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4月17日讯(记者 杨甜子 蔡蕴琦 张琳 摄影 乐涛)并非出自顶尖名校,通过努力后,一样能成为行业内出类拔萃的翘楚!4月15日,由扬子晚报与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32位江苏高校优秀毕业生的成才故事》新书首发式暨“适合的教育”专题研讨会在南京举行。32个励志故事、32段不一般的成才经历,一定能给予你心灵冲击与启发,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读了这32个故事或许能找到答案。
新书首发 超5000万点击量
32位江苏优秀毕业生的故事成“爆款”
2017年3月,扬子晚报与江苏省教育厅共同推出了全媒体策划报道——“十年回眸.寻访江苏高校毕业生”。栏目采访了江苏高校32位优秀毕业生,他们并非出自顶尖名校,通过努力后,一样成为了行业内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
他们中有曾在大型考试中遭遇挫折的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蔡帅,他曾遗憾没考上本科。大学毕业后他被招商工业集团录用,经过几年打拼,月工资从当初的3000多元,提升至年薪提升至近20万,超过当时一起入职公司的几个本科毕业生。
有20年前高中成绩优异,高考时可以选择读985高校的南京医科大学吕凌放弃了一流综合性高校而选择医学专业,20年后他成长为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专家。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90后大学毕业生姬军,27岁的年轻小伙,虽然工作才短短三年,却因为优秀的职业素养、精湛的职业技能、突出的工作业绩,一举摘得中国铁路职工的最高荣誉——火车头奖章。
整组报道取得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反响。经扬子晚报、包括网站、扬眼APP、官微、官博全媒体推送,收获了5000多万的点击量。围绕报道拍摄制作的新媒体产品“把青春写在江苏发展新起点上”在去年江苏发展大会期间推出,就有3000多万的点击量。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32位江苏高校优秀毕业生的成才故事》一书发布,是对“十年回眸.寻访江苏高校优秀毕业生”这一栏目的总结与提升,把32个正能量故事集结成册,进一步推广传播正能量。首发式上,新华日报社党委委员、扬子晚报总编辑王文坚与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共同为新书揭幕。
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高校的代表也参加了首发式。
你心中的“适合的教育”
别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32位优秀毕业生代表:吴久锋(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融期货总部总经理)
我毕业于一所普通高中,高考英语失利,总分只能上一所专科学校。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所金融类专科学校,南京金融高等专科院校。两年后,通过专转本,我考入南京审计大学。2005年大学毕业时,我发现国内金融证券市场即将迎来蓬勃发展期,于是选择了证券业作为自己的方向。
我以优异的表现顺利进入弘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从最底层客户经理做起,直到高级客户经理、经理助理、经理……我服务了江苏多家上市公司,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被苏豪控股集团评为先进工作者,并作为期货行业唯一代表入选“江苏省青年文明号”。
什么才是我认为的“适合”?我没有复读,而是选择金融类专科学校,这就是“适合”。我认为,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成功就是将别人坚持不下来的事情坚持做下去,不要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专家点评
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差异
中学校长代表:李海燕(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翻阅《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本书,我发现其中一位优秀毕业生是我们南大附中的校友。毕业于三星级高中,同样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南大附中的教育理念,我们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都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开发,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基。
这就需要我们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适合的课程、课堂和培养方式。要宣传这样的教育理念:告诉孩子,天生我才必有用;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告诉老师,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告诉社会,人人皆可成才,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
给每一个学生“适合”自己的教育
中学校长代表:朱焱(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
在各校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招生工作之际,扬子晚报社组织开展“适合的教育”研讨并出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书,追寻教育的本质意义,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光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成为我们当下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我们不是要寻找最好的学生,而是要给他们最适合的教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32位毕业生即使没有名校教育背景,照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更值得我们鼓励和认同。一直以来,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引入职业规生涯规划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的认知社会,了解自己。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定位。给每一个学生“适合”自己的教育,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方向,因为找准自我人生定位的教育才是适合的教育。
此外,教育者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长处和能力,给他们“扬长”的教育。让学生能够以个体的长处为核心,“以长促长,以长促全”,实现真正的幸福成长。
最后,我们还要给受教育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将来,决定一个人生命状态的更多的是非专业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全面的方法能力、情感能力才能在将来社会有持续竞争力。
总之,适合的教育,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回应人民群众的教育关切、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适合的教育,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每位学子成长为有情怀、有智识、自由思想、有能力创造和体验幸福的现代人。
