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和苏东坡性格类似,既不讨王安石变法派喜欢,也不讨欧阳修保守派喜欢,我们只讲实话。去年10月底,腾讯市盈率跌破10倍的时候,我们讲历史性的机会来了。当然我们的判断除了估值,还有就是对于监管政策拐点到来。2021年针对平台经济无序发展的一系列监管措施集中出台,已经有效地化解了此前互联网平台存在的垄断和泡沫风险。
无论是民营经济,还是平台经济,都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平台经济在引领创新,解决就业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平台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我们不敢想象,过去三年,如果没有了互联网平台会发生什么,马克思说:“停止生产,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月,整个社会就会灭亡。”。在过去三年中,平台经济为保证生产秩序和解决人民的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平台已经深入到国人的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有外国人回到祖国之后,都说,没有了支付宝,没有了微信支付,没有了美团,生活一切都不方便了。数字经济的基础是大数据,而互联网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因此互联网平台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
本文所说的平台经济,在2022年我们叫他互联网。这里的内涵是相同的,这里稍微说一下。互联网实际上分为web1.0、web2.0、web3.0。这里说太专业理解太累,所以尽可能解释的简单一点,web1.0是读,典型的就是门户网站,打开网站读新闻,网站给你什么,你了解什么,这个时候互联网的确加速了信息传播,但这个时代信息传播是单向的。
Web2.0在读的基础上还能写,你在新闻下面发个评论,或者在BBS上发言,那时候天涯猫扑时代开始,到如今短视频、直播,自媒体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阶段典型特征就是平台企业崛起,因为用户能写,用户就能够参与进来,平台不需要自己去做内容,也不需要自己去卖商品,平台只需要对接读写双方,或者对接供需双方,轻资产运行。
平台化是一种进步,实际上平台化比平台经济要早,典型就是连锁店里面的加盟模式和自营模式,连锁店里面加盟模式扩张更快,但品控更难,自营模式扩张慢,但品控高。
在平台经济时代,加盟模式对应淘宝,自营模式对应京东。客观上看,加盟模式比自营模式要好。比如今年京东就开始转变,开始接受个人开店,开始和当当网合作,京东这么做的理由,我们后面谈个股的时候会谈到。
在web2.0之后,有人也开始关注web3.0,但这里我的观点是,web3.0对于中国投资人有点好高骛远,web3.0现在其实就是区块链,具体说,是de-fi(分布式金融)、NFT(数字资产确权,非同质化代币)、DAO(去中心化组织)等等。这里概念复杂,我们就挑点重点,首先web3.0过去并不是区块链的概念,10年前,web3.0公认的是语义网概念,是让互联网懂得更多,比如最近火爆的人工智能ChatGPT,其实就是语义网的概念,人们比较的时候,是将chatgpt和谷歌搜索去比较,这就是web3.0的老概念,后来因为区块链实在太火,或者说“币圈”“实在给得太多了”,web3.0就有了新概念,在读、写的基础上,还多了个用户拥有。
说白了,在平台经济时代,平台主导分配,但用户不满意,平台利益分配不够均匀,还存在一些内部腐败问题,比如腾讯马就在2022年年底指出了腾讯内部的腐败问题,比如有游戏公司内部员工倒卖游戏装备,所以用户不满意这种平台分配方式,故而认为web3.0的核心应该是用户说了算,所以就有了区块链概念的web3.0,用算法来保证利益分配。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共识机制,共识机制可能是挖矿,也可能是权益证明,也可能是投票,所以区块链技术其实更像一个代表大会,共识机制虽然各不同,但平台不能控制,你通过区块链技术的算法来约束各方。
本文我们重点是web2.0的平台企业,但介于投资是面向未来,个人认为投资人要关注web3.0的发展,也许真的有一天,web3.0会替代web2.0,平台经济可能就迎来夕阳,未来由算法和技术说了算。
中国实际上也在对web3.0改变看法,比如中国香港发布《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比如新加坡在积极吸引web3.0项目投资,比如数字人民币实际上用了一点web3.0的技术。
未来web3.0可能实现颠覆,但当下我们还没有看到,投资人要着眼未来,保持关注,但亲身参与大可不必,因为国内先行监管并不允许web3.0推进。所以,现阶段我们谈互联网,发展的还是平台经济,不是web3.0.
