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汇事件
“落地的猪肉,被脏毛巾擦拭后,直接装袋入库。”
工人穿着脏兮兮的工作服,在散发着恶臭的车间里,若无其事地操作着,连风淋系统都没有,更别提消毒流程了……
看着视频里这些让人作呕的画面,品牌哥手里的火腿肠瞬间不香了。
很难想象,上述这些令人“惊愕”的操作,竟是出自南昌双汇某生产车间内的一幕。
不少吃瓜群众表示,此次负面事件的发生,恐怕会成为双汇食品帝国衰落的开始。不过也有人认为,虽然双汇去年曾因“父子内斗”而元气大伤,但它毕竟在国内的肉制品加工领域一家独大,其地位不可能被撼动。
对此品牌哥表示,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双汇的事,倒是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曾红极一时的“肉类加工”品牌「雨润」。
它旗下的低温肉制品市场占有率,曾连续15年位列全国第一,鼎盛时期员工近13万,子公司更是遍布全国,多达300多家。
二、祝义财的传奇故事。
要聊雨润,就要先说祝义财。
他出生于1964年的安徽桐城,1989年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安徽交通厅旗下的海运公司,获得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
但不安现状的祝义财,却选择辞职创业,拿着积蓄,做起了水产品生意,一年的时间,就赚了第一桶金。
1991年,他进军低温肉制品市场,在合肥成立华润肉食品厂,第二年迁至南京更名为“雨润”。
1996年祝义财以500万元的价格,并购重组了总资产超过7000万的南京罐头厂,成为了全国首个收购国企的私企老板,到2003年,雨润已并购了20家国有企业。
2001年,祝义财首次入选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位列第53位,而到了2004年,他的排名又上升到了第41位,且以2.3亿美元的身价,成为江苏首富。
祝义财的创业故事,也就此成为了中国商界的一段佳话。
三、雨润的巅峰与衰落
不得不说,祝义财在商业方面,确实有自己独到的眼光。
随着改革开放逐见成效,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而火腿肠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大家对「优质蛋白」的需求。
自1987年,河南肉联厂首次推出“春都”火腿肠起,这种“味美营养”、“食用方便”的全新肉制食品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彼时,华夏大地也因此上演了一系列“火腿肠之争”,其内卷的惨烈程度不亚于今天。
为了避开当时市场上的强敌,雨润没有选择与双汇、春都等品牌正面硬刚,而是以“超市渠道”为主,主打低温肉制品。
最终,双汇通过惨烈的价格战,赢得了“火腿肠”之争,而雨润也凭借着差异化竞争,占据了“低温肉制品”市场的大片河山,两者互不相犯。
不过,随着「巴氏杀菌」等保鲜技术的不断成熟,低温及冷鲜肉制品,在健康及营养全面性方面的优势开始显现,而以火腿肠为代表的高温肉制品,却因为添加剂过多、营养单一、含肉量下降导致口感不佳等缺点,逐渐失去了市场活力。
雨润也正是从此时开始,迅速爆发。
2005 年,雨润食品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1年,雨润员工突破10万人,销售收入为680多亿,集团总资产更是达到了358亿人民币;
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人民币,成为了肉食品加工行业的第一名,其4845万头的生猪年宰杀量,更是位居世界之首。
雨润的盛世,就此到来。
三、雨润由盛转衰及原因。
不过,和许多快速暴富的企业一样,赚钱赚红了眼的雨润,很快就在一系列的多元化扩张中,栽了跟头。
从营收千万,到入不敷出,它只用了短短几年。
时至今日,雨润已彻底沦为了一家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边缘企业。
那么,我们就来聊一聊,千亿帝国又为何一步步走向了衰落?
首先,是战略规划存在问题。
雨润从2002年起,就进军了房地产行业,他们先是收购了南京河西地产。
后又注资重组了“南京中央商场”,并在各地大兴土木。
起初,雨润打着工业用地的幌子,拿地之后以最低成本转成住宅用地,但由于政府所批的工业用地,往往地处偏远地区,这也使得雨润的许多住宅项目,卖得并不好。
而聪明的祝义财故技重施,选择差异化重点投资“商业地产”及农业项目开发,旗下商业地产的数量一度在2012年达到了23个之多。
但这一次奇迹并没有出现。
纵观地产市场,几乎所有的龙头企业,都是先靠着住宅项目发家致富后才转型商业,而商业地产投资大,回报期长的特点,注定是祝义财“食品业务”所不能支持的。
所以,其地产投资注定难以成功。
此外,雨润还涉足了保险、旅游、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但都因“学艺不精”而最终夭折。
为了扶持这些业务,雨润曾发起过名为“三三三战略”的扩张行动,试图通过扩大当时盈利能力还不错的“肉食”业务规模,来拉动其他产业。
可这样“拔苗助长”的行为,却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多元化”的野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无法消化,大量的融资和借贷让雨润的负债迅速攀升,业务收入太过单一,使其在遭遇“生猪养殖行业萧条”时,债务问题迅速暴发。
生猪屠宰和加工,一直都是雨润收入的重要来源。
自2011年末起,生猪养殖业开始出现危机,雨润上游屠宰、下游深加工的业务都大幅萎缩,营业收入降低近40%。
另一方面由于雨润盲目扩张,使得生猪屠宰的产能严重过剩,其利用率从之前的30%下降至17.5%。
这也直接导致雨润食品的盈利能力大幅减弱,净利率从2010年的12.7%,下滑至2012年的-2.3%,净利润变为负值。
而为了继续扶持其他产业,雨润只能选择大规模地贷款和融资。
但几年过去,主业依然亏损,副业也仍未盈利,大规模融资债券和中期票据的到期,给雨润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于是,没钱还债的雨润,又向银行贷款,以解燃眉之急,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明显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说到底,资本逐利的特性使得雨润,想要抓住市场红利,拓展更多领域。
但多元化发展要想成功的前提是,企业本身的主营业务要有稳定强劲的盈利能力,并且,主业与副业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要有能够迁移的共通性才行。
这就好比,一个卖猪肉的门外汉,怎么可能短期内就造好房子呢?
