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财经资讯 >

中国平安2013年总投资收益率(中国平安历年净资产收益率)

2023-05-05 13:06:41 财经资讯 阅读 0

Bitget下载

注册下载Bitget下载,邀请好友,即有机会赢取 3,000 USDT

APP下载   官网注册

8月23日中国平安中报显示,公司归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亿元,同比增长4.3%,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平安人寿代理人队伍企稳,人均产能和月薪双双提升三成,规模和质量趋于稳定。随着这一核心估值判断因素跨过拐点,市场对其担忧的最大利空正在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8月24日,中国平安开盘后AH股均涨超3%,带动保险股全线逆势反攻。截至收盘,中国平安A股收涨2.19%。


01

亮眼的业绩VS低迷的股价


8月23日,中国平安发布半年报,为投资者们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答卷。上半年,平安实现利润稳定增长,归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53.4亿元,同比增长4.3%,年化营运ROE达20.4%。在24日业绩发布会的现场,多位管理层都用了“强劲”一词形容业绩增长,面对当下内外部复杂环境和诸多挑战,稳健增长实属不易。


其中,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22.47亿元,较去年同期微降,营运利润589.93亿元,同比增长17.4%。平安产险原保费收入1467.92亿元,同比增长10.1%;综合成本率为97.3%,“平安好车主”APP作为中国最大的用车服务APP,截至2022年6月末,注册用户数突破1.59亿,累计绑车车辆突破9900万。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20.22亿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220.88亿元,同比增长25.6%。


在投资端,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上证综指降幅达6.6%。中国平安实现总投资收益602.85亿元,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9%,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1%。平安首席投资官邓斌表示,上半年大力配置长久期的固收产品取得确定性收益,公司的资产配置处于健康稳健的状态。


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疫情影响叠加地缘冲突等,全球金融市场环境经历较大震荡,在A股,保险、白酒等蓝筹股股价也一路走低,尤其是保险股,估值逐步来到了历史最低区间,虽然期间利好政策频出,仍无法打消投资者对其长期增长的疑虑,至今,保险股在底部估值区间“躺平”已久。


保险行业指数2013年以来历史估值走势

大手笔分红,高管表态“股价低估”:跨过拐点,中国平安能否王者归来?

资料来源:Wind


从公募基金对保险股的持仓上,也可以验证保险板块的低迷,2021年二季度开始,公募基金对保险板块的持仓占比几乎降到了0附近。而2017、2018年,公募持仓保险的占比一度达到了6%、7%水平。由此可见,相对之前的高点,当前保险行业估值已经非常便宜。


中国平安联席CEO兼首席财务官姚波表示,公司管理层认为当前公司股价与公司价值出现脱钩,股价仍然被低估。目前,平安股价只有内含价值的0.5倍左右,处于历史低点,同时,目前平安的PE(市盈率)倍数也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低于行业平均值。

大手笔分红,高管表态“股价低估”:跨过拐点,中国平安能否王者归来?

资料来源:Wind


那么,平安的股价什么时候能够企稳回升呢?笔者发现,从刚刚发布的平安中报中,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同比增长26.9%,代理人月均收入大幅攀高,同比增长35.1%。这两点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自2019年以来,中国平安坚定推进寿险改革,通过“渠道+产品”双轮驱动战略,持续推动代理人队伍结构和业务质量改善。而财报中显示的代理人收入的大幅攀高,意味着中国平安对社会人才的吸引力将大幅增强,队伍将逐渐稳定下来;而人均新业务价值提升近三成,也意味着队伍建设从“追求规模”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初见成效。今天平安的股价逆势而动,大幅飘红,或正是市场对这一趋势性拐点的确定和认同。


中国平安中报出炉后,多家券商针对中国平安发布了“买入”或“强烈推荐”的积极研报,对其推荐的目标价位于58-79元/股区间,较目前的股价有4成以上涨幅空间。


其中,招商非银的分析师表示,中国平安“健康+养老”生态圈的持续建设有望在未来赋能销售,从而对新单销售持面刺激,此外,股市企稳以及稳增长带来的经济复苏,将有望推动利率水平在四季度有所回升,从而推动公司投资收益继续向好。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中国平安当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0.5xPEV),具备绝对安全边际,维持“买入”评级。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维持中国平安“增持”评级,维持目标价79.11元/股,对应2022年P/EV为0.96。


