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即决战 起步即冲刺”之开发区篇【引擎】
郑州高新区以“项目为王”推动高质量发展
——访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
2023年1月28日,全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中,郑州高新区共有12个项目,总投资额160.7亿元,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竞进姿态,全面掀起新一轮“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热潮:
正月初七,春节假期后首日,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74.3%,开工企业14991家;数字于昨日再度被刷新,企业开工率已达95.7%,而规上企业开工率已近乎百分百……新春伊始,郑州高新区以“项目为王”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如脱兔般奋跃而上。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宏伟发展蓝图,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郑州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发扬‘拼’的精神、保持‘干’的劲头、坚持‘实’的作风 ,努力在项目推进、环境优化、服务提升上实现新跨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如是说。
项目谋划体现高站位,“扩链强链”“延链补链”。对外突出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优引精,围绕物联网、电子信息、北斗应用、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数算产业、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未来产业,持续完善“4+4+N”产业体系,坚持“扩链强链”“延链补链”构建产业生态;全力招引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对内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围绕规上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摸清产业上下游脉络,协助招引关联企业进驻,深入做好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大文章。目前高新区已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传感器产业位列“中国十大传感器产业园区”第四名,中部第一。
张红军表示,今年高新区工作要突出“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上走前头、做表率这个主题,聚焦“稳增长、稳预期、稳民生”,坚持项目化管理、任务化分解、方案化落实、清单化推进,确保谋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项目落地体现高标准,既重质量又加速度。新建项目抓施工进度,续建项目抓竣工投产,着力打通供需适配和要素流动堵点。在要素改革领域全省首个实现工业用地带“施工图”出让、全市率先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推动招商引资从“税收减免、房租补贴、土地优惠”的传统模式向“土地代征、厂房代建、股债联动、作价入股、基金支持、以投代补”等市场化合作模式转变;全力以赴抓投资、上项目,吸引上海重塑燃料电池产业化基地、艾格莱德汽车传感及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清华河北院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抓落实、重实效就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主旋律,全区上下将干字当头、实字为要、责字于心,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张红军强调。
项目服务高效率,争创最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和创业环境。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设梧桐、双桥、石佛、枫杨四个工作组,一对一联系走访企业精准服务,过去一年辖区创新主体持续壮大,通过世界传感器大会等系列“院校+赛事+论坛+展会”活动,进一步吸引一批龙头企业、科研平台和高端人才落地。
实施市场化发展模式,通过项目融资、债券融资、股权合作等多种融资模式,盘活国有资产,撬动社会资本,解决产业发展所需资金难题;依托“中小企业指数平台”等“云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打造政策“一本通”;推动政务服务50个一件“事”和 300个利企便民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建立企业服务驿站,指导小微企业园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
今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高新区提质进位发展的冲刺之年,高新区在新春伊始定下目标:力争实现新签约项目签约额突破400亿元、新开工项目投资额突破290亿元、制造业招商项目签约额突破180亿元、制造业项目签约突破12个,加快推动雄韬氢能产业园项目、珠海艾派克微集成电路封测项目、京东方艺云区域总部项目、上海张江生物银行河南分行等项目实质落地。
张红军表示,高新区将争取早启动、占主动,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为决战全年打下坚实的基础,跑出加速度、确保高质量。“高新区发展就要突出又‘高’又‘新’的特色,我们将坚持‘全力拼经济’,聚精会神抓好发展第一要务,持续巩固主导产业,加速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项目为王抓投资,多措并举扩消费,千方百计把经济总量做大、使发展质量提升。”张红军表示,“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围绕政策先行先试和体制机制创新,找到‘关键一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科技创新,要让企业在这片热土敢干、敢闯、敢投,为发展增活力添动力,努力打造全省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不断开创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新局面!”
本报记者 刘地
动如脱兔跃千里 万帆竞发起长虹
——郑州高新区高质量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
这是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美画卷:
1月28日,节后上班首日,全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在各地同步火热举行,郑州高新区“签约一批”项目3个,“开工一批”项目9个,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全面掀起新一轮“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再开新局!
