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希腊身处债务危机时,中国帮助了希腊人民。”
这句话是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说的。
“希腊人永远不会忘记,在我们遭遇严重经济危机,欧盟和见死不救时,中国给予我们的帮助。”
这句话,是一个普通希腊人说的。
上至希腊总理,下到普通的希腊人,他们之所以如此感谢中国,其实是因为一笔“生意”。一笔当时欧美国家,认为肯定要巨亏,却在中国企业手中,彻底改头换面,实现了盈利的战略投资。
那么,这笔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西方人认为必亏,而中国企业,在短短2年之内,就扭亏为盈,使其浴火重生了呢?
一、比雷埃夫斯港,一座被欧美企业嫌弃的港口
故事得从2008年说起,当年9月,在美国,一家叫做雷曼兄弟的投资银行宣布破产。由此引爆了美国的次贷危机,进而席卷全球,在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经济危机。
而欧洲诸国,在次贷危机中普遍损失惨重。债务规模庞大的希腊,更是因此陷入国家破产的边缘。
为了拯救经济,希腊政府向欧盟提出援助请求,但当时的英法德等大国,自顾不暇,并没有多少余力帮希腊,而且为了不被希腊债务危机连累,还向希腊政府施加压力,要他们变卖一些国有资产,以减轻债务危机。
比雷埃弗斯港,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被推到资本市场上的。
比雷埃弗斯港,位于希腊东南部,所谓“比雷埃弗斯”,在希腊语中,就是“扼守通道”的意思。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该港口的地理优势。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希腊的历史足有几千年,而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比雷埃弗斯港就已经出现了。
在其后漫长的岁月里,比雷埃弗斯港,就像是希腊发达的航运业的一个见证,它不仅是希腊最大的港口,在整个地中海东部贸易航线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那么,这么一座地理位置优良,历史悠久的港口,为何在希腊政府为了解决债务危机,折价贱卖的时候,欧美各国都不愿意接手,认为这会是一次巨亏的投资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受到了欧洲债务危机的牵连。简单来说,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欧洲各国债务危机,而债务危机最终又演变成经济危机,使得整个欧洲经济,进入“停滞的十年”。
整个欧洲经济低迷,那么作为“欧洲南大门”的比雷埃弗斯港,自然也要受影响。说白了,港口是需要货物吞吐量来盈利的,现在整个欧洲经济低迷,货物吞吐量少了,港口的盈利能力,自然也就随之下降。
第二个让欧美各国,觉得投资比港会亏的因素,则是比雷埃弗斯港员工的“难缠”。简单来说,这些人工作效率低,而且动不动就罢工搞事,严重影响比港的正常运转。
正是出于对这两个原因的顾虑,欧美各国企业,才认为对比雷埃弗斯港的投资,是一个注定要亏损的商业行为,也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了。
就在希腊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中国人出手了。2008年,中希两国在雅典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由中远海运集团,接手比雷埃弗斯港的经营权。
当时很多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对希腊雪中送炭,是因为在“瓦良格号航母贸易”中,希腊曾主动帮助过我国。换而言之,人们觉得中国纯粹就是为了帮助希腊渡过难关,因此明知道投资比雷埃弗斯港是亏本的买卖,也打算做下去。
结果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仅仅2年之后,在中国运营之下的比雷埃弗斯港,就开始扭亏为盈,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已经堪称是希腊经济增长的半壁江山了。
那么,中国企业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二、背靠“世界工厂”,比雷埃弗斯港的浴火重生
前文咱们提到过的,欧美国家的资本和企业,认为投资比雷埃弗斯港会亏本,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即欧洲经济停滞,以及该港口“难缠”的工人。
中国企业接手比港,想要实现盈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这两个问题。
前一个问题比较好解决,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背靠着国内这么大一个生产基地,中国企业接手比雷埃弗斯港口之后,想要找到集装箱,并不难。
实际上,中企接受比雷埃弗斯港的运营权,本身就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欧洲是一个庞大而富裕的市场,中国是一个生产力过剩的“世界工厂”,扩大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渠道,离不开一座我们自己运营掌握的港口。
在这种背景之下,比雷埃弗斯港一被中企接手,都不需要吆喝,各种中欧之间的贸易货轮,就接踵而至了。
那么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一座港口要经营得好,除了更新各种硬件设施之外,也离不开员工的支持,而“比港”员工向来以“难缠”出名,中企是如何搞定他们的呢?
