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可谓是风云变幻的一年,央行为加强监管动作频频,对此,有人说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日子走到了尽头,也有人说行业洗牌,支付机构新的机会已经到来。在此起彼伏的呼声中,2019年悄然到来,支付机构也即将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第一件“头等大事”便是备付金问题。
备付金现状
1、备付金规模庞大
备付金作为支付机构重要的资金池,规模庞大,利润丰厚,自2017年6月起备付金交存开始后,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即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1月末,备付金存款为1.24万亿元,较上月末新增2490亿元。以支付宝和微信两家近90%的市场份额估算,两家机构产生的备付金应该分别在6200亿元、5000亿元左右。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年化1.265%左右的协议存款利率计算(最高上浮10%),备付金1.24万亿实现100%交存后,支付机构利息收入较之前将减少约150亿元左右。
2、多家支付机构提前交存
而在2018年6月29日,央行正式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该文件被业内称为“114号文”。
114号文在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支付机构备付金到2019年1月14日要完成100%交付。而在近期,蚂蚁金服、合利宝、翼支付、百付宝、随行付、百付宝、拉卡拉、易极付、易智付、海科融通、易宝支付、新生支付等多家支付机构发布公告宣布完成断直连的同时也声明提前完成备付金100%交付。
备付金未交存时的支付机构
早在2013年6月,央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其中便要求,支付机构接收的客户备付金必须全额交存至支付机构在备付金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这是国家政策第一次提到备付金管理问题,在之后支付机构的迅猛发展,备付金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手握大量客户资源又有备付金利息作为资金支撑的支付机构,在与银行的谈判中话语权也在不断增加,压低了银行快捷支付等通道手续费,相比国际通用的价格标准,仅为1/10甚至更少,对于默默提供基础服务的银行压力极大。同时监管薄弱又有高额利润,也让各类资本野蛮投入抢占市场,炒作支付牌照使其价格疯涨,高价收购拥有支付牌照的相关企业后违法违规操作,造成行业价值成本虚高,市场泡沫化严重,对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为此,央行下定决心展开监管,终止乱象。
为什么要进行备付金交付?
央行监管支付行业从多方入手,从“断直连”和备付金100%交付都可以看出央行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资金监管。而对支付机构监管的重点便体现在备付金管理上。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客户备付金的规模巨大、存放分散,存在一系列风险隐患。
比如,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等。过去的监管薄弱造成资金安全隐患,许多支付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而缺少监管也使各类损失难以追回,严重损害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许多人不理解央行对资金监管的用心,总有声音说央行是在扼杀行业自由和企业活力,然而从ofo小黄车押金等前车之鉴不难发现,面对满地破旧的共享单车和长长的退押排队,若没有监管,透支行业发展最终受害的终将是行业与消费者。因此,对于支付行业和支付机构,央行希望通过集中监管客户备付金来解决备付金资金安全问题。
为此,央行发布一系列文件来明确备付金交付工作,将备付金纳入央行监管。2017年3月,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操作指引》,明确要求于2017年4月17日起开展备付金交存工作;央行监管的首要目标便是明确备付金的交存任务,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给支付机构一段政策缓冲期,保障市场稳定。
2017年12月,发布《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提高支付机构交存比例要求,集中存管开始加速,而到了2018年6月29日,央行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该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但当时央行对支付机构缓慢的交付进度十分不满,后来在2018年11月29日央行再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银支付〔2018〕238号),让支付机构意识到,备付金交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而在1月14日备付金100%交付后,并不意味着监管任务的结束。在1月7日,有消息称,监管部门近期正在酝酿新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讨论,而之后不久,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回应备付金存管办法修改:相关工作正在进行当中。确定了新的备付金管理办法即将到来。对于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的话题还远未结束。
备付金交付之后
1、备付金100%交付后对支付机构收入影响
对相当一部分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备付金账户的取消,势必会影响不少支付机构的盈利。
汇付天下可以说就是依赖备付金利息的典型机构之一。从其上市招股说明书财报可以看到,截止2017年底,在汇付天下存入客户备付金账户及指定银行账户持有的金额共为人民币31.85亿元,占汇付天下资产总额的39%,是其权益总额的4.5倍。
而汇付天下大部分利息收入来源于备付金账户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并在财报中明确说明,截止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汇付天下的利息收入分别为2610万,3830万和6160万,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客户备付金。
对汇付天下而言,备付金账户利息收入也是其净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净利润的占比来看,过去三年间,汇付天下备净利润分别为-760万、1.25亿及1.38亿元,而备付金账户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占净利润的比重则分别为404%、28%及43%。尽管2017年该占比较2015年已有大幅减少,但接近一半的占比也证明汇付天下对于备付金账户利息收入的依赖。
而在汇付天下的招股书的监管环境及风险因素一栏中,也明确说明行业及业务有关的风险—“倘中国人民银行对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的监管发生变动,我们的利息收入及客户体验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备付金集中交付对已经上市的汇付天下而言的确有些许寒意,现在面对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抓紧寻找新的增值业务作为盈利点。而从汇付天下2018年的中期财报来看,其大力发展核心业务-移动POS服务作为新的增长点,业务增幅同比高达185%,为其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增长。
同样作为支付机构龙头的腾讯也在近期财报中表示,受中国人民银行正逐步提升对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率的要求的影响,支付服务提供商原先可获取利息收入的隔夜现金结余减少,该事项持续对腾讯的支付服务收入并在更大程度上对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
但从腾讯财报数据来看,作为支付机构龙头,腾讯本身备付金账户利息收入在腾讯相关收入中的占比就较低,其财报对备付金账户利息收入着墨不多,备付金交付对腾讯盈利及收入影响微乎其微。
同样作为龙头机构的支付宝也有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支付宝从来没有考虑过将备付金作为自身的主要收益来源,虽无披露相关数据,但从支付宝种种市场行为来看,备付金的交存对其影响十分有限。
2、备用金100%交存后对支付机构发展影响
从各个支付机构的表现来看,大中型支付机构对于备付金交存多有准备,在“躺赚”备付金利息时代一去不回的时刻,大都早早寻求其他增值服务发展。但中小支付机构,尤其是一些较为依赖备付金的预付卡机构则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若无其他收入来源,这些企业以后的日子更加难过。
有业内支付人士称,一些中小支付机构技术实力比较弱,备付金上交后又无处赚钱,没有盈利。对许多支付机构来说,一旦备付金利息没了,公司盈利受到影响,甚至公司状态会由盈利变为亏损,甚至部分平台会被迫退出市场、大平台兼并小平台。
但从支付行业长期发展来看,备付金集中交存是有益的。原本通过利率吸引商户,利用用户的沉淀资金到备用金账户,通过吃银行返息或用备付金利息补贴商户消费者的行为将被有效遏制,限制那些盲目扩张打价格战却不注重服务的支付机构。使支付机构更加关注自身产品、技术、品牌、服务等环节,对商户和消费者来说,支付机构回归本源支付服务,对行业发展更为有利。
对支付机构而言最大的影响并不是失去备付金利息,而是与银行通道费率议价权的流失。在与银行的沟通中失去了作为“甲方”的主导地位。收缴备付金让支付机构的银行通道都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银行通道的恶性压榨受到遏制,虽然会对本就低利的支付机构盈利造成影响,但同时整合了市场,刺激市场活力,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