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洪荣昌
或许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竟有用布作为材质的货币,也很难想像它的样子。事实上,布币完全是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极端艰苦环境下的产物,是独一无二的创造。据考证,中国最早的红色货币就是一枚布币——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壹圆白竹布币。1926年春,湖南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农民协会成立。同年10月12日成立了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并通过了《银行章程十二条》,选举该区的农民协会委员长文海南为银行经理。这是北伐战争期间农民协会成立的最早银行,同时发行了第一批票币,用乡间常用的白竹布作制币材料,面额均为壹圆,共发行了5000张,在特别区范围内流通。
(1926年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壹圆银币券——《湖湘文库“湖南老区革命文化史料”》)
不过,这枚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壹圆白竹布币,数量稀少,流通范围小,在红色货币史上属于昙花一现。现今我们提到的布币一般指的是“油布币”,曾广泛流通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根据现有的发现,布币的材质多种多样:漂白细布、粗白布、阴丹士林布等都成作为印钞材料,除了白色,还有浅蓝色、蓝色、灰色、红色、黄色、绿色等等。基本上属于就地取材,刻印也非常简单,手工刻板,将图案文字用油墨印在布基上,盖上印章戳记,覆以桐油即成。这种钞票质地硬,形同油布,因此被根据地群众称为“油布币”或者“油布票”。现存的油布币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居多。为什么川陕革命根据地要发行油布币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革命环境的制约。根据地的纸张比较紧缺,更不用说要达到较好的效果和质量,印钞用纸属于特殊纸张,当时受到敌人严格的管控;并且,根据地票券使用环境恶劣,形同油布的油布币则极其坚固耐用,防潮防水,经久不坏,得到根据地军民的广泛支持。二是负责川陕革命根据地与负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货币发行基本上是同一套班子,他们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货币印铸和财经工作经验。首次创造性地发明了适宜在革命根据地使用的油布币。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印铸是伴随着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和巩固而发展的,在随着方面军西征的过程中,自然沿用了之前的诸多经验和工作方法。
1932年10月,国民党发动第四次“围剿”,集中几十万军队进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当时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加之敌人的兵力过大,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撤离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于1933年2月才正式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其间转战历时近四个月。期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没有停止印制发行货币,1932年底,即印制了一批“壹串”油布币,1933仍然印制了一些“壹串、贰串、伍串和伍佰文”供战士在游击战争中使用,一直坚持到战斗到1934年。
(1933年鄂豫皖苏维埃经济公社壹串流通券——顿德化著《红色货币收藏图集》)
红四方面军在被迫撤离鄂像皖革命根据地西征时,方面军最初的意图是跳出包围圈并伺机返回根据地。但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方面军才被迫突围进入陕南,于1932年12月中旬在西乡县钟家沟会议上,决定进入四川,最终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因此,红四方面军西进入四川的物资准备是不充分的。虽然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曾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1931年改名为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1932年1月更名为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和印钞造币机构,但严酷的环境决定了有关的货币制造设备不可能随军转移,红四方面军也不会带上大批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原革命根据地货币到新区发行。红军进入通江、南江、巴中地区,所面临的是四川大小军阀滥发货币所造成的币制混乱、经济凋零、强敌环绕的局面。为突破敌人的经济、军事封锁,筹集军费,发展经济,必须建立自己的银行和印钞造币机构,以统一苏区货币。故红军入川伊始,即着手印钞造币机构的筹建,并在1933年2月通过的《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工农银行,发行苏币,流通苏区金融。在此背景下,在鄂豫皖根据地时负责红军供给的郑义斋(曾任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行长),在决定入川建立根据地时,就已着手筹建印钞造币机构。1933年12月4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工农银行在四川通江县城成立,行长郑义斋。该行发行有四种铜币券(贰串、叁串、伍串、拾串),一种壹元银币券。铜币券中伍串的图案比较特殊,为红星和齿轮,其余贰串、叁串和拾串的图案均为五星、拳头;银币券上印有斯大林头像。中国革命历史上罕见的油布币再一次在革命根据地大规模流通起来。
(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叁串铜币券——《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卷11》)
川陕革命根据地虽然同样发行纸币,但布币发行量最大,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货币,其中以“叁串”最多。当时币值为叁拾串兑银元壹圆,基本保持稳定,“叁串”一张合银洋壹角,使用最方便。据考证,当时一张“叁串”布币,可购买鲜肉十市斤,可购买盐巴半市斤,可购买大米五十市斤,可购买土布十二市尺。
由于布币的币值稳定,便于携带,群众普遍愿意使用布币。布币投放渠道主要有三:群众把大量的粮食及各种物资卖给经济公社和贫农合作社,这样,工农银行就通过各个经济公社和贫农合作社把布币顺利的投放到市场;以金、银兑换布币的同时用布币开展兑换金银业务,又把一部份布币投放到了市场;用布币给战士发津贴,给工人发工资,从而促进了布币的更广泛流通。虽然川陕革命根据地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货币发行有着难以割裂的传承关系,但是川陕油布币在内容表现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其票面设计十分新颖,票面充实丰满,线条粗犷豪放,图画的版画风格很浓厚,充分展现了革命根据地的文化特色。此外,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也曾发行过油布币。其发行面额为壹角、贰角、伍角、壹圆4种,属兑换性质,规定每十角兑换大洋一块”,在边区可以进行交易购货。现存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油布币存世实物非常稀少。曾为红色财政金融工作做出过卓越贡献、并一直担任中国共产党财政金融工作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林伯渠曾收藏有贰角1张,壹角2张。1961年2月,林伯渠夫人朱明遵照林老临终前的嘱托,将其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
(陕甘省苏维埃银行壹圆银币券——《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卷11》)
因资料和实物稀少,目前仅能够推测其发行时间最早为1934年2月25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之后,停止发行使用的时间不早于1935年8月1日。油布币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根据地流通,它是革命金融工作者面对鄂豫皖、川陕、陕甘边几个革命根据地的特殊斗争环境作出的一项伟大发明。那种不怕困难,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参考资料:袁远福 巴家云主编;《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国钱币学会编:《中国钱币论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1985年09月第1版谭忠善主编:《中州钱币论文集》,河南省钱币学会,1986年10月第1版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编:《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蒲龙: 《川陕苏区钱币》德阳市钱币学会: 《中国历代反通货膨胀思想与策略研究》四川省广元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广元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