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ABNData。
ESG定义及发展历程
01 ESG理念及发展
1.1 什么是ESG?
传统的企业评估,一般从公司最直观的财务数据情况进行考察,包括经营范围、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现金流、利润率等等。而ESG与之相反,作为非财务绩效的评价工具、投资策略和价值观念,它考察的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项指标,其投资原则更看重企业行动类的“因”,而非业绩类的“果”。它的诞生是为了鼓励企业利用非财务的种种成就去影响社会和挑战自身,在三大责任领域中,获得更高和更长期的投资和资产管理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它也在帮助投资者识别在提供回报时产生正面社会或环境效益的公司。
虽然资本市场对ESG推动实体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逐渐认可,但实际情况是,ESG理念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以及商业模式所涉及的参考要素并未统一,根据全球主流评级机构MSCI明晟指数的指标层级,一般理念涵盖的内容如下:
1.2 ESG投资的前世今生-以责任为导向
ESG的理念起源于最早期的伦理投资,投资者基于宗教和道德信仰对公司进行筛选,并有选择地避开如烟草、军火、博彩等与教义相违背的行业或企业。20世纪60年代,反战抗议、人权运动、环保运动、反种族运动开始兴起,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投资者开始通过“责任投资”的概念和运动来表达自身的理念坚持和价值观。1971年,世界上首支责任基金(Pax World Funds)在美国诞生,由于这支基金拒绝投资通过越南战争获利的公司,并强调劳工权益问题,为当时反对战争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
20 世纪 90 年代,社会责任投资开始从道德伦理层面转向投资策略层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地球峰会上成立了金融倡议,希望金融机构能把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纳入决策过程,发挥金融投资的力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千禧年初期,ESG投资概念逐渐形成。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了报告《Who Cares Wins》,该报告讨论了如何在投融资活动中融入ESG因素以及为公司运营中如何融入ESG因素给出了指引。2006年,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 PRI)发布,对ESG概念发展和领域设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年,高盛集团发布ESG研究报告,将“环境、社会、治理”概念整合到一起,标志ESG概念正式形成。此后,国际组织、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不断深化ESG概念,并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ESG理念;与此同时,国际投资机构陆续推出ESG投资产品,ESG理念与产品不断完善与丰富。
当前全球ESG评级机构超过600家,包括评级公司和非盈利组织,其中国际市场上已形成较为成熟和认可较高的ESG评级体系就有MSCI(明晟指数)、彭博、汤森路透、富时罗素、道琼斯、恒生等。从2006年责任投资原则组织发布的《责任投资原则》开始,ESG信息披露标准已趋于成熟,但全球仍未形成统一标准,而这也影响着后续评估和投资策略的制定。
1.3 全球监管政策追踪-从“半强制性”到“不遵守就解释”
在ESG理念不断深化的数十年过程中,即使评级标准尚未得到完全的统一,但海内外法规政策对呈现信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截至目前为止,根据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SSE)倡议,全球110家证券交易所中已有60家发布ESG报告指南,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年度披露。从披明确露义务到正式纳入政策法规范畴再到提前至与年报同步刊发,框架的制定为后续企业信息定量化提供了参考标准。
/ 美国:
2016年——美国劳工部发布《解释公告 IB2016-01》;
2018年——发布《实操辅助公告 No.2018-1》,要求资产管理者披露ESG信息;
2019年——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发布《ESG 报告指南 2.0》,为所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和发行人提供编制 ESG 报告的详细指引;
2020年——美国证券交易 委员会(SEC)通过对“法规 S-K”的修正案,根据修正案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披露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ESG信息,涉及人力资源、重大环境诉讼和风险信息等。
