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原标题:40多年来,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引题)
深圳:再立潮头创奇迹(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卢越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
40多年来,深圳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前列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深圳奇迹”散发夺目光彩。
建设者创造“深圳速度”
如今,67岁的基建工程老兵周顺斌走在深圳繁华的街头,总忍不住感慨“深圳变化太惊人了”。
1981年3月,27岁的周顺斌响应号召,随基建工程部队一支队南下深圳参与特区建设。“刚接到通知时,我们根本没听说过深圳,不知道它在哪。”周顺斌如此回忆。
和200多名战友坐了5天4夜闷罐车,周顺斌从辽宁鞍山来到深圳,刚到就傻眼了:“到处是待开垦的土地,一下雨路就泥泞不堪。”
大家很快克服了困难,投身到火热的建设中。周顺斌和基建工程兵战友们参与了当时的第一大厦——电子大厦的建设工作,他自豪地告诉记者,“69.9米20层的高楼,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建成,它是当时深圳的地标建筑。”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此后,一栋栋高楼在深圳拔地而起。1982年5月,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动工,创下“3天一层楼”的纪录。“深圳速度”,一个响当当的词,记录了无数建设者的奋斗历程,丈量出一座城市衔枚疾进的脚步,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改革的决心。
40多年来,深圳创造了一连串的经济发展奇迹: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由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692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91倍,年均增长21.6%;外贸进出口总值从1980年的2000多万元发展到2019年的2.98万亿元,剔除汇率因素增长2.5万倍,从1993年起,出口规模连续2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税收规模从1980年的0.2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000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产出4.1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创新铸造经济增长极
2019年2月21日,世界500强企业空中客车(中国)创新中心在深圳落成,这是空中客车在亚洲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在深圳设立创新研发机构,已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巨头的选择。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深圳动力不竭的发展密码。
深圳建市之初,科技基础几乎为零。近年来,深圳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自2018年以来,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每年10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4.2%,居全球前列;有着“特区中的特区”之称的前海,近年来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
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1年初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中,深圳创新能力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榜首。
在创新和营商环境等因素促进下,深圳已成为全球无人机的“领头雁”,一批致力于科研攻关、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滔表示,即使大疆在全球占据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也“依然离不开深圳”,因为“深圳大概有世界上最好的硬件创新环境”。
如今,深圳在全球率先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此外,智能手机、柔性屏、机器人制造……在深圳,一条条创新产业链连接成网,给企业激发灵感、自主探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数以万计的高科技企业正在深圳快速跃升,逐梦前行。
以发展促进民生福祉
通过“刷脸缴税”渠道,纳税人5秒内就能完成税款缴纳。这是深圳市税务局“人脸识别+支付”技术在税务领域的最新应用,秒级完成整个缴税环节。
这是深圳优化行政效能系列举措的一个缩影。2020年3月,深圳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重点任务清单,提出全面实施“一网通办、智慧‘秒批’、精准服务”政务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科技赋能营商环境改革,重构企业服务生态体系。
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深圳以发展促进民生福祉,在建设高质量“民生幸福标杆”上不断探索创新。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大目标。
保障民生,教育是其中一环。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海裕小学,于2020年8月揭牌投入使用。这所学校1600多个学位中,55.5%给了非深圳户籍学生。
深圳南山区的大沙河如今河水清澈、鱼跃鹭飞,昔日让人掩鼻而过的河道,已成为市民休闲的乐园。南山区大冲村村民郑先生每天都在大沙河的休闲走廊散步,“近年来政府的一系列整治措施,让这条河彻底变了样,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我们周边居民了!”
改革领域越宽越深入,居民幸福指数全面提升。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崭新起点上,深圳再立潮头,迈向新时代。
责任编辑: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