种种迹象表明,作为此轮行业改革排头兵的中国平安,各方面成效开始显现。综合金融模式、“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生态战略构建的差异化竞争,以及寿险改革方面的成效,正在成为中国平安未来发展的支撑点。


02

寿险改革效应持续显现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增长放缓,叠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冲击,华为、腾讯等巨头们也纷纷释放降本增效信号,缩减人力、提升质效,而提前三四年备战转型的中国平安,已经成功地成为了抢跑者,领先行业进行寿险改革。


2018年以来,我国寿险行业历经业务结构调整、渠道改革、疫情冲击等多方面影响,处于周期探底阶段。中国平安作为本轮转型变革的先驱者,今年已经进入寿险改革第三年。从2022年中报看,其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稳健增长,不过因为疫情因素,代理人线下展业活动受限,全行业面临新业务价值下滑的局面,上半年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195.73亿元,同比下降28.5%。


对此,平安集团联系CEO陈心颖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寿险改革进展符合预期,循序渐进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全年业绩达成有信心。她还表示,虽然新业务价值还未转正,但二季度新业务价值降幅收窄,试点营业部二季度的新业务价值实现正增长,公司上半年的营运利润实现正增长。展望未来,年底会推进剩下35%的营业部完成改革。


实际上,从中报中的多项指标能够窥见寿险改革的成效,其中,代理人渠道改革是本轮寿险改革的重点之一。


2012-2018年,平安个险代理人规模一度从51.3万人扩张至141.7万人(表)。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后,问题也开始显现,一方面,完成了人均2张保单覆盖量之后,寿险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寿险及健康险增长空间出现天花板;另一方面,综合能力参差不齐的代理人队伍,无法有效承接中产及以上客户日益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需求,靠“人海战术”推动业务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


大手笔分红,高管表态“股价低估”:跨过拐点,中国平安能否王者归来?


2019年开始,中国平安主动求变,开展代理人渠道转型,一方面改善队伍结构,严格执行考核清退机制,抬高代理人门槛。2018-2021年,中国平安保险代理人数量出现三连降,从141.7万人大幅下降至60万人,改革力度为行业之最。期间,中国平安斥资10亿元打造全新“优+人才招募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高绩效、高品质”的“三高”代理人队伍。


另一方面,中国平安借助科技赋能,围绕代理人招募、培训、活动量管理、产品、营销获客、服务等各环节开展数据化运营,以提升代理人的效率、产能及收入。


根据中报,截至2022年中,中国平安月均代理人数量为51.4万人。尽管人力规模仍有下滑的压力,但是与此同时,经过“浪里淘沙”式的人力绩优后,代理人质量和人均产能在明显提升。从中期报告可以看到,中国平安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代理人人均月收入7957元,同比大幅增长35.1%。这一收入,相较外卖、网约车等行业,已存在相对优势。


截至2022年6月末,中国平安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新人“优+”占比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


寿险改革正在为中国平安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未来高质量发展持续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代理人人均产能持续提升,在队伍规模稳定下来,跨过数量与质量的拐点后,优质的代理人队伍必然成为拉动其业绩整体向上的核心动能。


03

产品改革抓住“医养”开新局


中国平安寿险改革的另一大重点,是调整产品结构。


一直以来,寿险及健康险业务营运利润在中国平安占大半壁江山,是集团创利的压舱石。通过代理人队伍改革,拉动寿险传统业务稳健增长外,公司必然要找到新的业务长期增长引擎。


长期看,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社会对健康状况的关注以及财富水平提升,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必将迎来从房地产向健康、养老和财富管理方向的转移。近看,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将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在养老金账户存钱,而其重要的一个投向也是保险。


老龄化和财富管理趋势下,“固收+”的储蓄型业务,以及具有康养服务特色的保障型业务,成为中国平安瞄准的重要方向。


我国养老正在形成“9073”的格局,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保险公司瞄准的是前后两端:高端养老社区机构养老,主要面向高净值客户;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