/ 欧盟:
2014年——欧盟颁布《非财务报告指令》,首次将ESG纳入政策法规范畴。根据指令,员工人数超过 500人的上市公司、银行等大型公共利益公司应披露ESG相关信息,披露内容包括环境问题、社会事务和员工待遇、尊重人权、反贪污贿赂和公司董事会的多元化;
2017年——欧盟修订《股东权利指令》,明确要求资管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对外披露有关被投资公司股东参与的政策,或就选择不予披露进行解释,并且每年还必须披露该股东参与政策的实 施信息,尤其是重要投票情况等。
/ 中国香港:
2012年——港交所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作为上市公司的自愿性披露建议,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社会责任内容。这一指引列入港交所《上市规则》附录中,于2013 年1月1日生效;
2014年——香港政府新修订《公司条例》生效,要求所有香港注册成立公司(如无豁免) 在年度董事报告的业务审视部分中加入探讨公司环境政策及表现、公司与其员工、客户及供应商 的重要关系等内容;
2015年——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和《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将部分披露建议项目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
2019 年——港交所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社会及管制报告指引》和《上市规则》,新指引进一步增加了 ESG 关键绩效指标,扩大了强制披露和“不披露就解释”的范围;
2021年底——港交所再次修订指引,要求《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必须提前至与年报同步刊发。
目前在亚太地区,香港交易所和新加坡交易所都遵循“不遵守即解释”规定,相当于强制性披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两千多家企业当中,披露报告的比例超过了95%。而在A股,最早是深交所在2006年鼓励上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当时没有列详细的类目和KPI披露要求。从2006年到2018年,上交所和深交所逐渐地推出更新版本。到2018年,上交所出台《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对ESG量化要求已向香港联交所的版本靠近。
据2021年12月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的信息,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三种形式的2020年ESG报告,即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报告、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以及可持续发展(SD)报告。
同时,国内的监管机构,包括交易所、证监会等顶层设计机构还会特别考量行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以及最重要的本国国情,比如近两年的防疫抗疫、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
02 投资者关注程度及原因
截止2022年5月,全球已有4962家机构机构签署了负责任投资原则,其中美国有1022家、英国有834、中国有101家。在政策推动和理念普及的背景下,我国ESG蓬勃发展,已从2020年的50家增至2021年的83家,同比增长66%。其中涵盖4家资产所有者、17 家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及62家资产管理机构。
截至2021年底,国内有116只ESG相关主题的公募基金,其资产规模共计1371.67亿元,较2020年底同比增长74.2%。而披露ESG相关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1147家,系2009年披露ESG报告371家的三倍有余。虽然数量有显著提升,但纵观现有A股披露的ESG报告质量却整体并不理想,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ESG报告仍具有规范性差、广告宣传成分高等特点,ESG信息披露整体水平并不高。
03 ESG的应用及实践程度
中国商业地产的宏观环境中,房地产、旅游企业、酒店企业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它们也是ESG投资的覆盖对象。从以下三大企业在ESG的应用案例中,可以看出ESG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如隐形的财务影响、正面的社会认可和可持续发展力等。
3.1 房企系代表-华润置地
