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首次土拍,今天进入第四天。
“赢麻了”基本没有悬念,现场也不乏土拍之外的精彩花絮,包括戴红围巾进场&现场摆放橘子和香蕉意喻“成交”,也不乏某房企经营执照范围未通过核验的翻车事件,更不乏“某热门地块连续激战8小时终于花落赢家”的大场面。
但是,在一片乐观情绪中,是不是存在值得谨慎的提点?或者说“看起来的报复性消费到底算不算降级消费”?
特点之一:参与数量上,国央企和民企“9比1”,民企的身心修复路漫漫。
从事先提供的信心显示:本次上海土拍的参与者中,央国企占有90%,堪称历史罕见。报名地块数量超过10宗的房企均为央国企,包括华润、招商、保利、越秀、建发、华发、象屿、中铁建等
事后的成交占比应该也基本无碍于改变这个格局,民企虽然近期不断被示好,但基于过去两年的地产整体萎靡,身体(现金流)和心理(对未来的信心)还没有得到修复,反射在行动上,还处在“四千万精神”的洪流之中。
特点之二:看似大举出击的热闹,其实是“进攻中的防守”。
虽然现场不乏项目争夺的激烈,但是激烈场面里透露的是房企的挑剔。
1、上海土拍本次报名踊跃,本身就是房企包括国央企“着力和回归一线城市”的守势;
2、部分成交楼面价“温和”的项目一经细看,都是含商办的综合用地,“宅地稀贵”已是主流;
3、市区项目的争夺激烈程度远胜于五大新城,“尽量一线城市、尽量宅地、尽量市中心”的首选心态一目了然。
特点之三:产品主义可以呼唤,但不值得期待。
在上海土拍期间,上海普陀未来发展重心桃浦智创城的金茂和宝华两个项目对外公开,营销争夺堪称激烈,成为分流了上海土拍注意力的“第二个地产频道”。
由此,部分舆论得出结论:一边是同区位竞品的营销战激烈,一边是市区地块的争夺激烈,是不是上海楼市的产品时代“又要来了”?
但或许正应了那句话: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在上海楼市的分化愈演愈烈并向市中心热门板块蔓延之时,前滩和桃浦这些倒挂在面前的项目也开始启动了分销,足够选择之下的产品差异格局的确显现,但这或许是部分项目忤逆导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和产品创新无关。
未来的产品线是和地段挂钩的,或者说和地段人群的分流挂钩:郊区就是刚需区,就是“90平小三房”的天下;市区就是改善去,就是中大户型为主,“小面积低总价”在浪费方面,也在误导购房者。
所谓的产品时代,如果在大方向上走偏了,局部的“胸针出亮点”不要也罢,“势”不可挡。
特点之四:房地联动价的确在上调,但那是为了掩护今年的去化。
通过本次土拍,舆论看好上海楼市后市的底气更足了,证据不仅有报名者众多、现场竞拍踊跃、成交额又创新高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房地联动价相对于之前有所调高。
结合近期部分新房供应上的限价有所松动,由此推算出楼市限制放松在即,二三月回暖将持续,但是“都在拿房地联动价说事”这个事情本身就很微妙,包括坊间有爆料说部分地块是去年被城投兜底地块今年“加价回归土拍市场”的传闻,所以不管房地联动价(调高)的初心何在,至少很多在售楼盘已经将其作为“逼定”客户的实证。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联想,今年的土拍联动价在掩护今年的在售新房,明年的土拍又要肩负掩护的多米诺骨牌“重任”么?
综上,上海2023年首批土拍“成功无悬念”,但乐观要谨慎,忘乎所以更不可取,因为房企向内的战略收缩,外界看不见看不懂,毕竟裁员还在继续,二手房挂牌量激增还在继续,市场不会说谎,更没有舔跪“甲方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