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在美国《财富》“世界500强”中名列第16位,蝉联中国内地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一,六度蝉联全球保险品牌第一位。集团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成为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保险集团。
成立34年来,中国平安与深圳同频共振,一步步成长为我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
6月23日,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中国平安,深入探究其成功把握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持续创新突破的内在秘诀。
四轮转型探出独特发展路径
1988年,平安创始人马明哲带领最初的创业团队,从深圳蛇口起步。在工商部门注册时,他们便迎头遇上了第一个难题:企业是什么性质?股份制。股份制又是什么?
所幸改革开放之初的深圳,政府部门对什么新名词都见怪不怪。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机构顺利诞生。
时过境迁,讲起34年前的古早往事,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盛瑞生依然感慨万千:“平安从诞生之日起就拥有体制上的先天优势,体制突破、机制创新从创业之初就深刻地融入在平安的基因里。”
的确,从1988年获批成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到1994年在中国内地率先开展个人寿险业务,并成功引进美国摩根投资银行和高盛有限合伙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家引进外资入股的保险公司;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建立起以保险为核心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成为中国金融业综合化经营的试点企业之一……平安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留下了太多“第一”。
近年来他们开创地提出“金融+科技”布局,及至最新推出的“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中国平安已经在全球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中真正踏入“无人之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性思维,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拓展商业版图。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冀光恒清晰地将平安的发展路径总结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十年,搭建起体制机制平台,探索现代保险道路;第二个十年,专注于保险经营发展,探索综合金融模式;第三个十年,强化综合金融实践,开始探索“金融+科技”;第四个十年,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升级,构建“综合金融+HMO管理式医疗”服务体系。
正是沿着这样的发展路径,中国平安从无到有,在保险业开辟出一条新路,打造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从有到强,不断实现自身业务的突破,从产险、寿险到综合金融,再到金融、科技、医疗健康;业务版图从深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用三十多年时间超越了发展上百年的欧美同业。
34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平安有什么“变”与“不变”?
面对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的提问,平安集团管理团队不约而同赞成了这样一个答案:平安人的骨子里就是深圳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基因,“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大步挺进金融科技领域
进入第四个“十年战略”,平安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巨大变化:“全面数字化战略”提出以数字化转型引领业务发展,平安银行推出综合化银行、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和开放银行“五位一体”,平安人寿拿出了“渠道+产品+数字化”的数字化转型战略,集团全面挺进智慧城市业务,又创新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
面对这个面目一新的平安,金融业界人士感叹:步子大,格局大,真是敢想敢干!科技界人士惊呼:这是来抢我们的饭碗了吗?
实际上,短短数年间,平安从金融向科技领域的延伸就已经快速推进到业界前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已达40468项,在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三个方向上的专利申请,均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当金融插上科技的翅膀,将会产生怎样的聚变反应?
平安集团董秘盛瑞生讲述了一位券商分析师在厦门市对“平安好车主”平台做的一项随机测试:高峰时段,市中心位置,车险随机报案。按照平安产险的承诺,核心城市的主城区,车险查勘人员需要在报案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报案之后,分析师按下手机上的计时开关,静静地等候。
8分钟后,平安产险的查勘人员奇迹般地出现在他面前。
面对滚滚车流,分析师惊奇地问道:“你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在这个小小的“510”服务承诺背后,隐含的是平安科技在大数据技术上的最新成果:通过对车险事故大数据的全面统计,时间、地点、事故发案率的高低,也配置以不同的网格密度,从而精准安排适当数量的查勘人员。同时,大量的小额理赔,通过人工智能系统,直接快速处理完成,甚至不需要现场查勘。多项专利技术的叠加,不仅显著提高客户体验,更大幅节约人力成本。
如今,像这样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蝶变,已经在平安的业务版图上遍地开花,处处赋能:
平安银行推出“空中柜台”,按照监管要求和各类业务的流程要素,细分为“口袋银行全自助办理”“口袋银行自助+远程视频审核”“线上预约+线下敏捷审核”三大类服务模式,“空中柜台”覆盖了98%以上的网点非现金业务。
平安人寿将数字化充分应用于客户服务中。在投保环节,通过构建新一代核保系统,最快10分钟完成核保全流程,并支持客户7×24小时新契约自助回访;在服务环节,通过智慧客服(在线自助+空中门店)模式上线,实现99%的保全业务线上办理完成;在理赔环节,推出“闪赔、智能预赔、省心赔”服务,“闪赔”实现从申请到支付30分钟内完成赔付,“智能预赔”实现住院治疗期间理赔金提前给付,“省心赔”实现客户有效授权下,免报案、免材料、免跑腿。
平安产险的卫星遥感、无人机、气象预警及灾害监测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险招标、气候预警、查勘定损等方面,在湖北水稻病虫害、台风“烟花”等重大案件的查勘定损中大显身手。
平安智慧城市业务运用科技全面助推新时代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智慧城市业务累计服务165个城市、174万家企业、1.4亿市民。
扶微助小服务抗疫一线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如何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下找准企业自身的发力点?平安举集团之力,不断努力,不断尝试。
作为金融机构,平安银行提出“有温度的金融”,通过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据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邹越介绍,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表内外授信总融资额46789.86亿元,当年新增投放民营企业贷款客户占新增投放所有企业贷款客户达70%以上。
疫情攻坚中,平安深耕多年的智慧城市业务成为重要破题思路。集合了大量功能的“i深圳”应用迅速为每个深圳市民熟知,无论是口罩预约发放、数字人民币推广、消费券预约等服务等必要信息的及时性,还是个人事项办理功能的完整性;无论是界面设计的简单易用,还是数据高峰时段的稳定可靠,“i深圳”都走在了国内同类城市服务平台的前列。
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全面冲击,更坚定了平安向医疗健康领域的转型与延伸。在平安最新的产业版图中,“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将成为平安集团最主要的基本构架,底层则由其日益强大的科技力量赋能。
为此,平安汲取多年深耕保险和医疗行业运营管理经验,创新探索以“HMO+家庭医生+O2O”为核心的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提供优质、高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闭环。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王欣 张程 谢惠茜 秦绮蔚 曾令松 郑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