华润置地作为房企系ESG工作的领头者,从2014年开始编制独立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ESG相关指标;2016年成立了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2019年在董事会层面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公司总裁担任委员会主席,负责监察公司社会责任的愿景和策略实施情况;2020年,编制《ESG管理手册》,建立和完善ESG管理架构和工作流程,明确ESG信息的指标及释义、汇报及审核、考核与评价,填补了房地产行业ESG信息量化统计的标准空白。2021年,华润置地围绕住宅、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四个业态,启动新建及在营改造共9个项目做双碳试点,开展双碳研究。
2022年,华润置地已先后与农银香港、瑞穗银行(香港)及工银亚洲累计签署并提取了32亿元港币ESG贷款。多笔ESG贷款的发放体现了金融机构对华润置地ESG工作的认可,有效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
3.2 旅企系代表-复星旅文
复星旅文在港交所上市后披露ESG报告已有四年,而旗下的度假村集团Club Med更是自2007年起每年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复星旅文综合旅游度假目的地三亚亚特兰蒂斯获得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签发的碳中和证书,并成为海南省旅游业企业中首家获得碳中和证书的酒店,同时旗下的大部分酒店及度假村也已获得一系列可持续旅游或绿色建筑认证。
根据2021年披露的ESG报告,复星旅文成为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的成分股之一,在2500多家港交所上市企业中跻身前88位,亦荣获MSCI ESG「AA」评级。
3.3 酒店系代表-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集团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已有十年,与大幅增长的酒店及物业投资组合一样,该企业在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上也发挥出了更积极主动的领导作用。自2018年以来,香格里拉使用独立的综合反馈评估工具TrustYou对动态评估宾客满意度进行监测,并在每一份报告中披露历年的满意度比例。此外,集团会收集有关宾客总体住宿体验的资料,再将其整合至每间酒店的TrustYou CompIndex得分中。
根据2020年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香格里拉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及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亚太指数。除参加年度CDP气候变化及水安全调查外,同时亦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
上市酒店企业ESG实践解读
01 上市酒店企业ESG披露情况
为了解酒店行业上市公司ESG披露情况,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针对25家酒店企业,按照企业属性进行分类,对其披露的ESG报告展开深入研究。
1.1 披露形式-海外整体水平远超本土
外资企业和港资企业为响应所属股票交易所要求,披露报告的整体水平在2020-2021年间达到新高,结构完整性和内容的完善性相较2016-2017年初期阶段有显著提升。本土企业因为市场监管建设起步较晚,九成企业在2021年才开始在年报中披露相关信息。
披露形式上,独立ESG报告的形式更受上市酒店公司的青睐,有64%的公司选择独立披露,并且从篇幅、细分内容以及历年数据对比上均有所增加。
披露内容上,45%的酒店上市公司会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三大议题外额外披露“客户体验”“加盟商管理”等细分议题,紧密贴合行业特性以及披露时间段内的运营特点。根据重要性对相关投资方和利益方展现了年度绩效、服务管理、战略部署、活动概况、长期目标进展等具体内容。
1.2 报告准则-参考选择趋向多元化
监测的上市酒店企业中,除了遵循各大证券交易所公布的《ESG指引》外,参考其他权威组织准则的比例出现显著增加,56%的上市酒店公司参考了其他报告准则,其中GRI标准的采纳率达到93%。
ABN解读:
外资和港资的上市酒店企业在报告准则的选择上趋于多元化,拥有超过1000家酒店的企业有2/3会参考三类及以上的ESG指引。基于企业规模、酒店版图分布以及公司经营所在地的要求,参考的相关报告标准更偏向于具有国际互任的性质,以符合跨国企业的经营特性和各国国情。
1.3 环境议题-碳中和成主要KPI
监测的上市酒店企业中,国内外公司对碳中和趋势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有91%的企业对碳排放议题作出响应。随着各ESG政策在环境新规上的修订,所有企业均在报告中提及为遵守法律法规所做的行动及措施,但在环境数据披露水平方面仍需加强,仍存在部分数据未披露且未解释的情况。
此外,有24%的酒店企业已经开始参考TCFD(气候相关财务揭露工作小组)制定的详细建议及内容,识别及应对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气候相关风险,以满足交易所新的ESG指引披露要求。
ABN解读:
在环境目标的制定上,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存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区别。外资酒店企业从2011年至2021年的10年披露过程中,已从方向性目标逐步转为清晰、可控、可达的目标,其中还分解出了中期、远期的具体过程以及理论依据。由于本土酒店企业从近两年才开始披露ESG内容,其节能减排的目标更侧重于解释定义、维度和来源。
