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召,一心想要努力成长过上更好生活的男人,这是我个人的第87篇原创文章。公众号:召言,用来记录自己的思考与实践,见证自己的成长。
以下内容大家看看就好,说的不对的地方,也不用找我争论,你说的都对。
壹
昨天的文章#钱其实不是印出来的,是变戏法一样变出来的#跟体制两个人聊到了关于货币的冷知识,只要银行收到了存款,就能放出去增加整个银行系统中货币的规模,还没聊完,今天继续分享。
体制接着问我,既然货币都是这么神奇,那紧随其后的货币政策呢?又有什么新花样?
我对体制说,说到货币政策,那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央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央妈,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是一个行政机构,不对外吸收公众存款,也不发放商业贷款,它的目的不在于挣钱,而是负有更重要的使命,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刚刚我们聊货币的时候聊到了,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之后都要按比例交给央行,缺钱了也可以找央行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又可以称为银行的银行。
作为国家的发钞行,央行可以自行印刷钞票,理论上可以天量印货币,但没哪个国家的央行会脑子一热就开足马力干。因为央行的任务是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也就是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来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放水刺激经济,过热的时候就需要收紧冷却市场。
而所谓的货币政策,简单点说,就是通过控制经济中的货币总量,也就是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
贰
货币政策中所说的货币,叫货币供给量,与通常大家理解的货币有点不一样,拿国内来说,就分为三个层次,M0,M1,M2。
体制说,M1和M2倒是经常在财经新闻里提到,这个M0倒是没怎么听到过。
我对体制说,M0=流通中的现金,而狭义货币M1=M0+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这个M是英文货币money的首字母大写,数字0,1,2则表示数字越大,货币的规模也越大,这是根据流动性程度来排列的。
体制问,这个流动性是什么?是货币可以变现的能力?
我对体制说,没错,流动性就是指货币在多大程度上,短时间内可以变成现金。
从数字上可以看到,M2是现在中国关注的最大货币供应量,所以央行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对象就是M2.
体制问,其他国家也是这样吗?也跟我们一样是M0,M1,M2?
我对体制说,各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口径和内容都不尽相同,比如老美,就由M1=流通中现金+支票账户存款+旅行支票、M2 =M1+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居民互助基金存款和M3=M2+货币市场基金机构存款+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欧洲美元三个层次组成。
叁
央行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三板斧,分别是准备金,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准备金我们之前就聊到了,就是各商业银行交给央行的钱。如果央行降准,也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各商业银行需要交给央行的钱就变少了,相应地可以用来发放贷款的钱就变多了,也就是经济中的货币增加了。反之,央行提准,就会导致经济中的货币减少,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上的钱紧。
贴现率,就是央行向商业银行贷款时候的利率。贴现率高,那么商业银行就会更愿意多放钱在央行,少放点钱出去贷款,那经济中的货币就会减少。因为贷出去还是有风险的,而吃央行的利息是铁定安全的。
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央行通过买卖债券和外汇来调节经济。无论是买进债券还是外汇,只要买,就要吐出货币,市场上的钱就会增加,反之就会导致市场上钱紧。
各国央行对这三板斧的使用是有偏好跟侧重的,像美联储就更爱用公开市场业务来调节货币总量,我们的央行则是更爱用准备金和贴现率。
当经济不景气需要刺激时,就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让市场中的钱多起来,就要用到扩张性货币政策,比如降准,降低贴现率,买进债券和外汇。而当经济过热需要踩刹车时,就需要减少货币供给,不需要市场上有那么多钱,就用紧缩性货币政策。
体制笑着说,今天鱼没钓到几条,跟你聊会儿天收获倒是不少,后面研究政策知道方向了,等会儿再有条大鱼咬钩就完美了,晚上一起炖汤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