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扩大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工作落实情况。
河南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异地就医实现“两覆盖、一扩大”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惠民利民便民工程。
据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岳文华介绍,2016年以来,河南省先后出台多项关于异地就医的制度性文件,逐步建立健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本流程、待遇计算、资金流转和管理责任等政策体系,确定了异地就医备案人群;规范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规程;明确了异地就医报销比例和范围;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跨省报销政策的统一。2022年,结合全省异地就医工作实际,“扩大医院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被纳入当年省重点民生实事,旨在重点解决长期以来参保群众异地就医“备案”复杂、“跑腿”多、“报销”难、“垫支”负担重等痛点、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河南省已超额完成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两覆盖、一扩大”任务目标,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异地就医服务。其中,“两覆盖”指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试点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覆盖。“一扩大”指逐步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覆盖范围。
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可“双向”享受医保待遇
为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河南省持续优化政策制度。近年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住院到普通门诊,再到门诊慢特病,部分政策以“打补丁”的方式推进,缺乏连贯性、系统性。针对这个问题,省医保局在对以往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的基础上,将异地就医备案人员的范围拓展到非急诊且未转诊人员;科学设置备案有效期,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直接结算服务;取消全省异地就医返回参保地就医限制,支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结算服务,有效解决了备案人员范围窄、时限短,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不能双向享受待遇,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后报销比例偏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114种特药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河南省坚持管理规范统一,围绕将急诊抢救费用、住院期间院外检查治疗购药费用和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这一重点工作,省医保局制定全省统一的规范,形成全省统一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规范框架;将伊马替尼等114种特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特药直接结算保障范围;对5种试点门诊慢特病取消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数量限制,参保群众可在就医地所有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凭社会保障卡或医保电子凭证门诊取药。
打通便民应用“最后一公里”
为了便民利民,河南省着力加强部门和区域协同,规范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服务事项、管理规范和时限要求,将服务覆盖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将服务覆盖所有业务场景。同时,推进医保报销线上线下通办,将服务覆盖所有政务服务模式。
在原有现场备案和电话备案的基础上,河南省增设河南医保小程序、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多个线上平台,方便群众备案。向参保地具有转诊资格的医疗机构开放转诊备案办理权限,调整个人账户异地使用政策。持续优化医保信息系统功能,开展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业务实测,解决应用过程“最后一公里”问题。
2.76万医药机构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通过全省医疗保障部门的不懈努力,河南省提前三个月完成了省重点民生实事的全部目标任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统计显示,河南省高质量实现“两个全覆盖”。2022年3月,河南省实现普通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县(市、区)全覆盖;7月,实现全省所有统筹区双向开通5种试点门诊慢特病治疗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9月,实现试点门诊慢特病治疗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县(市、区)全覆盖。同时,河南省超额完成“定点医药机构开通”任务。截至目前,全省总计27670家医药机构实现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达到了申报完成800家定点医药机构目标任务的34.6倍。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异地就医门诊结算人数达到259.60万人次,同比增长258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4.06亿元。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2022年全年结算3.04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 2364.55万元,人民群众异地就医的质效得到充分保障。
下一步,河南省将持续关注政策执行效果,按照保障稳中有进、管理精细科学、服务便捷人性的思路,进一步增加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病种,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民的异地就医服务。
门诊异地就医分三步:先备案、选定点、持卡码就医
参保人员享受门诊异地就医需要啥流程?记者获悉,门诊异地就医流程分三步:先备案、选定点、持卡码就医。
据介绍,参保人员门诊异地就医第一步是“先备案”。异地就医备案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前提,在保留传统的线下备案方式基础上,我省对备案流程进行了优化。一是实现线上备案。老百姓通过线上渠道办理备案,医保部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无需返回参保地医保服务窗口办理,备案流程更加便捷。二是实现同步备案。也就是说,只要一次备案,即可享受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住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便利。
门诊异地就医的第二步是“选定点”。选定点是指参保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查询就医地已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药机构,选择其中任何一家就医购药。
第三步是“持卡码就医”,卡是指社保卡,持社保卡可以直接结算。码是指医保电子凭证,参保群众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支付宝、微信或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激活使用个人医保电子凭证,也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亲情账号功能,帮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激活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在办理入院手续、出院结算、门诊或药店刷卡结算时,都可以通过医保电子凭证扫码直接结算。
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河南每个县至少1家定点机构
在民生实事推进过程中,河南省不断扩大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2022年3月实现了每个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药机构,全年共开通一级及以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4142家,占全省定点医疗机构开通总量的80.36%,确保有需求的参保群众可以就近享受到直接结算服务。
据介绍,基本医疗保险结算类别分为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其中,住院费用,2011年实现省内直接结算,2016年实现跨省直接结算;门诊费用,2021年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因受就医频次高、时效性强、政策不统一、名称编码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块“硬骨头”。2022年以来,河南依托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实行“长处方”,减少门诊慢特患者的就医频次;通过统一全省门诊慢特病种名称和编码,推行门诊慢特患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类别的全覆盖。
为了使经办服务便捷化,全省推行“经办服务下沉”和“十五分钟医保服务圈”建设,到基层乡村,到城市社区,全省各级医保部门设立了3000多个医保经办窗口,为群众打通了办理各项医保业务的便捷通道。截至12月底,全省完成了2490个乡镇(街道)、47300个村(社区)的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大大缩短群众出门办理业务的距离和时间,打通了医保经办服务“最后一公里”。
门诊特药将从定点医院扩展到定点药店
据介绍,目前全省各省辖市门诊慢特病数量、病种、名称不统一,今年我们要规范全省门诊慢特病病种名称、病种编码、鉴定标准、申报流程等,逐步将各统筹区门诊慢特病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全覆盖;同时,我省将落实门诊特药“双通道”管理,实现门诊特药从定点医院到定点药店的扩展。此外,我省将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药机构直接结算率,做到应结尽结,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与定点医药机构协议履行情况挂钩,实现住院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70%以上。
下一步,我省还将推进零星报销线上办理,选取试点医院进行院端信息系统改造,做好未实现直接结算患者医疗费用明细全量上传,实现零星报销线上办理。另外,依托国家及省医保服务平台,开发异地就医线上备案自动审批功能,信息系统对符合办理条件的备案申请自动确认,实现线上备案审批即办即结,让医保服务更便民更快捷。
郑报全媒体记者王红
来源: 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