1.4 社会责任议题-敏感指标缺乏披露,具体方案设计不足
监测的上市酒店企业中,91%的企业在雇佣议题上公布了年度统计数据。
ESG实践中的产品责任对应酒店企业的门店满意度管理,该议题由于涵盖住客在体验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入住安全、食品安全、隐私安全等问题,89%的上市酒店企业在好坏评率披露方面较为充分。
在与社会紧密挂钩的社区建设方面,仅有48%的酒店企业参与了其运营所处社区的投资建设,缺乏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在金额、时间方面的披露也较为单一。
ABN解读:
由于监管政策不同,在员工流失比例、晋升比例、工伤比例、多元化工作环境、反歧视制度等细分议题上,酒店企业会基于所处政治环境进行有选择地披露。自香港联交所对ESG的指引从“建议披露”上升至“不遵守就解释”,港资企业在2020年至2021年间对可能会影响公司舆情的敏感指标也进行了披露。相反的是,本土酒店企业在数据维度的全面性上存在明显问题,对离职率、工伤率、工作年限等敏感指标并未进行统计。
另外,虽然本土酒店企业对社区教育、扶贫减贫、防疫抗疫等贡献范围上紧密贴合我国国情,但从社区投资的定量数据上来看,活动设计、活动统计的缺乏说明了其在ESG管理能力上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1.5 公司治理议题-外企ESG决策技能较成熟化
监测的上市酒店企业中,69%酒店企业的董事会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展开监管,对ESG策略、汇报和管理决策有承担全部责任的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酒店市场高度连锁化的特性,64%的上市酒店企业会额外增设有关加盟商管理的ESG投资。如本土企业会依据我国的《加盟商近距离保护政策》进行门店的统筹和分布,以同等标准要求旗下的直营店和加盟店,为加盟商提供投资、运营、管理等培训课程,加码加盟商帮扶政策等等。
ABN解读:
在战略制定和ESG目标的关注度上,本土酒店企业董事会或缺乏对相关规定的认识以及作出ESG合适决策的技能,与海外酒店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本土企业缺乏独立ESG委员会的建设,在工作下达上或存在实际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02 酒店企业ESG实践案例
2.1 外资企业 | 温德姆酒店集团-全面建设DEI企业文化
在调研期内,温德姆酒店集团公布了最新的《2022年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作为全球性的酒店品牌特许经营商,温德姆在全球六大洲逾9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8,900家酒店。
庞大的商业版图使得温德姆集团在ESG投资更着重于建设多元化、平等与包容性(DEI)的企业文化,而集团获得的成绩也印证了报告中的承诺:被《DiversityInc》杂志列为“2022年多元化实践领先公司”、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22年最具多元化雇主”之一,并且连续第四年获人权运动基金会“企业平等指数”满分,该指数衡量了企业在LGBTQ平等方面的表现。
另外,“女性拥有房间”计划作为温德姆酒店集团DEI承诺的延伸,号召和赋权女性企业家进入男性主导的酒店业。报告中披露了该计划实施后的相关成绩,如促成了集团与女性开发商共同签订的美国科罗拉多州、特拉华州、德克萨斯州、弗吉尼亚州、俄克拉荷马州和佛罗里达州的新酒店开发合同。
同时,集团在环保项目、政策和绩效方面也发挥着领导作用。如在定量目标的披露上,集团承诺将在2025年前使《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范围1和范围2的绝对碳排放量与2019年基线相比减少15%,并在集团总部和北美办事处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2.2 港资企业 | 美高梅中国-公司治理架构牢固,澳门社会影响获国际认可
根据美高梅中国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2020》,报告期内共获得29项人力资源荣誉,包括美国人才发展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2020最佳卓越学习组织奖”,以及成为澳门首间荣获“2020亚太旅游协会金奖”中“人力资源发展大奖”的综合度假村及酒店营运商。目前,美高梅中国旗下共有2间度假村,约合2000间客房。
美高梅中国在ESG投资中对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管治持续加强,董事会按照相关ESG目标时刻检讨进度,如澳门美高梅在2020年成功达到在2013年立下的20%节能目标,更远超7个百分点;而美狮美高梅自2018年开业以来亦已达到14%的节能。同时,董事会透过定立进取的短期及长期目标,引领净零碳经济的转型,全力支持国家实现2030年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美高梅中国设立的目标包括:澳门美高梅和美狮美高梅于2025年底实现较2019年减排13%之标准化节能目标。