如何准确抓住这两类人群的需求?像过去那样单纯靠卖产品,是很难黏住客户的。若相对应地去延伸产业链,给客户提供服务,定能大幅增加保险产品的吸引力。而康养服务、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都是寿险产业链上的服务延伸。


从中报可以看到,中国平安创新产品稳步推进,依托国家对养老第三支柱和康养产业的持续支持,升级医疗健康战略,发挥医疗生态圈的综合优势,着力发展“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和“保险+高端养老”的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专业“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服务。其中,“盛世金越”增额终身寿以及居家养老服务计划已经贡献了较高的业务增量。


截至2022年中,平安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持续落地,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药店数量达20.8万家。平安智慧医疗累计服务187个城市、超5.5万家医疗机构,赋能超142万名医生。在平安超2.25亿个人客户中,超64%的客户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客均合同数约3.39个。使用线上问诊的客户加保率为未使用客户的3.5倍,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贡献了46%的新业务价值。


随着产业生态和差异化服务体系的构筑,中国平安有望逐步摆脱对单一险种的依赖,令险种结构更加分散,从而有效承接多元化、差异化的客户需求,并力争借政策之力实现业务的“二次增长”。


过去,重疾险件均保费大约在四五千元,而康养产品、养老社区对接产品,大部分门槛是200万元起,甚至有些公司可能在1000万元以上,外加居家养老服务门槛也都颇高。也就是说,创新的康养产品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性价比极高。


产品结构调整叠加代理人渠道改革,中国平安的转型蓝图清晰可见:未来其业务的增长,已经不会像之前一样,完全依赖新增代理人去找新客户的模式,而是将更加依赖代理人的专业度,把相应的产品以适合的服务,去推给中高端客户。


04

品牌固本焕新

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海外成熟市场发展经验表明,居民对保险行业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财富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说,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产品的改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也应该是常态。


只不过,改革必然带来阶段性的业绩波动,令一些外界人士对其未来走势持观望态度。


调整是暂时的,而居民对保险行业的需求长期存在,毫无疑问,最先从此次变革调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迎来基本面改善的公司,将率先迎来估值的巨大修复空间。中国平安依托多年品牌“软实力”、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上深耕十余年的“硬实力”,以及此次改革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稳健的掌控力,率先突围的概率极大。


管理层显然对此也信心十足,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平安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已累计回购1.02亿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50亿元。平安管理层表示,公司股票回购是反映管理层对目前股价低于公司实际内涵价值进行的动作,也体现出公司对股东负责的态度、对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事实上,投资者也一直在用行动投票。2021年以来,中国平安股东数量呈现波动中攀升的趋势,2022年一季度股东总人数一度达到121.48万户,同比增长26.75%(表)。截至2022年中,这一数据为116.17万人,充分说明中国平安在投资者心中长期构筑的品牌“软实力”之强盛。


大手笔分红,高管表态“股价低估”:跨过拐点,中国平安能否王者归来?


一切都在蜕变中。不变的,是中国平安坚持注重股东回报的传统。2022年中期,中国平安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92元,同比增长4.5%,高于集团营运利润4.3%的提升比例,说明管理层充分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给投资者再吃“定心丸”。


据统计,中国平安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31次,连续10年提升现金分红水平,位列沪深两地所有上市公司第3位,金融业第1位,分红总额高达1433.44亿元。2021年,中国平安合计分红约431亿元。从分红总额来看,中国平安居五大上市险企之首,分红总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亦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表)。


大手笔分红,高管表态“股价低估”:跨过拐点,中国平安能否王者归来?


2008年之后演绎过“10年10倍”的中国平安,曾经让无数投资者体会到价值投资的乐趣和魅力,这些年,变的是环境与行业,不变的是中国平安的初心和使命。随着转型调整,品牌固本焕新,一个全新的价值投资个案会否再次归来?答案的揭晓,或不用等到下一次财报到来。(CIS)

相关内容

中国平安2013年总投资收益率(中国平安历年净资产收益率)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