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日报
本轮疫情期间,陆家嘴有近3万人驻守。
3万人,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而言,可能不算多。但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乃至整个中国金融市场而言,这些人是保持金融血脉畅通的关键。货币、股票、债券、期货、衍生品……在疫情考验下,各大金融市场都在正常运转。
记者和他们中的一些人聊了聊,为这段特殊时期的金融之城留下定格的记忆。
工银大厦
“辛苦?其实还好,你们这些在外面跑的比我们辛苦多了。”刚见面,李日反过来安慰记者。
李日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市场部的负责人。他带着11位员工,已经在陆家嘴的工银大厦内封闭了一个多月,24小时不间断为客户提供汇率、利率、商品交易及融资、投资等服务。
“有些岗位可以远程办公,但交易员这些岗位最好有人在大楼里,因为交易对时效要求很高。”李日告诉记者,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及时捕捉汇率双边波动这样不断加大的市场机会,强化境内外联动,为企业客户货币兑换及套期保值提供更好服务。
原先的更衣室、储藏间、会议室,都打上了地铺,变成了睡觉的地方。和地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每个人办公桌上的4块电脑屏幕。市场的信息、计算的表格、沟通的界面,4块屏幕铺得满满当当。伴随着键盘的敲击,一股金融职业范扑面而来。“这不算什么,8块都有呢。”李日笑笑。
工位身侧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显示着国际各大金融市场的信息。花花绿绿的数字变化交织在一起,有些好看。“像伦敦金属交易所等国际市场的信息,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因为要帮客户做一些贵金属和衍生品的投资交易,所以有些同事得晚上才开始上班。”
部门门口的鱼缸里,养了条红龙鱼。李日说,很多金融市场部会养鱼,寓意比较好。不过封控久了,鱼缸有些脏,这条大鱼也显得食欲不振。“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我带它去旁边海洋馆里散散心。”李日开玩笑说。
平安金融大厦
平安金融大厦30楼,平安资管的会议室窗口正对着上海海洋水族馆。
以往,从窗口看出去到处都是人。现在,如果在窗外出现一个人,陈吉佶会盯着看很久。
陈吉佶是平安资管驻守团队的负责人,下楼看到记者,她第一句话就是:“外面冷吗?”长时间呆在楼里,她已经对外界冷热没有了概念。
从3月27日起,她就和其他10位员工组成了平安资管“神奇小分队”,在疫情期间保障交易、运维等工作不受突发情况影响,为海内外客户提供不间断的金融服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交易员要在现场保障所有交易的正常运行,运维人员则需要每天巡检系统健康,解决各类远程办公的问题。
几张临时床铺搭在会议室里,用几个长凳拼成。有人干脆把行军床放在了电脑桌边上,起床就工作,下班就上床。
每个人都在克服自己的困难。团队中的技术支持戴冰波,刚来到大楼第二天,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妻子也被通知去医院,两个小朋友只能拜托丈母娘照顾。每天白天开好大会,晚上这一家人还会开个三方视频小会。
团队里年轻人不少,虽然一直处于封控状态,倒也可以自娱自乐。有人从家里带来麦克风玩唱吧,有人拿着投影仪组织看电影,但他们的苦恼是一致的――头发越来越长。陈吉佶笑言:“我们其实算挺好了,行政团队第一时间给我们准备了各类物资,保障我们吃喝不愁,在楼里还可以洗澡。”
戴冰波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微信群――“陆家嘴互助”,里面都是金融机构的人,有人正在分享气垫床的信息。“你看,关键时刻咱们陆家嘴的人还是互帮互助的。大家在里面交流各种物资信息,心理上也能互相打打气。”
“未来再看这段日子,可能会觉得很珍贵。”所以每天开工前,陈吉佶都会招呼小伙伴们拍个照,各种地方,各种姿势,记录这些日子的变化。
采访结束后的某一天,他们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看得见陆家嘴风景的窗口围栏上,挂满了晾晒的衣服。在阳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
上海中心
罗佳明同事的被子有天也晒在上海中心的窗口边,可能太显眼,被人拍下来上了小红书,成了网红照片。
他和中欧基金的40多位同事一起,驻守在上海中心的8楼,已经两个月了。
“一个小时之内,要出现在公司门口。”罗佳明还记得那天接到的紧急电话。正在发蒙时,妻子倒开始鼓励他:“去吧,不然在家里你也不安心。”
罗佳明主要负责港股投资,那段时间港股波动特别大,他也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作为基金经理,他其实可以选择远程操作或者授权北京同事交易。但他不放心,还是决定亲自上阵。
罗佳明在他组长的办公室里打了个地铺,每天8点钟起床,测完一次抗原,再去参加8点半的晨会,随着9点半开盘,罗佳明就投身到市场之中,直到港股下午4点收盘。休市以后,迎接他的还有各种会议、路演、上市公司的线上调研等,一般凌晨1点才会睡觉。
两个月的时间里,工作依然占了他90%的时间。一有空闲,罗佳明会到公司里那个小健身区域,举举铁,或者和同事们打打“八十分”。
“我是广东人,父母都在深圳。一开始深圳出现疫情的时候,我非常担心他们,每天都要打电话,现在电话是继续打,不过变成他们担心我了。”罗佳明笑着说,他每天也会跟妻子和孩子视频,小朋友还会“嘲”他:“爸爸一天到晚不干活不带娃,干什么去了?”