另外,美高梅中国的决策层在作出每项ESG相关决策前充分考虑多方利益相关者。企业在2020年委托独立顾问进行持份者参与及重要性评估,以重新检视可持续发展重要议题的优先次序。其中调整问卷超过780份,涉及委员会成员、雇员、投资者、供应商及承包商、社区伙伴、行业协会、客人、顾客及租户多方群体,并在报告中对调查者的反馈进行回应。
负责任博彩这一议题在美高梅中国ESG重要性矩阵中处于高位。考虑到不同于传统酒店的经营范围以及作为娱乐场博彩度假酒店发展商、拥有者和运营商的身份,美高梅中国积极推广并严格遵守政府有关负责任博彩的法规。企业已成立负责任博彩委员会及负责任博彩专责团队,以应对潜在的博彩相关问题。ESG委员会与内部及外部人士合作,制定了及实施一系列负责任博彩措施,以协助宾客作出谨慎决定。
2.3 本土企业 | 锦江酒店-防疫抗疫彰显国企担当
根据锦江酒店披露的《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期内获得财联社的“最佳公司治理案例奖”、新浪财经的“2020中国企业ESG‘金责奖’——最佳公司治理(G)责任奖”等荣誉。
在公司治理方面,锦江酒店相较于海外企业更着重于加强领导层级的党建廉政建设,公司党委围绕抓班子建设、抓主题教育、抓中心工作、抓廉政建设、抓组织建设开展党建工作。这一议题对应国际ESG标准中的反贪腐管理,同时也对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形成责任分解以及管党治党的责任层层传导。
在强化党员引领的作用下,锦江酒店的ESG社会责任投资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旅游酒店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服务保障。根据报告的披露数据,全国范围内累计被征用锦江酒店1066家,共计客房14万间。同时企业领导层走访酒店板块和餐饮板块企业,深入了解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实际影响,落实保障职工防护工作,以实际行动把保障工作落实落细。
上市酒店企业ESG投资趋势与展望
由于ESG议题与中国现阶段的“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在借鉴国际评级机构成熟经验基础上,建立符合本土国情且与国际主要评价体系广泛趋同的ESG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01 ESG中国市场潜力预测
随着2018年A股正式被纳入MCSI市场指数和MCSI全球指数,国内各大监管机构和上市企业正式走向了ESG的摸索和研究之路,同时中国政府也陆续发布了多个与ESG相关的政策和指南,其中不乏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身影。
国内金融市场对ESG的关注度也在极速升温。以理财产品为例,2021年国内发行了95只名称中含有“ESG”的银行理财产品,现已形成了6大序列、13个策略的ESG理财产品布局,发行ESG系列理财产品超过40只,规模超过2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国内首单酒店资产碳中和类REITs在该年12月设立,项目名为“中国绿发-中金公司-上海鲁能JW万豪侯爵酒店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
虽然中国ESG投资在2021年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但从资产规模、参与主体和参与数量等维度来看,中国ESG投资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如签署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的机构仅占全球总数的2%。可以预计,ESG投资和ESG实践将顺应国内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有望迎来历史机遇期。
02 ESG酒店投资的挑战与建议
2.1 理清ESG与绩效关系,调整估值和盈利预期
以社会责任投资为导向的ESG战略通常需要投入资金、技术、人力等额外成本,尤其是环保投资相关的水资源处理设备升级、绿色酒店建造和生态酒店认证,社会责任投资相关的公益慈善、共建社区等。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的大量投资难以为企业带来额外的现金流,股东权益易受到负面影响。但随着ESG不断加强的监管政策以及合规成本,ESG表现不佳的公司会在未来较长的预期内面临舆情危机、住客投诉、安全赔付以及污染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公司股东和管理层需清晰地意识到ESG投资所呈现的财务绩效为U型曲线,即前期投入会带入后续更高的投资回报。
由于传统企业估值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在ESG细分议题中做到逐一量化,需要酒店企业重新对成本途径、收益途径、市场途径做相关的估值调整,并且根据行业特性、商业模式、竞争优势识别对应ESG投资的关键因子。如上述提到收益类的现金流、折现率和预测期,还有市场类的绿色酒店竞争群、绿色酒店市占率、有负责任消费理念的客群等。
另外,利用场景分析法对ESG投入进行不同程度的加权也是上市酒店企业可选用的估值工具。如亲子主题酒店的客群画像——注重有托管服务和亲子体验的年轻家长,那么ESG议题中的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就是该场景下的着重投资的一大因子。
