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已来到尾声,市场经历各种剧变,俄乌冲突及美联储加息影响下,全球资产均处于下调趋势,无论是股票、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还是债券、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一步步走弱。
在这种急剧变动的市场环境里,处于转型中的信托业也遭受考验。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首年,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的占比大幅提升,但在股债市场大幅震荡下,很多标品信托产品收益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地产的流动性危机又引发了相关产品的延期潮。
不过在逆境之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中国信托业的转型之光。新产品层出不穷,主动管理和客服能力提升,在各种危机中显现出来的应对和处置能力,以及不断增长的信托客户,都显现出中国信托业巨大的生命力和拼搏力。这种顽强的力量,在历次经济变革中得到锻炼,并最终沉淀成为中国信托业的特色和优势。
信托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2022年中国信托业面临的挑战重重。
存量的地产风险接踵而至。信托融资曾为地产行业高速发展贡献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信托行业也在2017年末站在26.25万亿元的管理资产峰值。与地产的深度捆绑,使得地产行业在遭遇调整时,信托公司也不能幸免。
中诚信托一份研报指出,目前房地产信托存续规模高达1.4万亿元,且合作对手多为民营企业,风险敞口较大,对信托公司造成较大的兑付压力,纵观行业,流动性问题引发了信托产品延期,即便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在这一轮行业风险中也都无法幸免。
兑付危机之后,是整个信托行业业绩的下降。2022年信托业经营业绩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均有明显下滑。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三季度,三季度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73.52亿元,同比下降22.82%;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83.01亿元,同比下降31.21%。
从业人员数量的下降也可体现出当前信托业处于“弱市的底部”。根据信托业协会最近披露的报告,2021年信托从业人员数量一改往年递增局面,开始出现下滑,截至2021年底,68家信托公司共有员工22387人,较上年同期减少284人,是近5年来首次出现下滑。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共有19家信托公司被罚,合计被罚金额高达5352万元,11家信托公司被罚超过百万元。自2018年至今,银保监会对信托机构及从业者开具了230多张罚单。从罚单数量来看,2018年至2021年分别为31张、44张、22张、55张;涉及信托公司分别为26家、35家、16家、21家。
拼搏与担当,信托业义不容辞
乐观者认为,当下的行业困境是一剂加速转型的催化剂。在浪潮的驱动下,信托业拼搏精神仍在涌动,直面存量风险项目,不断开拓创新,也印证了信托业“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行业文化。
有的信托公司化身“白衣骑士”,亲自下场救地产项目于水火。五矿信托接手数个延期地产项目,从股权、操盘到营销由五矿信托全权负责,一方面保证受托人利益,一方面保障项目顺利完工。有的信托公司则周旋于各类机构之间,积极处置债权和资产,为委托人权益尽心竭力。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地产信托的方向是发挥信托主动管理、股债结合、操作灵活的优势,在以盘活存量实现“自救”和化解信托风险的同时,努力以信托融资协助房企实现“保交楼”。
努力解决存量风险还不够,从监管指引的方向来看,信托要回归本源,标品信托未来会成为信托业增长的基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资金信托规模合计15.01万亿元,投向证券市场类的资金信托规模达4.18万亿元,同比增幅达36.80%,较2021年末规模增长24.59%。
一些信托公司正积极抓住机遇加快布局这一新的转型方向。标品业务是很多信托公司2022年的发展重点。以中融信托为例,今年与财富端联动,推出各种标品信托业务,主动契合居民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新需求,开发了风险收益特征多样的标品资管产品体系,涵盖阳光私募、货币型、纯债型、券商收益凭证、TOF等多种产品类型,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为投资人寻求更多更前沿的投资机会。
此外,公司还推出了普惠金融、家族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领域的转型和创新。在金融科技领域,公司践行普惠金融,通过科技赋能,创新金融产品,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便捷的消费金融服务。先后与京东科技、度小满、蚂蚁集团、腾讯金科等十多家知名机构合作开展了消费金融业务,为全国超过3800万个人客户提供小额信贷,为全国1万多家小微电商户提供小额经营贷服务。
服务信托则是今年的另一亮点。以破产重组服务信托业务为例,中信信托、光大信托、紫金信托、平安信托、建信信托、国民信托、浙金信托等公司已有切实项目落地,相关项目甚至引发二季度行业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大幅增长。再如预付类社会资金受托服务信托,中航信托、苏州信托、山东国信、国联信托、紫金信托、万向信托等公司已有落地项目。未来服务信托有望在社会财富传承与管理、社会治理服务、公益慈善等更广阔空间发挥出独特的创新价值。
前景仍在,重整出发
站在信托业发展新阶段的起始点,未来发展格局方向已日益清晰:回归本源、重整出发。
未来信托业仍被寄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而信托公司在资本实力、资源配置方面势必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信托公司在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规范发展。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信托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思维的转型升级,信托行业的业务结构转型效果逐步显现,逐步引导信托公司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托资金偏好的驱动下,随着居民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财富管理业务作为资产管理的上游业务,将是信托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即便是在逆境之中,信托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仍处于快速发展中。中信登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信托产品存量投资者数量达126.14万个,仅去年第四季度就增加20.17万个,较年初增长55.35%,较三季度末增长19.04%。其中,个人投资者共121.16万人,在第四季度净增加20万人,较年初增长56.02%,较三季度末增长19.77%。经多家信托公司财富中心反馈的信息表明这一数据在2022年仍有所增长。一方面,信托产品满足了理财市场的一部分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各家信托公司不断提升的财富管理能力,也使得客户体验不断升级。
自中融信托在2014年率先成立直销团队中融财富以来,多数信托公司开建直销渠道,8年时间信托行业的直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这有利于销售端的合规建设及风险控制,也让行业逐渐实现自我供血,真正开始独立发展。
好消息是,信托似乎已经完成筑底。据信托业发布的《2022年3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显示,截至2022年3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07万亿元,同比增加0.63万亿元,增幅为3.08%。与2021年末规模余额相比,增加0.52亿元,增幅2.55%;与2017年末的历史峰值相比,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下降幅度收窄至19.71%。经过近年的持续调整,信托业务的功能和结构已然发生变化,行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文/文仲书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