封控了这么久,罗佳明还是很乐观。“我被市场捶打过无数次,经历了足够多事情后,抗压能力很强。这段时间,我倒是难得有时间去专注地思考一些问题,总结改善自己的投资方法。”
更让他感到有收获的,是与同事们的重新认识。很多中后台的同事,平时知道名字,却没有沟通。通过这一次相处,罗佳明和同事们有了更多的交流,也让自己对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很多时候,我们基金经理做的事情,会有很多岗位在背后帮助你、支持你,他们下班比我们要晚得多。大家通力合作,才能保障金融体系的不停运转。”
每天晚上,罗佳明都会看到对面环球金融中心的一些楼层还亮着灯。他想,那里也有人和他一样在坚守吧。
环球金融中心
华宝信托总经理孔祥清的办公室位于环球金融中心的59楼。驻守以来的每天早晨,他都要换上正装,才开始上班。“尽管出不去,但总得给自己一点仪式感。”
3月27日晚,他在家洗了个澡,就出发来了公司。本来以为驻守一周就差不多,他就带了一周的衣服,还想着攒着带回家去洗。结果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
孔祥清在办公室搭了个行军床,把工作和生活结合在了一起。“我现在住的可是江景房。”他开玩笑说,早上起来刮胡子,还能看到有船在黄浦江上游弋。“以前从来没有时间好好看看这些风景,现在休息的时候,天天能看到黄浦江,还有‘莲花顶’这些建筑,感觉还不错。”
加上孔祥清,华宝信托有12个人驻守在大楼里,确保信托业务的不间断。市场交易需要在交易室现场进行,各种实体印章需要管理,客户服务热线也要有人接听,居家远程办公和现场办公都需要技术支持……
大家在大楼里打地铺、吃盒饭,像极了大学生活,连洗澡也是。“我们之前在楼里搞了个健身房,为了方便建了两个淋浴间,平时不起眼,现在可派了大用场。”孔祥清开玩笑说,“以后不管搬到哪里去办公,一定要搞一个淋浴间。”尽管条件有些艰苦,但每一个人都很乐观,他们还借着一位同事过生日的机会,搞了一次派对。
“五一”期间,环球金融中心的2楼大阳台开着,孔祥清有时会去那里呼吸下新鲜空气,顺便散散步,走上一个小时。
一边走着,孔祥清一边也在思考一些问题――这次疫情以后,是不是要加速一些信托业务和流程的数字化?比如信息披露,比如用章盖章,是不是能用数字化的方式,提高一些效率,避免一些麻烦……
这么想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1万多步了。
世界金融大厦
同样走出1万多步的,还有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对公客户经理张志禹,不过他是在室内。
从3月27日开始,他就驻守在大厦的11楼。信息查询和维护、产品资费核算、信贷材料申报及放款、相关业务资料传送、与柜面同事的沟通……由于银行系统的保密要求,一系列远程无法完成的工作,很多都需要张志禹协助完成。
工作量大了不止几倍。“你想想,全浦东分行100多位对公客户经理,业务流程上的问题都会找我们帮忙处理。”所以,张志禹每天在各种楼层、各个工位来回跑,室内走出1万多步是常态。
“我每天8点起床,直到晚上12点,除了吃饭,就是工作。”张志禹说,因为电话微信太多了,自己两部手机都经常死机。“五一”的时候张志禹看了看通话记录,从午夜12点到凌晨3点,都有过来电,整个4月通话时长达70多个小时,很多业务需要视频论证,手机流量用掉320G。
忙碌之下,张志禹经手的企业放款近20笔,金额近80亿元,帮助同事处理了五六百笔业务事项。这也让企业认识到,上海银行业对企业的金融服务没有停歇。“有客户想境外汇款,本来以为没人上班了,就随口问我,我回答可以,他们也很震惊。”
张志禹印象最深的一笔业务,是客户在3月底临时提出的上亿欧元贷款。因为客户提款计划变更,3月底急需使用贷款资金,在多部门的沟通协调下,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上会审批到最后放款。“疫情不会影响我们的金融服务,更不会耽误客户的生意。”
不知不觉,张志禹已经驻守了50天。“同事们都在跟我开玩笑,从来没这么想上班。”张志禹说,“在能力范围内,我能干一点是一点。”
11楼的窗口,斜对着陆家嘴绿地,张志禹看到一些环卫工人被封控在那里。“我其实有点羡慕他们,在那里能欣赏陆家嘴的景色,多美啊。”
陆家嘴环形天桥
疫情期间的一天,记者驱车经延安东路隧道开往陆家嘴。一出隧道,记者就注意到一块电子屏出故障了,平时显示的全球金融市场信息缺了一块。
电子屏出了个小故障,但这段时间,24小时运转的陆家嘴金融城却没有出现停摆。
晚上走在陆家嘴的环形天桥上,可以看到一栋栋写字楼陆续亮起一盏盏灯。
也许灯的数量没有以往那么多,但每一盏灯代表的,其实都是一群人的坚守。有他们在,金融体系运转如常,市场交易保持活跃,中外客户的金融需求也能被不断满足……
这份坚守,是陆家嘴没有停摆的原因,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继续联通世界的强劲引擎,更是中国金融血脉仍然畅通的关键。
本报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