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起源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David Chaum 在 1989 年成立了一家名为 Digi Cash的电子货币公司,并发行了早期的私人数字货币 e Cash。
e Cash 付款使用加密协议可以在线或离线转移,以防止重复支付,密码协议使用盲签名来保护其用户的隐私。
e Cash 采用的是集中式管理系统,可通过美国和芬兰等国家的多家银行卡使用。作为早期私人数字货币,也正是由于 e Cash 采用中心化技术架构,限制了其使用和推广范围。
在 1999 年 Digi Cash 被 Info Space 收购后,e Cash 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在过去的 20 年中,经过软件开发人员的研发和改进,它逐渐演变成当前的加密货币形式。
01数字黄金和互联网支付
1996 年出世的 e-gold 是第一种在互联网广泛使用的电子货币,被美国官员和学术界都称为“数字货币”。
作为第一个成功的在线小额支付系统,它开创了许多新的电子支付技术和方法,包括通过安全加密的链接进行付款,并提供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以使其他网站能够使用 e-gold 的交易系统。
但是,它的致命弱点是,不能满足“了解您的客户”(KYC)原则和报告可疑交易的要求。随着《美国爱国者法案》的出台,合规性问题成为 e-gold 系统的主要问题。
此外,它还存在网络黑客攻击和互联网欺诈问题。2008 年电子黄金储备,根据资产没收法被没收并全部清算之前,e-gold 每年的交易额超过 20 亿美元。
02加密数字货币的兴起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密码学等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进程,数字技术与货币的结合,出现了加密货币这一数字货币的新形式。
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中本聪在其博客文章中指出,加密货币有可能解决法定货币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比特币的概念。
2009 年初比特币的诞生,标志着基于分散式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的开始,比特币被称之为跨政府和国界的世界货币。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也被称为加密货币,这种货币没有中央服务器,也没有储备的有形资产。
加密数字货币是基于数学模型和特定的算法形成,本质上是包含了货币发行数额、运行机制、流通交易规则,及智能合约等关键信息的一系列加密字符串。
比特币系统完全分散在对等的网络上运行,每个网络节点或计算机终端都是相互连接,每个节点都可以随意离开并重新加入网络。
比特币系统的运行,不需要第三方机构来承担信用担保,它完全依靠计算机算法,来确保交易的真实可信。
03从比特币到 Libra 稳定币
Libra 是 Facebook ,在 2019 年 6 月宣布要发行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Facebook 在项目书中,描述称 Libra 与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不同:
Libra 是一种价值稳定的数字货币,它的币值将与多国法定货币如美元、欧元、英镑等挂钩,实现价值稳定。
Libra 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全球化的数字货币体系,为世界范围内的二十几亿用户,提供跨境支付结算金融服务。
跨境交易要求 Libra,需要各国监管机构协作共同监督,但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监管组织很难真正介入监督。
当前关于 Libra 能否真正实现价值稳定,外界存在一定的质疑:
由于 Facebook 宣称 Libra 将会和多国的法定货币锚定,且 Libra 数字货币的底层基础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
他国法定货币的不稳定性,以及区块链技术,可能会让数字货币的币值波动较大,这与 Libra 所要达成的币值,稳定存在一定的自相矛盾。
04私人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根据统计,截止到 2021 年初,共有超过 8000 种私人数字货币,前 10 大活跃的数字货币市场价值,已超过 13300 亿美元。
其中比特币仍是第一大加密货币,其市值约占前 10 大活跃数字货币,总市值的 70%。
与 2019年相比,数字货币的种类有 2000 多种,总市值大概在 2800 亿美元。近两年数字货币的发展,不管是在种类上还是总市值上,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由于当前法律和监管政策不够完善,加密货币的发行和使用,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不仅会给参与者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威胁到社会安全和稳定。
05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现状
Facebook 在 2019 年,对媒体宣布将面向全球发行数字货币 libra 的新闻,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政府的强烈关注,也因此有些国家如日本、法国在 2020 年开始,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
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央行,已经加入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之列。
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也被列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之一,并且已经成立了数字货币应用研发小组,成员组包括英国、瑞士、日本和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的央行。
06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
数字货币在交易过程中的支付系统,不依赖于传统银行账户,而是通过实现点对点的传输和价值转移,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改进,数字货币将会是未来货币形态的发展方向。当前从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实现技术、应用范围和交易监管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发行主体多元化,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货币呈竞争生态