回到我们的平台经济,2022年我们看好互联网板块,但实际上全年互联网先抑后扬,且扬的时间靠近年底,不过基本上没有逃出预期。
2022年平台企业有利空,一个是中概股退市利空,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美股融资,但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审计,另一个是针对平台企业的专项整治。
而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我实际上提前提示了变化,我们唠叨了很多很多次,且比新闻更早做出了预判。一方面中概股退市风险解除,实际上中美提出在香港实行现场审计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出了判断,那时候腾讯很便宜很便宜。
另一方面政策上结束专项整治工作,转向常态化监管,有时候投资人对于这种表态要敏感,这个提法实际上出现的也很早,但直到2023年,有些人才反应过来,很可惜。
除此之外,2022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强表态:“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我们之前谈的比较多的是“大显身手”四个字,这是一种政策上的大逆转。但今天我们再深入。
引领发展是让平台企业回归多元化发展,但多元化方向确定,那就是赋能实体经济,2023年平台企业业务会多元化,但多元化业务的客户以B端G端政企客户为主,比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安全验证、数据要素一体化和流通等等,说白了就是不和小商小贩去抢生意,而是去助力经济发展,只要平台经济不抢老百姓饭碗,实现多元化就是你的本事。
创造就业是让平台企业扩张自己的业务,实际上很多新产业负担了我国就业,比如配送、快递、网约车、网约卡车、家电安装,甚至家政服务,而创造就业,平台企业必然需要扩大规模,而规模优势对于平台企业来说,是一种加成。
国际竞争是让平台企业走出去。Tik Tok在海外成功让中国平台企业更有信心,实际上很多平台企业只要将国内的运行模式复制到国外,就能获得新的流量,新的市场。
综上,2023年是平台经济大发展的一年。但介于过去很多年以来,平台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体量,平台经济的发展当然不可能像过去那么快。所以,我们看好2023年的平台经济,但我们希望投资人尽可能在较低估值水平的时候出手。
还有一点很遗憾,大多数平台企业在美股和港股,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可能比较大,但中国的平台企业发展后劲很足,基本面上没有问题。唯一有问题的,是去年我们呼喊了一年,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忽略了开通沪港通。即便你投资不了沪港通,实际上去年买港股基金也是可以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不去想办法拓宽投资渠道,我说天花乱坠也是没用的。
除了平台经济的利好,港股在2023年也将走入牛市。港股对应的是港币,港币和美元挂钩,联系汇率,也就是美联储加息过程中,港股同步。但实际上,香港没有通胀,所以加息会导致港币收缩。而当2023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继而导致加息趋缓甚至于降息,港币联系汇率下,香港的利率会下降,这就使得港币资产会增值。平台企业主要经营地在内地,赚的是人民币,港币贬值后,公司以港币计算的利润会增加,公司以港币融资的成本会降低,叠加起来,就是会发展的更好。
故而,2023年坚定看好平台企业,平台经济。
参考标的:
腾讯控股:2022年年底到2023年年初一个海底捞月,让投资人赚得盆满钵满。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广告、游戏、内容、金融(微信支付)、企业服务。从投资角度,其比阿里要好,因为诸多业务都装在一个实体里面,没有太多分支。2023年其依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阿里巴巴:在业绩增长点上的确逊于腾讯,主要还是业务分开了,蚂蚁和阿里逐渐成为平行企业,相互隔离。赋能就成了问题。未来如果蚂蚁集团上市,个人认为蚂蚁的潜力要好于阿里巴巴。当然,阿里巴巴的底子还是不错的,淘宝电商在国内的份额依然很高。线上取代线下是大势所趋。
京东:京东2022年表现不佳,东哥也很生气,主要问题是和腾讯脱钩,腾讯把京东的股份散给腾讯股东了。京东是自营模式,实际上之前我还是挺看好自营的,但架不住自营之后,固定资产投入太多。尤其是线下京东店,前车之鉴是国美苏宁,线下成本太高,定价和线上冲突,是会拖死线上业务的。不过京东当前也在调整。
京东有物流、前置仓,如果京东从自营为主,转向电商平台,进化为第三方电商平台,就能拓宽京东发展空间。就比如当当,当当在京东开店,然后将大量图书放在京东在各地的前置仓,送达用户的时间会缩短,当当在物流上获得实惠,京东提高了物流的使用率,也让这些固定资产投资物有所值。
