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大家的年终奖陆续到账,理财需求旺盛,各大银行“开门红”仍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不过,记者走访发现,现在银行对于节前理财的推荐呈现两个趋势:一是力推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保本理财;二是相较前期对银行理财的悲观看法,理财经理对于收益波动的产品态度开始出现好转,大多看好今年的银行理财和基金市场,主推短期限、低风险产品。
保本、稳健仍是主流,“春节特供”减少
银行理财经理对产品的推荐,不仅是本行对其业绩考核的指标的体现,更反映出了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偏好。比如,在去年11月、12月低风险银行理财大面积破净的时期,银行理财纷纷一改往日口径,集体不建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记者观察到,在近期推荐的理财产品中,“保本”依旧是第一大关键词。
招商银行上海某支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11月份疫情政策放松以来,债券市场表现欠佳,理财大跌。2023年,该行给予客户的理财思路是“以避险为主”,主要向客户推荐存款类产品,建议客户等市场稳定后再尝试封闭式理财产品。就短期产品而言,该行推出“T+1”理财产品,投资货币市场,每日赎回、下个工作日到账,利率2.6左右。风险等级R1,与存款相当。
“春节临近,今天有个不错的超短期存款,节前起息,节中计息,节后到期。您有短期资金需要配置吗?”
最近,春节期间计息成为了结构性存款的一大卖点。招商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向记者推荐了一款16天开放的结构性存款。她强调,这款产品一万起存,本金受保护,到期当天本金利息自动返还,预计到期利率1.65%或2.61%,挂钩黄金价格。“节前推荐这款产品主要是因为活期年利率是0.25%,基本没有利息,能放16天以上的活期资金建议转入这个存款多赚点利息。”她表示。
光大银行山东某支行也推荐了4款时间从18天到3个月不等的结构性存款,均挂钩美元兑加拿大元汇率,1万起存,每款产品的收益率分为三个等级,从1.10%到2.95%不等。该支行理财经理表示,收益以实际运作为准,三个利率肯定会兑付一个。
相比结构性存款这种短期限产品,大额存单则是长期大额保本理财的首选之一。不过,由于大额存单过于火爆,想要购买一般要抢。建设银行上海某支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网点仅剩三年期大额存单有额度,50万起利率3.1%。
不过对于资金短期内有支用的客户,该理财经理表示,可以考虑申请“薪享通”,账户内除1万元按活期0.25%,其余资金存满7天按照1.75%(未满按0.25%),6万元起存。
相比于往年春节或节假日竭力推荐的“节日特供”产品,今年明显声势较弱。
工商银行北京一家支行的理财经理表示,新年期间工行没有专门推出活动产品,“理财产品隔段时间就会发一次,今年没有在节假日的发行计划。”广州一家支行也表示,该行已不再针对新年假期推出短期理财产品。仅针对存款600万以上的“高端客户”推出活动。
记者走访的银行中仅汉口银行推出了一款“春节专属”理财产品,在1月16日、17日限时发售,18日成立,中低风险,业绩比较基准不低于3.75%,采用摊余成本法估值。
净值产品主推短期理财
随着股市债市企稳回升,不少居民的悲观情绪有所好转,理财经理也开始适时推荐一些中高风险的理财产品。
南京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尽管债券市场在2022年11、12月波动较大,但预期2023年债券市场相对2022年年底更为企稳;看好2023年的权益类市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2023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是大概率事件,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渐恢复,银行理财和基金可以适当增加配置比例。
平安银行杭州某支行近期主要在推荐短期的净值型产品。理财经理表示,去年理财整体行情不是很好,很多客户都有理财亏损,今年可以配一些大部分主投存款的产品。比如,一个110天的理财,利率3.1%;另一个是160天的,利率3.15%。这两款产品是固收类、低波动产品,主要投资存款,风险相对投资债券和含权类的非标的产品较小。此外,她还推荐了一款投资于固收非标的权益类一年期理财产品,“主要是面向追求更高收益的人群”。
兴业银行的理财经理也推荐了非保本的低风险理财,有3个月、6个月、9个月、14个月四种期限选择。不过,她推荐购买14个月封闭,业绩比较基准是3.95%的理财产品。“虽然是低风险的理财,但是不含基金,不含股票,业绩比较基准是3.95%。因为它的波动比较低,所以公布的业绩比较基准不是很高。”
除了短期限的银行理财外,债基也是一大配置方向。
对于今年的基金市场,理财经理持较为乐观的预期。工商银行北京一家支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去年各种因素交杂,股市不好,“但今年就最近来看是可以的”。对于想要保本求稳的客户,理财经理建议以存款为主,基金为辅,尤其是债券基金。她认为,现在理财的性价比不是很高,“二级风险的产品前期到账的收益都很一般。所以不如做基金。”对于债券基金收益的趋势,她认为整体趋于稳定,但也会有小幅度波动。该理财经理表示也看好保险,比较好的有“增额终身寿”,一次性交钱,一次性返还。“然而,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即可”。
摊余成本法产品成新卖点
除上述汉口银行的“春节特供”产品外,还有不少银行也将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产品作为一大卖点。
南京银行的理财经理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分三个月期、六个月期的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2.8%-3.6%,浮动较小;投资标的一般是债券、现金类资产,如央行票、大额存单。理财经理介绍称,“该产品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好,基本是百分百固收的资产。”
董希淼认为,部分理财公司通过调整估值方式平滑市场波动对净值的影响并非长久之计。应加快完善投资研究体系,引入更专业的投研人才,提升投资经理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与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相匹配。
针对2023年经济形势走向和资产配置策略,苏州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宁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资产配置需要多元化,并且注重择时。2022年股市和债市波动剧烈,风险因素频出,经验告诉我们,单纯买一种金融产品是无法获得较好收益的。而择时并不是根据一天或一个月的涨跌做决策,应分析整个大周期。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来看,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已经在路上,货币供应是比较充裕的,势必利好债券的固收类产品。在这个背景下,建议在上半年增配固收类产品,包括理财、存款、保险等。
第二,保险的底仓一定要配好。因为整个利率处于下行的周期,到现在为止仍有下行空间。未来,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这也就意味着资产端利率下行。由此导致负债端,比如存款、保险,及其投向的债券或者固收类产品利率下行。早买保险可以提前锁定较高的利率,目前,保险类产品的收益还在3%以上。
第三,下半年增配权益类产品。随着经济的复苏,更看好权益市场,尤其是半导体、芯片、互联网、军工等高科技板块,这些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出路。上半年可以通过基金定投,熟悉市场,未来可以逐步在配置中将固定收益产品的权重腾挪部分到权益板块。
(《21理财私房课》是21世纪资管研究院旗下理财投教栏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