2.2 ESG文化建设薄弱,管治架构有待搭建
ESG评级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于评价的是企业的管理状态,当下较好的绩效成果并不代表公司持续具备这样的管理能力,所以ESG评级体系更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对ESG关键议题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政策是否完善。从研究院监测的上市酒店企业来看,虽然多数公司建立了初级的ESG管治架构,但董事会和管理层仍缺乏对实际ESG风险的认知度和ESG治理工作的参与度,将认知更多、更充分地转变为行动,尚需时日。
从报告的披露情况来看,相较于外资和港资酒店企业,本土酒店缺少ESG风险文化建设和系统性的监管传导。以复星旅文在报告中提出的风险管治架构为例,里面就披露了责任主体、职责细况、监控机制、四道应对防线等信息。因此,该企业在报告期内未发生关于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任何重大危机事故。本土酒店企业在ESG初期发展上,可以借鉴华住集团与第三方咨询机构的合作模式,聘请有经验的人才对公司面向的各利益相关方开展调研,对内部相关成效进行自我检视,鉴别与判定酒店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性议题。
2.3 环境风险识别成必要课题,科学的碳中和策略是未来焦点
多数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侧重于事中和事后的风险控制,但对前期的防控意识较为薄弱。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现,以休闲度假为卖点之一的酒店企业更加深切感受到气候变化给门店运营和发展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因此,上市酒店公司需加大ESG环境议题中风险识别,对自身的碳排放水平进行衡量,建立面向未来的碳目标,为实现“碳中和”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助力。与此同时,初次步入ESG赛道的本土酒店企业可以依靠权威机构的碳排放数据追踪系统,为企业碳排放提供更有价值的见解。
2.4 社会责任形式大于内容,具体实践仍需多元探索
在中国市场上,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企业集体捐款浪潮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萌芽阶段,那么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则将企业推向了更成熟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央对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共同富裕有着极为深化的改革方针和指导意见。在新发展的格局下,酒店企业作为社会环境中一大重要产业,其与之衔接的上下游产业链都将与民生、福祉、道德与社会责任息息相关。
在监测的上市酒店企业中,有65%的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其公益活动的推广和投入,但以捐款捐物为主的占到了八成。但好在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通过产业合作模式、稳定相关合作方和旗下品牌、管理技能培训等模式,激活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如锦江酒店集团在《报告》中提到:旗下品牌门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隔离酒店的身份表达对疫情的关注;推出金融支持措施,帮助下游的加盟商和供应商渡过难关。
酒店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需要摆脱短期性质的公益慈善等形式,从利益相关方的长期回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改革的角度出发,找到适合自身运营模式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作出更具体、更多元化、更可持续化的实践。
2.5 加大披露职场环境投入数据,重视员工长期发展
酒店企业作为生产服务产品的供应方,离不开顾客,更离不来为顾客提供品质服务的员工。相较于外资和港资酒店企业,本土酒店企业在职场管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次调研的ESG报告中,97%的本土酒店企业侧重于披露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和各类培训班,强调积极向上、和谐的劳动氛围,在福利投入金额、培训时长、性别占比、年龄占比、地区占比、雇佣类型占比、职级类型占比等维度上缺少明确的数据披露。而外资和港资的酒店企业之所以能屡获“最佳职场”相关的殊荣,是因为其ESG体系的建设是从影响职场环境建设的底层问题出发,如工伤和离职数据的披露以及反歧视、反性骚扰的制度优化。另外,在薪酬激励层面,部分企业披露了除绩效奖金、专项激励以外的额外股权激励,并细化至奖励人数和奖励金额。在走向国际化运营的道路上,本土酒店企业还需加大ESG投资中的职场环境建设,对相关工作进行更深入的开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