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主要包括以私人为代表的企业和以国家为代表的中央银行,也因此被划分为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
就私人数字货币而言,一般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运行,其货币价值的信任机制,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加密算法。
而法定数字货币的价值,本质是以中心化的发行机构,中央银行背后的国家信用为担保发行的债务。
除比特币及其替代币外,Facebook 主导的稳定币 Libra,一旦发行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数字货币,因为它拥有全球约 24 亿用户。
Libra 能够为其用户提供一个全球性的交易支付网络平台,实现社交和交易相结合,也有学者,称其可能会成为未来数字货币的雏形。
私人数字货币的发展壮大,被大规模使用和接纳后,将很难被国家主权所控制,造成与主权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相竞争的局面。
这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会破坏全球各国货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削弱主权国家使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效果;
另一方面私人数字货币突破了国家地理边界,交易不受限制且难以追踪,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危害社会和平与稳定。
(二)去中心化与中心化或可兼得
关于数字货币中心化还是去中心的化讨论,重点在于是否使用区块链技术上。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交易过程中无需加入第三方验证,即可实现点对点转账,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转账成本。
但去中心化也同样意味着,没有第三方机构参与,来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以及协助监管,匿名性的特点增加了犯罪追查的难度,使得数字货币常被不法分子利用参与非法活动,这也是各界对私人数字货币的发展批评最多的地方。
未来关于数字货币发展的规划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权威的非营利性的国际机构,参与进来履行监管的职能,赋予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以中心化的特征。
这种结合或许能促成超主权的良性数字货币的实现。引入权威中心监管机构的适度参与,是未来数字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使用范围逐渐扩大,零售和跨境支付将成主要方向
随着数字货币技术的发展,各国对数字货币的认可范围,也逐步扩大。
日本政府在 2016 年 5 月通过了《数字货币监管法案》将比特币定义为财产;加拿大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在 2017 年 12 月推出了比特币期货合约;2020 年 7 月美国联邦
法院承认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是一种合法货币。Coin ATMRadar 对全球范围内比特币 ATM 机的数量做过统计,当前共有 15440 台比特币自动取款机。
数字货币的应用场景将会从电商、出行等零售消费行业以开启。接受数字货币作为支付选项的商户也越来越多。
例如,微软 Microsoft 的线上商城,早在 2014年就上线了比特币支付选项;日本的大型电子商品零售集团 Bic Camera ,在 2017年表示旗下的门店,支持客户选择使用比特币进行支付。
当前在日本有超过 4000家的零售店,接受使用比特币进行付款。跨境支付业务也将会是未来数字货币的应用方向,作为支撑数字货币的底层区块链技术,将发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推动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
与零售场景相比,跨境交易支付的笔数要少得多,且传统的跨境支付业务,涉及到国内外银行间转账耗费时间较长,转账手续费用较高,而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点对点的交易支付模式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做到低成本高效率传输数据。
例如,在 2018 年加密货币平台 Ripple ,使用 x Rapid 分布式账本,从美国向墨西哥转账仅用了几秒钟就完成了,而使用传统的外汇服务进行跨境转账至少需要 2-3 天,这大大提高了跨境支付的效率。
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新加坡和加拿大在 2019 年 5 月,做了一次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测试,两个不同网络平台利用区块链合约技术,实现了直接付款结算,无需中间人介入。
因此,跨境支付业务将会成为数字货币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交易平台合规性将成为监管的重点
虽然,我国对于私人数字货币的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是明令禁止的,但就全世界看,数字货币的交易和流通,却是越来越火热,交易平台数量过万。
强化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合规性,已成为监管的重要目标,全球多国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瑞士、泰国等均对数字货币平台,提出了合规性的规范要求,并实行牌照制,未持牌照的交易平台,不得为数字货币交易提供服务。
美国还把数字货币的交易,纳入证券法监管范围内,要求符合规范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必须在美国证券所的注册备案登记。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均对数字货币平台管理,提出了更近一步的要求。日本除了注册要求外,金融管理部门还会定期审查,重点交易平台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否有效。
韩国则是进一步出台了数字货币平台企业税,数字货币平台的经营情况,被纳入税务部门监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