办法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就两个词:给钱,交朋友。
“比港”员工之所以有“难缠”之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港口经营不善,经常拖欠员工工资。
中企接手比港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局面,而且随着港口逐渐盈利,员工们挣的钱越来越多,自然就不那么爱闹事了。
除了给钱之外,中企之所以能迅速收拢比港员工的人心,还与大量培训使用当地人有关。
简单来说,对于外国资本运营比雷埃弗斯港,当地希腊人一开始是有顾虑的。在希腊债务危机严重的背景下,这些人最怕的,就是我们大量请中国人来运营港口,抢走他们的“工作”。毕竟如果从效率来看,中国工人的效率,是他们的几倍。
但中远海运集团并没有采取这种偷懒的办法,而是大量的从当地的希腊人中间招募工人,并且从国内请来技术过硬的老师傅,教他们如何使用各种港口机械,如何快速而有效的运营港口。
甚至其中一些骨干,都被“公款”派到中国来“留学”,让他们学习我国国内大型港口的运营经验。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中企完全把希腊人当成自己的员工来培养,自然慢慢就赢得了他们的认可。
至此,在西方资本和企业眼中,两个近乎无解的难题,就轻而易举地被中企给解决了。比雷埃弗斯港,也实现了在短短两年内扭亏为盈的巨变。
以至于有些西方媒体,还以一种酸葡萄的心态,说我们“捡了个漏”,实际上,在中企手中迎刃而解的问题,对于西方资本和企业,就是难解的障碍。换句话说,如果当年“捡漏”的是欧美企业,那么最终亏损是大概率的事情。
说白了,是中国成就了比雷埃弗斯港,而不是比雷埃弗斯港,成就了中国。
三、为何“中国人更受欢迎”
中企拯救比雷埃弗斯港的事情,经常和中国企业拯救塞尔维亚钢厂的事情一起,被看作是“中国式合作”在欧洲的巨大成功。
甚至连一向对我们很苛刻的美国媒体,也不得不发出感慨,说“很显然,在希腊,中国人更受欢迎。”
受欢迎只是一个结果,真正的问题在于,为何“中国更受欢迎”?或者更直白一点来说,论资本,全球范围内显然是美国更胜一筹。可是为何往往由中国人投资主导的项目,都能够很快盈利,而美国资本投资的外国项目,却总是容易变成烂摊子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大部分美国资本,都是私人企业的,他们投资国外项目的时候,最大的追求,就是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赚更多的钱。这种心态促使下,投资活动就难免急功近利,最终留下一地狼藉。
而大部分对外投资的中企,都是国有企业,他们投资国外项目的时候,盈利固然很重要,但服务于长期的国家战略,更重要。
以比雷埃弗斯港的投资为例,中企投资这个港口,一方面是为赚钱,一方面是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这就要求他们不能竭泽而渔的追求利益,必须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双赢。
正是因为这种根本目的的不同,造成了中美双方在投资国外项目时,策略的不同,以及结果的不同。
说白了,美国喜欢干的是一锤子买卖,掠夺式投资。而中国喜欢的是长期合作,共生型投资。这就决定了,被投资的国家更欢迎中国企业。
四、结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中国对比雷埃弗斯港的成功投资,就像是一把钥匙,不仅帮助了希腊,让这座古老的港口重新焕发生机,更重要的是让欧盟国家,看到了中国投资的好处,为中国资本进入欧洲市场,开辟了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浴火重生的,也许不止比雷埃弗斯港,还有古老的丝绸商路,以及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