自全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以来,郑州高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落实省市关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部署要求,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引进、落地和建设,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
郑州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项目发展迅速
夯实工作机制 提高服务效能
2022年12月25日,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3#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作为郑州高新区第五期“三个一批”开工项目,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从一纸蓝图到喜封金顶仅用时半年,再次刷新了“高新速度”。
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是郑州高新区产城更新首个项目,园区拟入驻企业涵盖了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检测、工程监理、建设施工、智慧建设等建筑类上下游企业,将打造智能化建筑科技产业样板园区。“施工期间,郑州高新区管委会、梧桐园区运营中心、高新区产城更新项目指挥部、高新区国土规划住建局等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为项目申请了‘四保’白名单,力保各项建设工作正常推进。”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到。
高新区塔吊林立,项目建设热火朝天 张勇 摄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郑州高新区科学谋划、加强研判,不断夯实工作机制,有效推动项目落地和建设的具体行动。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清单、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对所有项目实行工程化管理模式,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挂图上“墙”,按图推进;成立专班,充分发挥专班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个性化定制项目推进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从谋划储备、落地建设、要素保障、考核评比等各项管理办法,固化各个环节,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以完成年度投资额为目标,倒排工期,对项目年度计划任务进行逐月分解,动态掌握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预判情况。
同时,在优化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在原有评分机制项目数、贡献率、入库率、投资完成率、报表报送效率五项指标基础上增加项目谋划力度指标,并对贡献率等指标评分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
此外,高新区坚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周例会”,协调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进展、重大签约项目落实和联审联批工作,分析研究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明确解决办法、工作措施、责任单位和时限要求,大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要素保障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按照项目推进要求,对未达到计划进度的及时预警,督促加快实施进度。
去年以来,郑州高新区组织召开重点项目推进周例会33次,安排部署工作320余项,重点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环节逐项进行分析,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重点项目督查考核。
明晟新材铝板带箔智能工厂通过实现信息系统与工艺、设备装备、物联网一卡通系统的紧密集成,进一步释放企业自身产能 本报记者 唐强 摄
纾解难点堵点 争创最优营商环境
项目为王,环境是金。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基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高新区营商环境的短板和不足,聚焦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全面查找问题和差距。以简政放权为重点,以数字赋能为突破,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
来看鲜活生动的“高新实践”:
2022年7月14日,第五期“三个一批”开工一批项目: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新开普智慧教育研发产业基地项目两宗“工业定制地”带施工图挂牌出让,实现“拿地即开工”,这是河南省首次实现工业用地带“施工图”出让,标志全省工业标准地改革实现新突破。
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郑州天健湖生命健康科技园(西区)项目建成效果图
与传统的工业用地出让相比,高新区“工业定制地”出让要求更为严格:一方面,通过事先明确亩均投资强度、年亩均产值、年亩均税收、容积率等“硬约束”控制指标,出让后将各项要求纳入《投资建设合同》监管,以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完善奖惩倒逼机制,进一步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另一方面,将带“设计方案”出让作为工业用地出让的标准配置,从2021年开始,高新区要求所有的产业项目必须带“设计方案”出让,并力争通过一到两年时间,逐步深化至带“施工图”出让。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次政府推出的标准地带“施工图”出让,让企业实现了“拿地即开工”,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让企业省时、省力又省心。
这只是郑州高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缩影。
两年来,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出台“首问负责”“延时服务”“周末不打烊”等创新措施,首批已上线“刷脸办”事项20项,网上可办事项(4 星)事项占比达到90%,行政许可类即办件占比63%,各项指标在各县市区中位居前列;印发郑州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郑州高新区抓开局稳经济促发展若干措施;2023年1月16日,在郑州高新区召开的2023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高新区更是拿出真金白银重奖创新创业企业,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项目建设热潮涌 千帆竞发势如虹
一辆卡车载着3个硕大的铝卷徐徐开来,停在坯料入库的指定区域;入库区的上方,一架天车滑动过来,通过多个摄像头感知铝卷,准确定位,吊起坯料,完成入库……1月19日,春节期间不停产的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郑州高新区主要领导带队来到这里走访慰问,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新春的祝福送到员工心里,还有稳工暖企大红包,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稳岗留工。
作为郑州高新区“三个一批”已投产项目,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铝板带箔、合金板、超硬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河南明晟年产50万吨超硬3C材料及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用铝。通过实现信息系统与工艺、设备装备、物联网一卡通系统的紧密集成,进一步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该项目铝板带箔智能工厂成功入选“2022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2022年公司仅上半年就完成产值47.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出口7.2亿元。
紫光计算机全球研发中心总部入驻郑州高新区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
新春伊始,郑州高新区第七期“三个一批”开工项目——郑州天健湖生命健康科技园(西区)项目也在全力冲刺……该项目以“创新生物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三大产业细分领域为重点,规划设计有厂办一体、多层研发、高层研发、商业配套等多种产品类型,由郑州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开发运营。“我们将以建设一流生命健康园区为目标,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模与质量,着力提升生命健康产业原始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积极布局产业应用基础平台,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项目主要负责人表示。
谋划高站位 落地高标准
据了解,高新区经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动态调整及转化后,高新区现有七期“三个一批”项目37个,总投资约465亿元。
“签约一批”项目6个:北斗产业园孵化基地、优必选人工智能自主创新基地、深圳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氢燃料电池全国总部、天集产城人工智能基地、高新国际企业港、肿瘤检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研发生产等,总投资166亿元。除第七期3个项目外,前六期项目全部履约。
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3#楼主体结构封顶仅用半年时间
“开工一批”项目24个,分别为创新科区域总部基地及大数据中心项目(第二期开工项目),安徽爱纽牧铝业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第四期开工项目),河南盛鼎建筑科技产业园(一期)、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新开普智慧教育研发产业基地项目(第五期开工项目),云杰新科技智能传感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台湾茂丞总部项目、生物智能装置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智慧地球数据工厂项目、艾格莱德汽车传感及控制器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第五期签约转开工项目),郑州高新区核心板块中部智慧港项目(一期)、英维克中部地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二期)、河南省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一期)、新建年产150万只气体传感器生产线项目、格力智慧物流中心项目(第六期开工项目),中国联通河南郑州数据中心(中原基地)三期土建工程项目、基于物联网的柔性智能焊接共享车间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极海微电子郑州研发中心项目、郑州清智机器人创新中心项目、中建西部建设绿色建材研发中心项目、继元物联科技总部项目、郑州天健湖生命健康科技园(西区)项目、郑州第三电缆有限公司电缆智能制造项目以及河南省农用微生物创新中心项目,总投资228.35亿元,截至2022年底已开工14个,已投产4个。
“投产一批”项目7个,分别为智慧产业园二期项目(第一期投产项目),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东区(三期)、深圳智微智能物联网终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上海电气新能源示范应用项目(第三期投产项目),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研发中心暨钻石长晶设备制造和产业化项目、重塑科技郑州燃料电池生产项目(第四期投产项目),瑞驰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双皮鞋深加工项目(一期)(第五期投产项目)。总投资7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8亿元,截至2022年底已达效6个,达效率85.7%。
人勤春来早。一个个高质量项目落地建设,一个个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一个个投产企业忙碌不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实力更强,处处凸显高新区开局即冲刺,决战“开门红”的澎湃动力!
本报记者 刘地 通讯员 侯玉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高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