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A股见底的时候都有哪些特征
我从2002年2245点时开始关注股市,到现在已经16年了,我经历过几次惨烈的股灾,至今记忆犹新。A股见底要看是什么底,阶段性的底,就是一轮轮大跌之后,大家都对后市不看好,在社会上也很少有人谈股市了,这时候货币政策开始放宽,各种利好消息出来,都不被市场认可,阶段性的底部给人的感觉是,多空双方对这里产生较大分歧,股指探底的过程也不是很可怕。
但是历史大底就不同了,很多个股股价跌得面目全非,多数股票市盈率都跌得很低,股市也从最高位跌去七八成,市场利空消息不断,股民个多数亏损在50-60%之间,而且还时不时传来个股崩盘的消息,真正的998点A股底部,我是在2005年6月经历了一回,犹如地狱一般,回事不堪回首。
第一,当时A股连续下挫,任何想抄底的资金进去,都是刀口舔血,越是底部区域,下跌得越是疯狂,当年股指跌破1300点时,市场一片惊恐之声,然后在经过一番挣扎之后,股指直奔1000点大关,此时很多人开始绝望割肉,本来寄希望于救市政策已经多次落空,市场传言A股还要直奔600点,恐慌性割肉盘大量涌出,即使是在股票跌得只剩下没多少钱的时候,也有人不顾一切的割肉。
第二,当年跌到998点时,任何反弹,都被视为诱多,所以正应了那句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上涨,在疯狂中结束。这种绝望是只要有反弹,就会有大量的抛盘涌出,不计价格,不计亏损,感觉现在抛售股票,总比将来一分不值要强得多。所以很多人割肉也割在了地板上。当时庄家在A股底部区域,反复折腾,很多散户都把极其便宜的筹码割给了机构投资者。
第三,真正的A股底部,没有人敢看多,股市每天的成交量很少,股票交易所里面几乎没多少人,很多股民都跟我说,反正都跌到这份上了,随它去吧。也有很多资深股民因为输得很惨,从此金盘洗手,在底部区域割内止损,再也不敢进入股市了。这种事情,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A股底部的日子,非常惨烈,反复折腾,让人心力憔悴,真正敢于抄历史大底的人,恐怕也没有几个,这个心理承受能力要非常强悍的。
基金见底什么意思
大盘见底的意思就是说大盘不会再跌了。
大盘的见底条件必须要誓不回补的‘真命缺口’才得以见底,同时这个缺口是改变大盘趋势和命运的缺口,同时再加上改变命运的政策大盘才会东山再起。
大盘见底的八大征兆:
之一,市场参与度创下新低。二级市场交易账户数的多少与股市顶部和底部出现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投资二级市场明显缺少赚钱效应,八成有效账户无心恋战,筹码向顶级机构集中。
之二,市场萎靡持续缩量。伴随指数逐步走低,两市成交量日趋下降,从历年走势看,极低的换手率预示反弹行情随时展开。
之三,A股估值逼近历史低位。按2011年9月16日A股动态市盈率计算不足13倍,已低于上证指数在998点和1664点的14多倍水平,造成部分人对目前大盘隐含着极度悲观的预期。
之四,破净股出现扩大状。虽然上证指数还未跌破2319点,但腰斩、破发、破净个股数却是前期低点的两倍,其中钢铁股居多,2元、3元的低价股又显盘面。
之四,破发新股重返市场。近期新股破发序幕再度拉开,尚未达到屡破地步,当破发成为常态,也就意味着行情的来临。
之五,基金业绩首次全面亏损。基金发行困难,甚至赔本,发行新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老基金被赎回的客户流失,从历史经验看,这种使基金丶券商及散户投资者亏銭的市场环境不会太久。
之六,ST股扮演秋后蚂蚱。三季度大盘持续走弱,ST板块大放异彩,有20多只演绎“涨停秀”,一般来说ST板块集体上演“最后晚餐”,往往是大盘调整临近尾声的信号。
之七,产业资本与机构主动增持及加仓。社保与保险资金是股市中赢家,种种迹象表明,当散户望而却步,资金纷纷撤离股市之际,产业资本则大胆增持本公司股票;机构和保险资金敢于逆市建仓;基金仓位触底80%后缓慢增加,预示大盘即将见底回升。
之八,稳健投资者可在底部出现K线红三兵,再进行右侧交易。
如何判断见底信号
任何趋势或者平衡都会出现转变和转折。
当下跌趋势接近尾声了,股价不再创新低,量能萎缩到地量,然后慢慢震荡行情,稍微放量就出现股价上涨或者无量上涨,这就是见底信号。
也可以通过空间的变化,空头的目的也是空间,大幅下跌后,空头释放,结合大盘整体的市场空间状态,也可以辅助判断个股见底信号。
什么叫巨量见底
巨量见底的意思是指在股市中出现在股价低位的巨大成交量。这个底部的放量,它就相当于大军要开发之前的粮草一样,要做行情当然要有底部筹码,在底部收集到了足够的筹码,才有动力去抬升股价,这就是股市交易的核心逻辑,底部放量最直观的理解就来自于这里。
2018年股市是怎么见底的
2018年股市的见底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美联储加息压力导致资金撤离;
二是贸易战爆发,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不明;
三是A股市场供求关系扭曲,2018年上半年市场过热后大量中小散户资金受损离场,下半年主力资金加速撤离,导致市场大幅下跌。2018年底随着经济数据好转、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美中贸易战缓和等因素,股市逐渐企稳回升。