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年前广东陶瓷行业发展有多繁盛?正在进行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现场或给出答案。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自从2019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后一直备受关注。从今年3月开始,为加快建设进度,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馆员石俊会作为领队,在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这一铲子挖下去,挖到的就是1000年前的北宋历史。”在发掘现场,一个长30米、宽20米、深约3米的土坑内,十多名考古工人正在对出土的文物表面浮土进行清理,场面颇为壮观。这大半年,石俊会带领考古团队吃住都在考古工地上,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成果。“我们的一些新发现将改写广东陶瓷史。”石俊会兴奋地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新发现:
14米龙窑“龙头”、南宋印花青白釉瓷片和疑似宋代码头、陶作坊
近日,记者来到潮州市湘桥区笔架山,茂密的丛林中,一座古窑依山而建,从上往下蔓延数十米,龙窑最高处与地面落差达到近30米,似巨龙盘踞。这座1986年考古发掘时编号为“Y10号”的龙窑,窑头火塘段据当时推测已被毁,但窑床上的火烧痕迹仍依稀可见。
据介绍,从2012年开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对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相关区域进行了调查和勘探工作,石俊会正是牵头考古人员。他记得,当时长约80米的Y10号龙窑的“龙头”被压在一座民房下面,可能已被损毁,成为一大遗憾。
而这一次,算是笔架山古遗址时隔36年后的第五次考古发掘。这大半年,石俊会和同伴对Y10号窑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取得一批重要考古成果。
第一,发现Y10号窑窑址本体向前延伸的一段龙窑遗迹。经过多日的发掘,石俊会发现残存宋代龙窑遗迹一段,包括火塘和一段完整的窑床,全长约14米,基本确认属于1986年考古发掘的Y10号窑窑头段。这段龙窑窑头段的完整揭露,把1986年发掘的残长79.5米的Y10号龙窑补充完整,龙窑长度达到近94米。“这个发现特别重要。这是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目前已经发现的宋代龙窑中保存最完整的龙窑,也是国内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的龙窑。”
第二,发现大量南宋印花青白釉瓷片。在2018年的发掘中,石俊会就在探沟底部窑址废弃物堆积层中发现了1件青白釉花口瓶,而这一次,团队再次在探沟地底部发现了四五十件青白釉印花瓷器碎片。
第三,在Y10号窑所在山坡西侧山脚下(探沟位置与2018年探沟紧邻)宋窑遗物堆积层中发现宋代房屋基址,出土有较多完整或可复原的精美瓷器,主要有芒口和印花青白瓷器、青瓷器、酱釉或黑釉瓷器等,尤其是芒口和印花青白瓷器接近南宋时期江西景德镇窑的瓷器。“南宋风格的芒口或印花青白瓷在过去已发表的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资料中从未见过,是否笔架山潮州窑的产品还有待系统考证。这次的新发现是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首次发现与宋窑窑业相关的房屋建筑遗迹,具有极为重要的科研价值。”
第四,与新发现的宋代房屋基址对应的韩江东岸边有一处“颍川旧家”祠堂,该处地势低洼,祠堂北、东、南三面地势相对祠堂地面高出约1米,初步推测该地可能是宋代码头所在位置。
第五,在开挖现场发现一片区域,疑似是宋代的制陶作坊。“现场有一块地方特别平坦,在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坑。这些应该是柱子留下的柱坑,说明这里过去有古建筑,制陶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在这里完成的。这里很有可能是一个制陶作坊,这也是数十年来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首次发现与窑业相关的遗迹现象,非常珍贵。”
“参与发掘十年了,我的头发都白了。也算是‘十年磨一剑’吧。” 石俊会笑着说。
发掘意义重大:
“或将改写广东陶瓷史” 刷新对宋代烧制陶瓷工艺水平认知
“说到广东古窑址,大家首先会想起广州的西村窑和佛山的石湾窑,但实际上,笔架山潮州窑早在1953年就发掘了,比西村窑还早。后来故宫博物院研究陶器的专家实地调查,发现笔架山潮州窑是宋代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专门的外销窑场之一,产品很精美,规模宏大。” 石俊会表示,这次考古的意义重大。“通过潮州窑考古,或将改写广东陶瓷史、改写广东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中的地位。”
