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通过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其常见手段有20种:
1.冒充QQ好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刷单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招聘网站、短信、QQ、微信等发布正规平台合作、工资日结等虚假信息,让受害人添加微信或者QQ,前几单快速返还佣金获取信任,之后以“卡单、多任务”等理由,让受害人加大投资,直到受害人发现被骗。
3.网络交友诱导参与投资
赌博诈骗“杀猪盘”
犯罪分子通过抖音、陌陌、探探、依对、世纪佳缘、珍爱网等网络交友平台寻找诈骗对象,将自己包装成“高富帅、白富美”等成功人士,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声称自己从事虚拟货币、股票、彩票等项目。先以小额利润骗取受害人信任,待受害人大量资金投入后,以各种理由拒绝返现。
4.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5.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6.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7.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8.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9.二维码诈骗
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10.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主动提出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11.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12.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13.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14.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15.注销校园贷和不良征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以受害者有校园贷记录或者有不良征信,造成受害人恐慌后,诱导受害人在众多网贷平台贷款,并转入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16.网络游戏账户游戏充值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游戏平台发布免费送礼品、送福利等广告诈骗未成年人添加QQ、微信、声称必须要成年人微信辅助才能顺利领取,待受害人拿到父母手机后,然后通过恐吓、威胁等手段骗取受害人扫码转账、实施诈骗。
17.冒充老师交培训费诈骗
犯罪分子模仿老师进入学校家长群,以老师身份添加家长为好友,在群内或者私下发布知名大学培训班,与家长取得联系后,以时间紧、名额有限等理由要求家长抓紧汇款。
18.提供考题诈骗
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帐户,后发现被骗。
19.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20.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实施诈骗。
来源:“喀什网警巡查执法”微信公众号
来源: 古城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