双汇的成功,并非只因为他们专注于“食品行业”,而雨润的失败,也并非完全归咎于他们的扩张。
扩张与转型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走的路,但问题在于雨润自始至终都以“金钱”为导向,从来没有对自身或者商业环境的变化,有过正确的评估。
最终缺乏远见的雨润,为自己的急功近利,付出了代价。
其次,是品牌塑造不成功。
提到双汇,我们会想到火腿肠;提到康师傅,我们会想到方便面;
但提到雨润呢?好像……
我们常说,品牌如人。
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了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认知高低,进而会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显然在这方面,雨润做得并不理想。
雨润早期一直主打低温肉制品,并通过“超市”销售,后期则由下游「深加工企业」及「特定销售公司」对外完成,其渠道相对闭塞,且主要为连锁酒店、餐饮等行业供给,这也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很少直接面向大众。
反观双汇所主攻的火腿肠,则作为一种餐前餐后的休闲食品,铺满了超市、小卖部、烧烤摊等渠道。
无论男女老幼都知道它的存在,特别是80、90后一代,更是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而雨润的冷鲜肉产品,除了经常做饭的厨房人士,一般人大多接触甚少,虽然雨润也有火腿肠等产品,但毕竟份额少,影响力太过微弱。
因此,雨润低温肉制品的产品属性及销售渠道的局限,注定了雨润很难建立起类似双汇那样的大众影响力。
而雨润多元化扩张的策略,使它的名字几乎出现在了所有挣钱的行业里,什么都干,但又不出彩。
这多少让消费者感到疑惑,不知道“雨润”究竟是家什么性质的企业,其品牌定位非常模糊。
此外,过多的负面新闻,也影响了雨润品牌形象的塑造。
2011年5月,雨润被曝“使用过期肉为原料制作火腿肠”而上了热搜,尽管事后官方出面澄清,但还是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014年,雨润生产的肉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致病性“李斯特杆菌”,公司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股价也因此大跌。
2015年,雨润子公司「江苏地华实业」又上演了一出“因无力还债,而用火腿肠冲抵的闹剧,随后雨润内部还爆发了一系列的“贪腐”丑闻,使其信誉和口碑急转直下。
最后,雨润的衰落,也跟祝义财个人的局限性相关。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祝义财身上的确拥有中国初代企业家,敢闯敢拼的优点,但小聪明并非大智慧。
为了更好的掌控公司,祝义财坚持在雨润实行一股独大的「传统民企模式」。
就拿雨润集团的股权结构来说,在重组前,祝义财掌握了93.14%的股份,而剩下的部分也牢牢掌握在了妻子吴学琴手中。
高度集中的股权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当祝义财出现决策失误时,雨润内部很难形成有效的干预力量,加之公司没有现代化的商业管理团队,风险预警及规避机制极为欠缺。
在人事筛选方面,祝义财也是任人唯亲,其弟弟「祝义亮」为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总裁,而女儿「祝媛」也是公司的首席执行董事,其子「祝珺」更是掌控着中央商场。
这种落后的家族化经营模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大忌。
更糟的是,这还滋生了一系列的内部“腐败”,作为企业掌舵人的「祝义财」竟然在原则问题上率先翻了车。
2015年3月,祝义财因涉嫌“行贿”、“财务违规”等问题,而遭到了检察机关的居家监视,随后被捕入狱。
直到2019年才出狱,重回雨润。
回归后的祝义财,低调不少,他对雨润旗下臃肿的产业进行抛售以减轻负担,并重新着力于“猪肉制品”行业。
在他的努力下,情况终于有了好转。
去年,雨润食品的营收额为84.4亿港币,归母净利润也达到30.6亿港币,实现了转亏为盈。
但由于之前的负债实在太多,对于整个雨润集团来说,如今的努力也只是杯水车薪。
于是,在江苏省及南京市政府的牵头下,雨润开始了一系列的重组计划。
截至今年1月,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重整投资方案》,已获得债权人集体的表决通过,其重组方案囊括了雨润控股等78家公司及南京雨润等44家上市公司,涉及债务金额高达800亿元。
至此,雨润破产重组的闹剧落下帷幕。
四、结语
说到这,品牌哥感慨万千。
纵使我们可以事后诸葛亮,挑出“雨润之死”的诸多原因,但也无法磨灭雨润在中国商业史上所留下的辉煌印记。
而在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众多品牌故事里,更是不乏这样典型的企业。
他们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创造了许多商业奇迹,激励过无数创业者,并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带来过无数的经典产品,陪伴我们走过了青春岁月。
但商场如战场,往往就是这样的残酷,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常青树,雨润的兴衰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着时代的必然性,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由市场里,永恒的真理。
最后,品牌哥衷心地希望,历经劫难的雨润,能够在未来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