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经资讯 >

东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东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2023-04-24 09:29:16 财经资讯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同时,报告还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动绿色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

为了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践行“双碳”, 今年2月17日,“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算力被誉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与双碳政策的绿色发展相伴相生。

专访|王坚:发力云计算,让“东数”真正实现“西算”

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受访者供图

算力被誉为新的生产力,数字时代正在召唤一张高效率的“算力网”。

“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已经启动8个多月,致力于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从而打通“数”动脉,织就全国算力一张网。根据规划蓝图,这样既缓解了东部能源紧张的问题,也为西部开辟一条发展新路,同时实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目标。

“东数西算”需要哪些技术突破,如何兼顾算力提升与节能减排,以及加码布局数据中心,怎样避免无序竞争?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实现“东数西算”战略应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让东部的数据真正做到“西算”。

谈及避免一哄而上布局数据中心,王坚称,不要为了建设数据中心而建设。许多地方把数据中心建成了房地产一样的项目,一些数据中心实际业务就是“出租”。“东数西算”战略下要让整个数据中心成为云计算时代的一台计算机,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

“东数”实现“西算”需要技术突破

新京报贝壳财经:怎样才算实现了“东数西算”?

王坚:西电东送和东数西算都是我国东西部不平衡的体现,我国西部能源多,东部数据多。邬贺铨院士曾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表示,需要实时性计算的“热数据”主要在东部,西部主要定位在处理一些不需要实时性计算的“冷数据”和一些本地热数据,因此“东数西算”实际上是“东数西存”。

由邬院士的话我们可以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现在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东数西算”?我认为,能源分布是地球46亿年形成的结果,我们无法改变,但数据不一定。要真正做到“东数西算”,需要非常大的技术突破。

目前“东数西算”的逻辑是把东部数据传到西部去算,但由于实时性计算(注:传输过程产生一定程度延迟会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的存在,我们只是把数据存在西部,因为那里成本比较低,但储存的只能是不常用的冷数据。

要真正做到“东数西算”,东部的数据就该出现在西部,传统IT技术可能做不到这一点,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也就是说,许多东部“热数据”无法搬去西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搬出去的能力。

我认为把云计算做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目前,使用云计算技术,在几千公里外也可以进行管理,真正的云计算让东部和西部的差别变得相对不重要。

云计算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把延迟控制在一个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举例来说,东部的一个用户在淘宝上买东西,传统来讲数据会记录在东部,但使用飞天平台的云计算系统,服务就可以在西部提供,这样数据才会留在西部,否则“东数西算”就只能是“东数西存”。

部分数据中心房地产项目,不要为了建设而建设

新京报贝壳财经:各行各业和每个用户对算力需求多种多样,存在明显差异。如何才能让算力使用起来更简单、更容易、更方便?

王坚:在过去,计算机的出现满足了个人对计算的需求,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更方便。而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个人对计算量的需求远远超过了一台个人计算机所能够提供的量,此时可能需要10台、100台甚至1万台计算机,计算的需求才能被满足,算力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但是,实现这样的算力,只是简单地把一台台个人计算机相加是不行的,想用100台机器完成一件事,就必须在这100台机器里倒腾数据,使用上怎么可能简单方便?此时,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使用云计算的方式让100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成为一台超级计算机。对用户来讲,这100台计算机可以像一台计算机一样,可以使用其中的1%,也可以100%使用。

要知道,电力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用电被规模化了,只是摩擦产生的静电无法产生“电力”这个概念。算力也一样,我认为达不到规模效益的所谓“云计算”,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而如何让算力使用起来更简单、更容易、更方便,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把云计算用好。当然,全世界顶尖的云计算企业只有几家,大家对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理解不同或许正是原因之一。

新京报贝壳财经:各地加码布局数据中心,应该如何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避免一哄而上?

