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慧
“币圈”的虚火越来越旺,新手入局,玩法热闹。这股炒币热潮为何卷土重来?与2017年那一轮ICO热潮及之后的“一刀切”监管有何关联?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武长海。
他表示,健康的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应包括:合法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等要素。我国虚拟货币市场交易热度在2017年八九月达到了顶峰,后来政府监管部门果断出手,但交易并没有实质性停止,一部分转移到地下交易,另一部分转移到国外交易。为了彻底铲除虚拟货币交易的土壤,中国监管部门正计划对包括比特币在内的虚拟货币场外市场集中交易进行打击,打击对象包括提供场外集中交易的场所和平台、为此类交易提供清算结算服务的服务商、为集中交易提供做市商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屏蔽国内场外集中虚拟货币交易的网站平台、为国内用户提供虚拟货币集中交易服务的境外网站平台,并关闭其APP。这些措施一旦得到有效实施,非法虚拟货币交易在中国境内就会得到实质性控制,切断虚拟货币交易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虚拟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
中国经济时报:伴随虚拟货币交易市场各国监管部门认识的不一致性,最近在国内外掀起新一轮炒币热潮,一些与区块链有关的公司和股票也得到热炒。为何政策一直在打压和禁止,但虚拟货币的交易、分叉一直没有停止,大趋势后面有何深层次的原因?是否有经济形式和资产配置方面的原因?
武长海:虚拟货币的交易包括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加密货币和其它各种代币(ICOs)。一般来说,数字加密货币自身具有价值(如同现金和黄金),可被用于购买、出售及进行其它金融交易。数字加密货币设计之初与长期存在的货币体系具有相似职能,但没有政府背书。ICOs与加密数字货币同步增长起来,包括公司与个人利用加密数字货币开展的企业及项目融资行为。因此,ICOs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具有关联性,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的交易价格与其它ICOs交易价格的增长或减少具有一致性。
虚拟货币的交易,尤其是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比特币自2009年出现之初,各国政府都持宽容的态度,其市场发展完全是自发状态,但随之欺诈、价格操控、盗窃等问题开始大量出现,政府监管部门出面进行干预和进行监管是必然的。最近,欧盟正计划出台监管措施,美国开始将虚拟货币市场纳入到证券和期货法律监管。2018年1月2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FTC)发表关于虚拟货币市场执行行动的声明:当市场参与者一旦以提供数字化工具的名义进行欺诈时,无论其以虚拟货币、硬币、代币或者其它形式,SEC和CFTC都将对此类数字工具进行项目实质审查,并起诉违法行为。
虚拟货币交易在缺乏政府准入和监管的情况下,在我国和一些国家得到迅速蔓延,主要是受各国资本的“引导”。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金融监管经历了从“紧”到“松”的过程,各种创新性金融行为得到默认或宽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得到快速发展,各种打着“金融创新”幌子的商业模式开始大量出现。虚拟货币的出现和繁荣在此背景下出现。虚拟货币既不可能成为代替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也不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商品”,因为其本身不具有价值。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虚拟货币繁荣,主要是源于资本交易和资本获利的需求、人类贪婪的本性和投资者的无知。
各国协同监管以防止套利
中国经济时报:从成效来看,“治堵”的办法没有解决问题,在虚拟货币面前,监管表现得较无力,您对“拥抱式”的监管有何建议?
武长海:对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监管,最终是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出发的。虚拟货币市场的出现、发展,其价值何在?无论对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都没有促进作用,与个人财富的增长也没有任何关系。虚拟货币市场在合法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样的市场从长期来看都是一种危害。
当然各国的态度不一致,放松监管的国家也许能就此获得额外收益,如印度就准备对比特币交易进行征税,还可以获得来源于其他国家的洗钱资金等,也就是获得监管套利。所以,各国应当协同监管,防止监管套利。对于我国而言,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坚决铲除非法虚拟货币交易的土壤,防患于未然。2017年11月,德勤发布《区块链技术变革:来自GitHub平台的见解》的报告,认为在GitHub平台上运行的近9万个区块链项目存活的只有5%左右,项目平均寿命1.22年。可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成熟和市场化场景应用,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热炒只能是泡沫。
对于中国来说,禁止一切虚拟货币交易,可能会付出一部分诸如监管套利带来的资本外流、资本所得税等成本,但相对于其给中国经济中小投资者带来的保护等益处来讲,收益是大大高于成本的。中国监管部门果断出手,判断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