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发展至今已经十年有余,近年愈发热门,引发各路资本的高度关注。
在产业转型中,区块链因其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以及有效降低信任成本等特有价值,加上数字货币作为点对点的加密货币具有信息透明等特别,其应用前景一直以来受到多方看好。
日前,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表示,法定数字货币具备相对于传统货币的优势,具体体现在批发业务领域与金融资产交易场景之中。
李礼辉表示,他认为数字货币能不能替代传统的货币,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第一是效率更高;第二是成本更低,包括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维护成本;第三,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第四,具有社会认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大不相同
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人会把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概念混淆。
自2018年11月底,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快速暴跌,跌破4000美元,创造单周跌幅超过20%,自历史最高点下跌近80%。而本月,比特币价格快速攀升重新站上5000美元大关,根据加密货币资讯网站Coinmarketcap,整个数字货币市场市值在2019年4月回升近三百亿美元。
但事实上,经历暴涨暴跌的比特币只能归为虚拟货币,并不能算数字货币。
“我们应该明确虚拟货币没有合格发行责任主体,没有实体资产支撑,没有足够的信任背书,因此,它谈不上是法定的数字货币,也区别于金融机构的数字货币。”李礼辉表示。
在李礼辉看来,想要看清虚拟货币的本质,就必须要认真研究其生长的深层原因:
1
虚拟货币生存的土壤,在一个去中心化的架构的公有链中,这种公有链本质上属于实行自规则的自组织,在这种架构里,通行网络共识的治理机制和发行虚拟货币的激励机制,虚拟货币是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和支付工具,这是它的生存土壤。
2
虚拟货币的投机溢价。“比特币的大账户是把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所以易于炒高价格,催涨货币。比特币发行的数量有上限,是2100万个,已经被挖掘了1670万个。根据外界统计数据,大约1000个账户持有40%的比特币,有千级和万级的大户,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他们声称能够操纵市场等等。但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币圈市场上跟跑的散户,他们是信奉风险投资的逻辑,认为顺应潮流就是投资的基本准则,不必区分虚实,只要共同参与,一旦形成利益共同体,虚拟货币的世界就不会坍塌,他们认为大家一起炒,价格炒高了就不会掉,但实际上市场未必是这种情况。我们看到上一轮的市场跌荡中,不少投机者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3
虚拟货币的市场需求。虚拟货币有发行限额,但是可以无限细分,可以分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更低,所以发行的数量也是无限制的,而且虚拟货币的交易是可匿名、可跨境、难管制的,可以用于公有链社区,也可用于灰黑色交易,可能成为资金非法流动的工具和投机交易的工具。全球的暗管市场一定存在毒品色情等非法交易,规模难以较量,这些灰黑色的经济活动需要地下可信任、地上难管控的支付工具。所以,这些年发生的病毒事件中,黑客大多数选择比特币来交易赎金,就是看重了比特币的隐蔽性。
4
虚拟货币的造币成本,比特币经由“挖矿”产生,必须依据特定算法计算哈希值,并经分布式账本系统确认一致。现在设备层面降低了,电费上没有太大的变化,比特币的挖矿成本这几年总体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的,因为它主要是计算越来越难,计算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所以有人测算现在每一个比特币,大概成本需要4000美元左右。
多国启动数字货币研发,我们也在其中
如果说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大火带来的更多是泡沫与投资,那么法定数字货币则给未来留下了不小的想象空间,即使到目前为止,法定数字货币或者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还未有问世。
“我认为数字货币是采用数字化技术的货币形式,具有法定地位,具有国家主权背书,具有发行责任主体的数字货币构成法定数字货币或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他们的央行早就宣布启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的研发,我们中国银行也早就启动,涉及数字货币总体架构,技术标准,法律地位,发行业务等等维度。”李礼辉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李礼辉也表达了他对法定数字货币的看好,他认为法定数字货币具备相对于传统货币的优势,具体而言,体现在可以便捷支付减少交易成本和货币流通的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的速度和运营的效率;中央银行可以拥有实时、完整的数据,有利于实现货币供应总量的精准调控;资金流信息可观察、可追踪,从反腐败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的角度来看,高效率的资金流的信息追踪,可以实现更好的管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