王坚:数据中心中最基本的单元是机架,工信部在今年7月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披露,目前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约2000万台。不过,目前这些机架有一半是空的,背后原因值得深思,其中技术也是关键因素。

当前,许多人对云计算的理解是建设一个数据中心,再把服务器放到数据中心,更多的则是把数据中心空间租给不同的人,就称之为云计算。事实上,这种简单的主机托管,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既需要专门的软件架构,也需要把计算作为一种服务去满足用户需求。

许多地方把数据中心建设成了房地产一样的项目,一些数据中心实际业务就是“出租”,把数据中心的空间分给不同客户。如果实现“东数西算”战略,数据中心要完成的一次技术革命就是将其中成千上万台机器当做一台计算机来用,即让整个数据中心成为云计算时代的一台计算机,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云计算,这需要技术能力。

如果把数据中心当做房地产来建设,再规划也是没用的。所以从最开始需要加强技术方面战略规划,不要为了建设数据中心而去建设。

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极大降低碳排放量

新京报贝壳财经:算力的提升要消耗大量能源,如何兼顾节能减排?

王坚:我在算力对双碳贡献上观点一向“偏执”。算力的真正作用是提高整个社会效率。我此前也说过,数字化时代的1度电要产生电气化时代10度电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本来要消耗掉10度电做成的事情,因为算力介入可能只消耗掉了1度电。智能化一定要归到这个最终极的目标,不能降低资源消耗的智能化都是没有诚意的,这就是算力跟电力之间的根本关系。

回看20世纪的碳排放曲线,我们可以看到碳排放增加也是因为传统技术进步。具体来说,目前许多技术虽然可以在局部上减少碳排放,但如果技术进步同时使得资源消耗的能力大大增加,总体上还是增加了碳排放。从这一点来说,如果没有数字化,碳排放量可能还会更高,数字化的终极目标是极大降低碳排放量,这是全面实现碳中和的基础。

过去讲节能,是指在资源消耗绝对值增加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量。但只要绝对值增加了,碳排放量的相对降低也变得无足轻重。我认为,达成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技术路径就是数字化,城市大脑就是这个逻辑,这一实践告诉我们,城市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资源来支持。城市大脑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如果这是一个通过算力驱动的城市,可能只需要原来10%的资源就能让城市运行下去,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降低碳排放量的绝对值。

在个人平均生活用电量上,美国远远超过中国,中国老百姓的生活用电量大概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用有限能源让我们的老百姓达到与美国一样的生活水准,是数字化的基本目标。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我相信在这一点上我们能走在国际前列。

云计算为我国芯片发展创造空间

新京报贝壳财经:算力时代到来,将为中国底层科技发展带来哪些机遇?云计算技术研发能否破解CPU等“卡脖子”难题?

王坚:涉及CPU等“卡脖子”问题,从云计算角度来说,一台计算机的性能好坏并不会完全决定云计算的性能,再往下推就意味着单个CPU的性能也不会直接决定云计算系统的性能,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所以,我认为通过云计算可以创造出来一个机会,一个即便单个CPU性能相对不足,也不影响云计算(性能)的机会。云计算系统不受单项关键技术限制,为目前我国芯片和服务器发展创造出了空间和时间。

使用云计算,即便单台计算机的算力有差距,我们用100台机器去做别人80台机器做的任务,也可以取得同样效果。但数据中心使用100台机器还是80台机器,对使用云计算的人来说是无感知的。所以,对于云计算,芯片性能的差距并没有那么直接,想要有更多算力,添加一台计算机即可。云计算这一系统特点,为当前芯片格局创造出一条不同的路径,我们应该用好。

新京报贝壳财经:未来生活可能会因为算力发生什么改变?

王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算力观念上的变化,例如无锡雪浪小镇做了算力中心,便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要“通算力”了,就像通水通电一样。我认为这也是把数据资源作为重要市场要素的具体体现。

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将算力当做水电一样,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来考虑。目前我们大部分时间离不开网络,这是第一步,未来人们使用算力的方式可能改变,这也会导致生活和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杨许丽

相关内容

东租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东联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