石俊会说,首次在考古中发现宋代窑业建筑遗迹,包括疑似码头、制陶作坊等,印证了笔架山潮州窑是北宋时期广东最重要外销瓷窑址,也为摸清潮州窑生产体系打下了基础。“笔架山潮州窑是我国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的重要生产基地,这个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
他告诉记者,这次在笔架山潮州窑考古中发现的南宋陶瓷遗迹,或将改写广东陶瓷历史。早在2018年的发掘中,石俊会就发现了1件青白釉花口瓶。“对于窑址产品来说,同样的器物只烧造1件的可能性不大,我当时猜测有从外地窑址输入的可能性;但通过后期大规模发掘,我们又在探沟地底部发现了很多青白釉印花瓷器碎片,前后有四五十件,虽然还不能排除是来自外地的可能,但这种瓷器是本地产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石俊会表示,如果确认潮州笔架山存在青白釉芒口印花瓷器的烧造窑场,那么其始烧时间可能是宋代晚期或南宋初期。此前,笔架山潮州窑址两个发掘报告都认为窑址时代是北宋,未见有南宋特征的遗物,而青白釉花口瓶的窑址可以确定是南宋初期的窑址。如果确定出土的青白釉印花瓷器是潮州窑所产,那将是重大发现。“那表明到了南宋时期,潮州窑依旧窑火旺盛,这将笔架山潮州窑的持续烧造时间延长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广东陶瓷的历史将被改写,广东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也将被改写。”
此外,这次考古发掘发现也刷新了人们对宋代烧制陶瓷工艺水平的认知。到北宋时期,潮州龙窑已经取代馒头窑成为烧制陶瓷的主流,笔架山潮州窑目前发掘的瓷窑均为长条形斜坡式龙窑,依山势而建,长度多在30米左右,其中最长的Y10号窑残长达到近百米,这在国内都极为罕见。“从潮州窑来看,早在北宋时期潮州已使用这种阶级窑,在烧制技术方面,笔架山潮州窑也是全国领先的窑址之一。”
仍有不少待解谜题
潮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或2029年建成
这大半年时间,石俊会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有时半夜难以入睡,他干脆爬起来看考古资料,或者拿起放大镜对着白天出土的文物仔细端详。文物上的一道裂缝、一道花纹,他都能琢磨上几个小时。他说,肩上的担子很重,但能参加这样的重大考古项目他倍感自豪。
虽然大半年来的考古发掘收获颇丰,但在石俊会看来,任何一项考古都是一项全链条的系统工程。千年潮州窑仍有不少谜题待解开。
“燃料从哪来?”他告诉记者,宋代北方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用煤炭,笔架山潮州窑用的是木柴还是煤炭?“南方地区是酸性土壤,在考古发掘中能发现的完整的头盖骨都极少,更不要说木柴之类的有机物了。这需要在窑址中找到有机物,比如燃烧室的废渣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此外,笔架山潮州窑这么大规模的烧制瓷器,肯定需要大面积的原料,也就是瓷泥。潮州窑的瓷泥是来自潮州本地还是从外地运输过来的,这需要经过考古发掘来找证据。“我们在Y10号窑的周边山坡地表土层下发现了很多白色的瓷土,这些有可能就是烧制陶瓷的原料。”
而不论是制陶还是制胚,制作过程中肯定有作坊,笔架山潮州窑的作坊在哪里,这是窑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环节,还需要更多的线索。“比如,瓷土来了之后不能马上进窑,需要碾碎淘洗,这些场所在哪?”
还有,潮州到底是外销瓷始发港还是转发港?潮州窑的产品是直接出口还是经广州运往海外?
石俊会说,运用先进的考古发掘理念、采用最新的考古发掘技术和方法,有计划地开展系统性、课题性的考古发掘工作,是今后一段时间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考古的重点。“潮州窑不但是广东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希望通过对潮州窑的深入考古,让这一大遗址成为广东乃至中华陶瓷文化的新标识。”
至于笔架山潮州窑遗址何时才能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石俊会说,笔架山潮州窑考古发掘只是一个开端,考古工作将会持续数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度与考古研究进度、配套工程进度等都有关,根据过往经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一般都需要10年时间。“也就是说,潮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可能要到2029年才能建成。”
作者:记者 郑娜
来源: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