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安生
2022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最大看点是美元指数飙升,而其他国际主要货币纷纷贬值下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最高时已经上涨了15%,美元指数处在近20年来的高位。相对于美元,欧元汇率下跌了11%,英镑汇率下跌了14%,而日元最惨下跌接近20%,人民币也下跌超过8%。从以上全球主要货币表现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下跌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甚至从比较之中还能够看出人民币较其他国际货币更加坚挺和稳健。但事实上,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出现的贬值不仅与日元、英镑、欧元完全不同,而且也与以往的情况大不相同,有着特殊的国际政治背景和中国国内特殊的经济背景,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近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2021年,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升值态势,由于2020年和2021年中国经济在防疫抗疫过程中表现出色,因此,市场普遍预期,2022年人民币会继续保持稳健的升值态势。然而,事与愿违,进入2022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但没有升值,反而掉头下跌,尤其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以前一直被认为是人民币汇率重要市场心理关口的7算也被轻易击穿。虽然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兑美元较之日元、英镑、欧元等国际货币跌幅相对较小,但持续不断的贬值还是引发了市场对人民币信心不足的问题。然而,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谋划做空人民币的时候,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却连续出现千点大反弹,此情此景令市场大为震惊,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已经触底反弹呢?接下来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一个怎样的走势呢?应该如何理解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所出现的贬值?
回顾历史,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造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过程,在2005年到2012年期间,人民币曾经出现了长达七年的单边升值格局,当时,人民币汇率的良好表现给市场一种严重的错觉,许多投资者都误认为人民币会长期保持一种单边升值的局面,然而,自2013年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频繁出现波动,长时间单边升值或者单边贬值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更多的是随行就市,起起伏伏,有升有跌。特别是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力量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更多地呈现出了市场化波动的特征。
从2013年开始到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然一直处在频繁的波动当中,但总体上十分稳健,而且呈现升值的趋势。应该说,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完全符合市场规律,因为,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的实力在不断成长,并且为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及适度升值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的汇率走势,虽然最大的决定因素来源于中国经济,但是美元的强弱表现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觑,可以说,美元是美国经济的象征,人民币虽然主要受中国经济的支持,但美国经济状况及美元走势也同样会影响到人民币汇率的表现,甚至在某些时候美国经济或者美元的强弱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主导作用。
必须承认,当今世界美元仍然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货币霸权,虽然近几年由于美国自身的一系列骚操作使得美元信誉大降,但是目前美元霸权地位仍然十分稳固,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高达六成左右;几年前欧元曾一度超越美元成为全球第一支付货币,但是如今美元再次重返世界第一支付货币的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元一直是排名第一权重的国际精英货币,而且这一权重还在提升。在当今的国际货币体制之下,美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其他国际货币造成巨大影响,人民币也概莫能外。
人民币贬值的表象原因
2021年美国经济出现大反弹,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通胀的出现,美国财经官员最初对控制美国的通胀十分乐观,甚至认为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不需要大惊小怪。然而,2021年接近年底始,美国的通胀率完全出乎美国政府的预料一路高歌猛进,甚至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趋势,从而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向外宣称,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进入2022年,美联储正式启动了加息的措施,但却发现,轻微的加息根本无济于事,于是进入下半年,美联储的加息做法变得异常激进。一时间,全球金融格局大变,货币市场动荡不安,一方面美元指数大升,另一方面其他各种国际货币相对美元则普遍出现贬值,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甚至出现崩盘,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随着美元指数上升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
除了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措施牵引之外,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差强人意,而美国经济增长率却出现了近四十年来反超中国的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有2.5%,特别是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只有0.4%,而美国经济上半年的增长率则达到3.2%。显然,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数据对人民币的支持明显弱于美国经济数据对美元的支持。
从以上的分析之中似乎能够解释清楚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何跌跌不休的原因。然而,必须指出,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跌远没有上述分析那么简单,可以说,美国激进的加息措施以及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表现略好都只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的表象,而人民币汇率下跌的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中美两国政治博弈的结果以及中国国际大循环的内在需要。
