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各大机构开始发布“2020年十大流行语”。“逆行者”“打工人”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的流变,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了时代发展、社会变迁、文化脉动。从风云激荡的国际社会到惠及民生的国家政策,从影响广泛的热点事件到人们身边的大事小情……年度流行语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年社会的波澜壮阔,也折射出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可以说,年度流行语中隐藏着“民生密码”。
流行语中流淌着人们的生活痕迹。透过年度流行语,可以对过去一年中的民生百态进行解读。比如,作为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孩子代称的“神兽”,标注了这段特殊时期师生“云上课”的历史,也记录了广大家长使出各种招数、与“熊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直播带货”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很多人通过加入“直播带货”获得新的职业身份,也有不少人因此而频频“剁手”。
流行语还是社会心态的晴雨表。一方面,越来越多传递正能量的流行语当选年度“热词”,体现出当今社会大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逆行者”“飒”展现出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的优秀品质,也寄托着普通群众对英雄的敬佩和赞美。另一方面,流行语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包含着人们的期待、疑惑、自嘲等种种情绪,同时凸显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卷”被用来指各行各业内部的非理性竞争。发展中出现停滞阶段很正常,关键是要有效地进行理性竞争,这就需要相关行业正视非理性的“内卷”现象,积极探索“去内卷化”的改革之路。因此,流行语可谓收集研究舆情民意的重要信息库,读懂流行语中隐藏的“民生密码”,把握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方能准确体察舆情,更精准地服务大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在流行语的使用上,政府和群众的互动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民生密码”正在被识别。可以看到,目前流行语已经呈现出双向流动的倾向,既有从政府话语体系进入民间的语言,也有从民间语汇向官方语汇的靠拢。如今年入选十大流行语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双循环”,就是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及政府文件中出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全民“热词”;“任性”一词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剑指权力使用乱象。官方与民间语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倾听民意,凝聚共识,激发改革动能,实现最大公约数。
年度流行语,难以涵盖所有的民生领域,但能从侧面反映出人们的部分心声。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从中读懂民生诉求,破解“民生密码”,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