最好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国工匠”
高校负责人代表:钱吉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行业特色鲜明、办学实力领先、社会声誉卓越的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与中国铁路同行”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办学生和企业满意的学校。对于职业学校来说,适合的职业教育就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最好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国工匠”。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方向。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格局;对接高铁六大系统,构建高铁专业集群;校企共建全真设备、技术同步、连接铁路正线的高铁战场;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背景下,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针对差异化生源,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针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探索杰出人才培养,通过组建创新学院,采用“项目化、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与南京地铁等多家地铁公司共同招生,组建订单班,共同培养工匠型人才;通过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本科院校联合,实行“校企校”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针对具有继续升学需求的学生,联合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开展专接本等项目,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三是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目前优质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职业教育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需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对接需求侧的变化,提高供给质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职业教育。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既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更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通过课程思政引领、实践活动锻炼、铁色文化铸魂,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铁路基因”的技术技能人才,涌现出以全路“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姬军、全路“岗位能手”刘猛为代表的一大批高铁工匠。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选择机会
高校负责人代表:张仰飞 (南京工程学院副院长)
细细品味,“适合的教育”内涵非常丰富,凝练表达了教育实践成效,指引着教育发展方向,预示着更深层次的丰富生动的教育实践。
如果从与教育相关联的社会、学生、家长等几个维度来理解的话,适合的教育必须是适合“需要”的教育;必须是符合规律、实践有效的教育;必须是让每个学生获得巨大收获的教育;必须是注重传承和发展创新的教育。
南京工程学院在办“适合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过程中,也有一些具体的做法。比如:我们的学生工作理念就是“以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要、全面发展”;我们一直在持续探索和实践全覆盖、分年级、分类型的教育和能力训练工作模式,持续构建和优化“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格局;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选择机会,我们抓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等关键要素,尽可以多地在教育过程中为他们提供融合多学科知识、多教学环节的课程资源,打造产学研相融、资源优化、内外融通、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我们还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注重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江苏省教育厅葛道凯厅长说过,对于学校而言,富有特色与符合教育规律的灵活是“适合的教育”的关键。对南京工程学院而言,校企合作、注重实践、产学研相融是鲜明的办学特色,我们也力争在特色兴校之路上继续探索和努力,力求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适合的教育”让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教育主管部门代表: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子敏
这32位江苏高校优秀毕业生的成才之路是可钦佩的,也是可学习的。他们的成功,生动诠释了“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
第一、“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创造人人出彩的机会。概括32位优秀青年的成才故事,至少可以得出四点启示。他们的成才之路,一是彰显了兴趣爱好的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和成才结合起来是最好的人生路径。兴趣往往需要发现、需要培养,这恰恰也是教育的责任。二是彰显了拼搏奋斗的力量。培养学生拼搏奋斗的精神品质,与传授知识同样重要。三是彰显了坚守信念的力量。教人坚守、锤炼意志,从来都是成功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四是彰显了拥抱时代的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为青年人搭建了实现人生出彩的广阔舞台,青年学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第二、践行“适合的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社会各方面日益形成的共识。对政府来说,要着力发展“适合的教育”;对学校来说,要充分提供“适合的教育”;对学生与家长来说,要正确选择“适合的教育”;对社会来说,要积极支持参与“适合的教育”。不唯分数,不唯名校,不唯学历,为青年学生提供人人能成才、人人有平台的环境和氛围。
第三、践行“适合的教育”需要致力于解决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一方面要求政府持续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以生为本”,最大限度激发办学活力,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教育资源和更充分的发展选择,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