与虚拟经济不是一件事的两个侧面。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对应,但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对称世界。
● 传销式数字货币骗局
近几年来,比特币的火爆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数字货币这一新生事物。然而,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一新概念炮制一个又一个骗局。
目前我国大部分投资者并不懂数字货币,很多传销分子利用这点进行传销行骗,将“数字货币”的概念与传销结合起来,形成“传销式数字货币”。有调查报告点名了26种传销币,分别是:珍宝币、百川币、SMI、MBI、马克币、暗黑币、MMM、美国富达复利理财、克拉币、V宝、维卡币、石油币、华强币、CB 亚投行香港集团、币盛、摩根币、贝塔币、世通元、U币、聚宝、21世纪福克斯、万喜理财、万福币、五行币、易币、中华币。其中 MBI、万福币、五行币等。
拥抱虚拟货币
网络交易需要网络货币即数字货币是正常货币现象,但风险与收益相伴是无法避免的。
从法律角度考察,主权货币只是伴随国家现象的历史现象。虚拟货币的信用来源于技术和法定货币来源于主权很难说哪个更靠谱。国家的变迁,政权的变化会使主权货币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网络货币发行主体如果分散化,其法律约束力就被信用所取代,由于发行主体信用的差异和不确定性,很难形成虚拟世界通用的货币,而使网络交易成本上升,纠纷增加而提出网络司法的机制问题,这会要求更为复杂的治理能力和技术。
但相对法定货币而言,网络货币更有条件回归交易契约本质。所以对待虚拟货币简单封杀是错误的,正好相反,更应该在建立网络货币体系、监管体系、政策体系上下功夫。我们既不能用传统的货币理论衡量虚拟货币的性质与特点,也不能放任网络特点放弃市场秩序对网络经济和虚拟货币的法律规范及风险管理。任何偏颇都不可取。
网络经济是高度市场化的,由于屏蔽了行政权力的干预,更需要有自由市场观念与之相适应。所有的市场都充满风险,都需要规则、秩序和信用,当然就需要有逐步完善的治理结构和法律关系调整。虚拟货币问题只是整个网络经济的一扇窗户,打开窗户,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场景,而关闭窗口则根本没有机会走进互联网金融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