人民币贬值的深层原因
目前来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虽然没有其他货币跌得那么惨,但8%的跌幅也出乎了早前市场的预料,更有分析指,由于美国的通胀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措施仍会不断加码,全球各国货币兑美元还将继续贬值,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兑美元汇率不仅会继续下跌,甚至有可能直奔8算这一新的低点而去,市场对人民币的汇率前景表现悲观。但是,人民币与其他国际货币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虽然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不如美国,但一旦疫情结束,中国经济很快会重现生机,各方面的表现都会好于美国,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毫无悬念;目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排名世界第一且超过30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中国愿意,外汇储备规模还将快速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不及美国,但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所表现出的迅猛势头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即便美国也离不开中国制造,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很大且有增无减。
人民币所依托的中国经济是世界上表现最可靠、最稳健、实力最雄厚的经济体,虽然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构成重大影响,但相较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经济所展现出来的韧性、潜力和前景都是最好的!对此,国际资本的行动最有说服力。今年以来,尽管美联储采取激进加息措施,但是,国际资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蜂拥流向美国,而是有相当一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中国吸引国际资本的数量和规模有增无减。国际资本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态度。今年以来尽管美元指数强势上升,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完全有条件和实力保持稳定,甚至可以做到不跌反升。但事实上,人民币兑美元不仅贬值了,而且还出现了较大贬值幅度,这其中一定藏着常人看不见的秘密。
首先,人民币出现的明显贬值是中美两国政府政治博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美国政府正在为美国出现的高通胀焦头烂额,美联储祭出激进的加息措施,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美国经济表现差强人意,完全不能支持接二连三的大幅加息,但美联储为了遏制不断窜升的高通胀,已经顾不上美国经济的承受力了,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措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住高通胀?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加息对美国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肯定的,加息幅度越大对美国经济的损害也将越大。显然,美国政府如此不顾一切试图遏制通货膨胀,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一切努力被外来力量所抵消,恰恰由于美国国内消费品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极高,如果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助推美国的通胀率,甚至会令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努力付诸东流。对此,美国政府非常清楚,美国想要抑制通货膨胀,没有中国的配合是很难实现的,而争取中国配合的最好办法就是人民币不但不能升值,最好是人民币进行大幅贬值。
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新任财长耶伦曾多次致电中国政府进行沟通;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美国证券监管部门高调扬言要将中概股扫地出美国资本市场的时候,中美之间突然于近期达成了资本市场审计监管合作协议,避免了多数中资企业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市的厄运。显而易见,人民币近期所出现的8%贬值,是中美两国政府相互妥协的一个结果。但是人民币的这个贬值幅度是否如美国政府所愿?不得而知,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政府提出要求而中国又能接受,那么,人民币还有进一步贬值的可能;如果人民币目前的贬值幅度已经危及到人民币的稳定和国际信誉,那么,即便美国政府再怎么提要求,中国也不可能接受,人民币继续贬值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从近期人民币汇率不断出现大反弹的市场表现来看,7算是否已经成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一条能够接受的底线?如果后市人民币在7算之下一定幅度内继续出现大反弹现象,那么,几乎可以断定,7算之下一定幅度之内是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底线。
对于今年以来人民币出现的贬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内部产生的需要。众所周知,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疫情困扰表现不佳,由于疫情继续困扰中国,国内的消费信心严重不足,许多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因此,中国经济的国内大循环暂时遭遇到困难。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经济国际大循环却逆势而上,对外贸易出口节节攀升,屡创历史新高。为了稳定和助推中国经济国际大循环,以弥补国内大循环所出现的不足,通过人民币适度贬值不失为一条可行的好办法,因为人民币的适度贬值,能保证国际市场购买中国产品比以往更加廉价,性价比更高。在当前全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通胀高企,人们的收入及其购买力大幅缩水的背景下,中国通过人民币的适度贬值,能够有效地增强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有效地稳住中国外贸的基本大盘。可以说,人民币的适度贬值是中国通过国际经济大循环以弥补国内经济大循环不足的一个内在要求,是中国有意而为之的主动行为。
总之,美国加息以及美元指数上升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一定幅度贬值的表象原因,而真正深层次原因和深刻内涵则是中美两国政府政治博弈的结果,同时也是中国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内在需要。
(作者系香港《经济导报》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