所以,2023年还是看好京东。另外,东哥实际上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心里,还是有不错形象的,尤其是“兄弟说”,以及一些对实体经济的看法,也很中肯,这是京东的加分项。
拼多多(美股):美股有点鞭长莫及。但拼多多还是有其逻辑。拼多多2022年表现好于预期,很多人说便宜没好货,但现实结果却是逃不过“真香定律”。一方面电商就是性价比偏好,淘宝取代线下,拼多多后来居上,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便宜。
另一方面电商的基础在于我国强大的商品供应链,以至于拼多多的海外temu出海也获得一定成功。老外也喜欢便宜,而中国制造却完全可以实现低成本,电商和中国制造一拍即合。
海外除了亚马逊,后面的电商,是两家中国企业,一家是temu,一家是 Shein。按道理海外电商除了亚马逊(对标京东),就应该是eBay(对标淘宝),但海外eBay没有性价比,因为没有中国这么强大的供应链和物流,所以,挑战亚马逊的一定是中国平台。
快手:如果说互联网有一个领域还保持繁荣,那么就一定是短视频了。当然,快手实际上不如抖音+Tik Tok,但没办法,头条不上市,投资人没辙,所以这是个次选项。短视频现在的趋势是强于长视频,这是趋势,但短视频也有新进入者,比如腾讯的视频号,竞争也在日趋激烈。但作为一个唯一的热门入口,需求活跃度还是很好的,未来也在向内容电商转型。总体上,头条上市之前,可以考虑快手。
哔哩哔哩:哔哩哔哩是中视频网站,这家平台没有过度商业化,还在累积用户。而由于其垂直度很好,有很多二次元爱好者作为网站的基石用户,且这几年知识类内容具备一定的独特性。所以我认为这个网站是有商业价值的,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垂直度高,其价值比爱奇艺这类长视频平台要高一点。
知乎:百度现在的搜索体验不佳,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感受。当然,百度也有自己强势的其他业务,又或者说,即便搜索体验不佳,百度依然是国内主流搜索引擎,但当你要找一些问题答案又找不到,知乎可能是个不错的替代和补充。介于知乎相对较小的市值体量,我认为这个破局者有成长的空间。
百度:不用多说,从搜索领域转向内容领域,不算太成功,但总体上每个内容领域,都有对标的产品,甚至包括学术论文。大而全是百度的优势,但各个方面都不够突出,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BAT吊车尾,不知道2023年能否苦尽甘来。
美团:境遇和京东差不多,被腾讯清仓,但美团的定位在于同城和即时配送。这个区域和饿了么形成交错竞争,有且仅有两家。少一家不行,因为会有垄断,多一家也不行,因为布局线下渠道成本很高。未来美团会多元化。
网易:动视暴雪和网易离婚,成为2022年网易最大的利空。但网易在游戏制作能力上还是比较强大的。国内当前游戏产业,叫得上名号的我看只有三家:腾讯、网易、米哈游。其他游戏公司都多少靠点小聪明,比如并购。
东方财富:去年的利空是百度搜索的导向问题,百度搜索结果导向百度股市通,让东方财富丧失了流量。但东方财富的优势在于,其是国内金融投资垂直领域唯一一家平台,如果要说有对手,雪球近几年对其构成一定的竞争。但从功能上说,东方财富网站的金融信息聚合能力更强,当市场进入牛市,我对其未来发展有信心。当前线上开户也逐渐成为大趋势,线上券商发展势不可挡。
小米集团:印度搞小米,小米要造车。一折腾,2022年小米表现不佳。但在国产消费电子和智能家居领域,我们看到小米高性价比模式依然奏效,这方面,你可以看看电商排名,其实小米也可以归入消费类,但实际上小米的产品大多数不是自己生产的,我认为其更像一个平台。核心本质还是智能物联网企业,利用小米的物联云,将很多产品纳入到小米生态体系当中。2023年估值回归,想来会是一个机会。
金山办公:WPS对微软office的替代是大势所趋。但金山办公之前的估值一直不让人满意,太贵,不过作为长期投资来说,我们应该将目光看得更加长远。WPS在办公软件上的优势的确在扩大。
广联达:建筑业的软件。竞争对手有几家,比如鲁班,但不多。2023年,建筑业可能会有一定表现,作为基建上游平台型软件,值得关注。
同花顺:也没别的,交易软件方面,真的是没什么强劲的对手。大智慧不中用啊!
拉卡拉:主要是线下支付,当前竞争优势不太明显,一方面A股平台公司实在太少,矮子里面拔将军,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可能为拉卡拉提供了一些可能性,举个例子,比如一家饭店,他需要支付工具,他也是拉卡拉的客户,但现在他成长了,成为一家连锁店,他要的不只是支付工具,也有软件需求,比如预测明天要准备多少食材,比如扫码点餐,这就是支付工具向供应链、管理延伸。拉卡拉有用户基础,至于B端数字化转型的蛋糕能切到多少,就看其本事了。
其他数字经济参考:中国软件,南天信息等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